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原文版—————————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注音版—————————
不(bù) 尚(shàng) 賢(xián) ,使(shǐ) 民(mín) 不(bù) 爭(zhēng) ,
不(bù) 貴(guì) 難(nán) 得(de) 之(zhī) 貨(huò) ,
使(shǐ) 民(mín) 不(bù) 為(wéi) 盜(dào) ,
不(bú) 見(jiàn) 可(kě) 欲(yù) ,
使(shǐ) 民(mín) 心(xīn) 不(bù) 亂(luàn) .
是(shì) 以(yǐ) 圣(shèng) 人(rén) 之(zhī) 治(zhì) ,
虛(xū) 其(qí) 心(xīn) ,實(shí) 其(qí) 腹(fù) ,
弱(ruò) 其(qí) 志(zhì) ,強(qiáng) 其(qí) 骨(gǔ) .
常(cháng) 使(shǐ) 民(mín) 無(wú) 知(zhī) 無(wú) 欲(yù) ,
使(shǐ) 夫(fū) 知(zhī) 者(zhě) 不(bù) 敢(gǎn) 為(wéi) 也(yě) .
為(wéi) 無(wú) 為(wéi) ,則(zé) 無(wú) 不(bù) 治(zhì) .
[譯文]
如果社會上沒有恭維有才華的人,就不會導致老百姓相爭,如果珍貴的東西大家都不認為他是珍貴的話,那么就不會偷竊之人,不顯耀引起貪心的事物,就不會導致民心迷亂。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則就是:要使人民都虛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沒有野心,使人民身體強健,全民都形成了謙虛謹慎不出風頭、安居樂業不欲壑難填的風尚,即使其中有個別的“聰明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了,圣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么社會就不會不太平了。這里的“無為”是有特定的含義,不是無所作為。“為無為,則無不治”就是說你的行為達到了“無為”的境界,天下就沒有你管治不了的事情。
[長篇大論]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尊賢者虛名,民眾就不會攀比相爭,不去特意哄抬貴重物品,民眾就不會生出盜竊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眾之心便不會亂。因此圣人治 世,便淡其心志,讓其吃飽,削弱其爭名奪利之志,強健其身體健康生活。讓人民不要去自以為聰明,追求逐利被欲望牽著走,不自以為聰以便不會胡來,一切順自然天道而行,如此無為無欲發展,則無所不為的發展,人類終回走向天道最完美世界,而不墮入惡性循環,走不出殺與被殺的怪圈。
漢高祖劉邦的法三章
單看老子的“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边@段話仿佛老子的意圖就是使人民愚昧無知的愚民統治,很容易被人誤解。要是整篇聯系起來看呢?情況截然相反,這是一段典型的“無為而制”的經典論述。
漢高祖劉邦進入秦國都城咸陽以后,廢除了秦國的殘酷法律,僅約法三章作為臨時法律。封府庫秋毫無犯的退軍霸上,老百姓尊之為圣人。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
劉邦進咸陽后,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王宮,并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霸上。
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布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F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其實他并不是什么都沒有拿,蕭何拿走了秦國的法典,他要認真研究秦國的法律,以便決定今后的治國方略。
秦國的法律:完善到每畝田地要施多少肥、下多少種子;嚴酷到飼養耕牛的人,耕牛腰圍減少一寸打多少皮鞭,都有嚴格規定。人民有如驚弓之鳥,稍不留神就會遭到滅頂之災。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就全部都是犯人,人民連生存都成問題了,愛國從何談起?
蕭何最終采用了黃老“無為而制”的治國方略,短短七十多年的時間,中國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中國的經濟相當于當時世界經濟的總和。府庫里的糧食多得來都發了霉,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京城里就連打更的老頭每天都有二兩小酒喝。中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老子的這套“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影響非常深遠、意義非常重大。
大恩不言謝,就像這句話一樣,大智慧語言是說不明白的要用心去體會《道德經》本文均起到輔助作用。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