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早期音樂論著《樂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這里所謂的“心”,其實是人的大腦。一首歌多年不唱,樂譜歌詞早已淡忘,但只要聽到有人哼起那首歌的曲調。自己就會產生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有時竟不知不覺地跟著哼了起來,歌詞往往會隨之脫口而出。
本世紀六十年代,保加利亞拉札諾夫博士發明了一種“暗示學習法”,又稱之為“超級學習法”、“超記憶法”。能使人在輕松愉快中學習,一個月就能初通一門外語。這種方法已經風靡世界,在很多國家得到推廣。這種方法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把音樂作為挖掘人的大腦潛力的工具。
那么,怎樣運用音樂記憶法呢?主要包括兩方面:
1、編歌曲或填歌詞。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這種方法,編寫出《拼音字母歌》、《英語字母歌》、《化學元素歌》等教學生們唱,收到奇效。四川省西南師大音樂系編制了《知識性詞曲集》磁帶,讓學生們通過唱歌記住很多知識。
2、常唱輕松愉快的音樂。在學習或記憶時,用適宜的音量播放你喜歡的音樂,注意!不是歌曲,這有助于輕松地學習。如果感覺不習慣,
可以慢慢培養興趣,如果感覺不適應,也大可不必勉強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