一、閱讀下面一則新聞,回答問題。
(新華社長江前線二十二日二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二十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同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不到二十四小時,三十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
.開頭的括號部分,在新聞中叫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2
.你能找出這則消息的導語部分,請將它抄寫在下面橫線上。
3
.對應課文內容,你能說出這是寫哪一路軍的戰斗情況嗎?
4
.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
1
)經營:
(
2
)摧枯拉朽:
5
.文中哪些詞語描述國民黨反動派防線崩潰?哪些詞語描述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
6
.給這則新聞擬個恰當的標題。
7
.學習這則新聞,你可聯想到毛澤東的七律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的哪些詩句?給你怎樣的感悟或啟示?
參考答案:
1
.電頭
交代通訊名稱,發電時間、地點。表明消息報道及時,材料真實可信。2.
第一句。3.
從渡江起點和登陸地點可推斷出是中路軍渡江作戰情況。4.
(1
)本義經手管理,此為經心營造。(2
)本義枯草爛木易于摧毀,比喻腐朽勢力很容易被打跨。5.
摧枯拉朽 毫無斗志紛紛潰退
萬船齊發 直取(對岸) 突破(敵陣) 占領 進擊 英雄式的戰斗 6.
我大軍30
萬昨日渡過長江。 7.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感悟與啟示(略)
二、下面的《我軍橫渡長江情景》,也是報道渡江戰役的,試比較它(簡稱《我》文)與課文(簡稱《人》)在內容和寫法上有哪些異同?
我軍橫渡長江情景
新華社長江前線
23
日
21
日黃昏,江北某地解放軍的陣地上空,突然升起銀光四射的發光彈,頃刻,整個北岸陣地發出了震天動地的雷鳴,從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上,無數道火線飛向南岸,接著整個南岸國民黨軍的陣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熾烈的炮火映紅了江面和天空。接著,從各個港口涌出了無數只大小船只。它們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飛駛而去。北岸的江邊,站滿當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軍的指揮員,大家都屏息凝視著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著。忽然,在南岸飛起了登陸的信號,槍炮聲、喊殺聲連續不斷。北岸所有的人們立時迸發出一片歡呼:“過去了!”“過去了!”無數船只繼續從各港口涌出來,加速向對岸駛去。對岸的解放軍則開始不斷發出前進的信號,和響起前后各部隊間聯絡的號音。在寬闊的江面上,解放軍的指揮燈不斷閃耀著。漸漸的槍炮聲、喊殺聲越來越遠了。工兵們緊張地搭起許多碼頭,無數民工忙著把無數的彈藥、器材、糧食、蔬菜送到船上,隨著大軍運過江去。這時,在大江南岸,布滿著無數匆匆登岸的解放軍,到處可以聽到船工們和解放軍戰士們興奮而親熱的告別聲:“同志們,再見了!”“老鄉們,辛苦了!南京再見!”
(原載
25
日
1.
兩文的相同點:
2.
兩文的相異點:
參考答案:
1
.
相同點:兩文都是新聞報道,都報道了渡江戰役情況。兩文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歌頌渡江戰役的勝利。兩文都報道及時,語言簡潔。
2
.不同點:兩文的作者身份不同,報道的角度不同。課文統觀全局,對三路軍分別作介紹;《我》文只是對中路軍某部渡江情況作介紹。課文介紹渡江情況簡明概括,交代時間、地點、渡江人數、戰役推進情況;《我》文以親歷者身份對渡江作了詳細、具體的描繪。課文有關于戰略部署、戰事推進的介紹及評論;《我》文只是按時間先后介紹一處戰役情況。課文有對于敵軍的分析及政策性極強的分化、瓦解、爭取敵軍的內容,《我》文對敵軍情況未作報道。課文語言凝練、概括、生動;《我》文語言形象、易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70419.html
相關閱讀:《我的母親》課內閱讀答案
《散步》導學案(附答案)
《孤獨之旅》選段(13分)閱讀答案
《蘆花蕩》的“詩性美”
人教版語文七-九級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歸納(八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