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右腦開發論壇 > 右腦開發 > 右腦開發訓練二

右腦開發訓練二

2011/5/29 16:37 作者:feihong198 本文已影響:12881人 
4直覺
1、直覺的類型
a、靈感
主體在瞬間突然捕捉到解決問題的思路,然而還不夠清晰
b、頓悟
亦稱恍然大悟,即主體突然間達到了對事物本質的了解,或者對問題的關鍵的把握
c、直觀
即主體在瞬間突然對要解決的問題及其發展達到了整體性的了悟
2、直覺的訓練
A、思維要求方面
a、知識廣博
要有廣博而堅實的基礎知識。直覺判斷不是憑主觀意愿,而是憑知識、規律
b、經驗豐富
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產生直覺僅憑書本知識是不夠的,直覺思維迅速、靈活、機智,需要有較多的經歷,經歷過困難,解決過各種復雜的問題
c、心態積極
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積極的心態,在良好的思維狀態下,使想像力豐富,思維活躍,可以讓我們及時有效地捕捉靈感。(《全腦超能全書之學習風暴》)
d、精神放松
放松就像一種解碼器,可以幫助人們的思想從各自的理智思考和分析中解放出來,產生直覺。這個方法可以讓決策者心中所有的有意識活動,去聆聽潛意識發出的聲音。(《全腦超能全書之分析力》)
B、操作技巧方面
a、把握時機
把握靈感觸發的最佳時機,人們體內都有生物鐘存在,靈感往往較多出現在最佳時段內。有的人早晨的時候思路清晰,大腦靈敏,智慧泉涌,靈感驟至;有的人中午的時候才思敏捷;有的人夜晚尤其是夜半時分,大腦極為靈活。知道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思維的高峰期思考問題,則容易帶來靈感(《全腦超能全書之學習風暴》)
b、創造環境
在最佳觸發靈感的環境中展開思維,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出現靈感機會不同。有人在讀書的時候容易觸發靈感,有人在吃飯的時候容易觸發靈感,有人在游泳的時候容易觸發靈感,有人在散步的時候容易觸發靈感,有人躺在床上的時候容易觸發靈感,有人在坐車的時候容易觸發靈感等,根據自己觸發靈感的最佳環境思考、誘導與觸發靈感,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全腦超能全書之學習風暴》)
c、間歇處理
研究發現,得以產生直覺的最為典型的條件是:先對問題進行一段時間的緊張、熱烈的考慮,同時伴有一種對解決該問題方法的強烈渴求,再休息一段時間,或盡情嬉戲嬉樂,或轉而考慮其他工作,而正恰恰是這個“休息”當兒,便會發生你預料不到的戲劇性效果,即你所苦苦思索的問題直覺地得到澄清:或找到“答案”,或找到解決的方法等等。(《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d、隨手記下
直覺是一種突如其來、又突如其去的心理現象,它產生的影響是“爆發性”的,頃刻之間“涌上心頭”,所以我們平時必須隨時隨地捕捉自己的直覺并記錄下來。因為如果不記,這些直覺的內容很快就會“淡漠”,甚至忘記了,這樣就不能夠對自己產生什么顯著的影響。我們最好是身邊都放一個小本,隨身帶一支筆。每天晚上臨睡前對自己的這些“直覺記錄”琢磨琢磨,養成一種習慣,這或許能使你終生受益。(《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C、訓練辦法方面
a、自由發散
要想產生正確的直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不要有所篩選。下面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不篩選外界信息。
  透過這種想到就寫的過程,可以培養你廣納各種信息的能力,不會受到腦海里既存意識的影響而有選擇性地接收信息在整個過程中你是主人,但是你不控制信息,信息可以自由地進入你腦海,而你必須把它們都記下
  當你覺得再也想不出可以回答第一問題的答案時,你要接著問自己第二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一樣,你必須把自己當做是那位對你影響最深遠的人,然后問自己:“我還可以從你那里學到些什么?”跟前一個問題一樣,把答案全寫下來。
  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激發想像力,并且進一步挖掘你的直覺。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個游戲。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你讓所有信息自由地進入你腦海,你仍然是整個過程中的主人。
這個練習做得越多,你就越能聽到心靈深處一些平常聽不到的聲音,而且也就越能擺脫過去選擇性地接受信息的習慣(《全腦超能全書之分析力》)
b、頭腦風暴
第一步,圍繞著某一具體問題展開發散即輻射思考,得到的想法與結果,把它們一一寫在備好的卡片上,注意每張卡片寫一個。
  第二步,把所有寫好的卡片在桌子上排開來,進行分析比較,讓那些內容聯系較為緊密的卡片跑到一起去,也就是物以類聚的方式,讓它們組合成若干個卡片群。
  第三步,仔細閱讀這些卡片群,看看它們為什么會呆在一起,它們有沒有什么內在聯系,它們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對主題有怎樣的影響,在閱讀思考過程中會有新想法,要立即記下來,再加進去。
  第四步,重新對這些卡片群進行排列和組合,這個過程就是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運作的過程,會導致大腦產生新的刺激。
第五步,發散出去的思維,經過大腦再度收攏歸來,采用輻輳即聚合思維朝著一個中心點聚攏,這種思考得出的結果,并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的。我們需要的是在這個大腦激蕩過程中,更好地訓練大腦思維。(《全腦超能全書之學習風暴》)
c、捕捉
這個方法是要幫助你找到和捕捉到自己的直覺。做這個練習要花一整天的時間。
  打開一本小的口袋型記事本,把你腦海中所有閃過的直覺(或是你覺得是直覺的直覺)寫下來。記住,不要篩選任何的想法,只要把它們都寫下來。這些想法可能包括:開車時要不要變換車道(等你下了車再寫,不要一面開一面寫)、突然想買束花給自己心愛的人、突然想買一本平常不買的雜志、突然要買一款手表送給客戶作紀念等等。
  這個練習只是讓你知道直覺的“跳動節奏”,至于你最后換不換車道、買不買花,買不買手表都隨你,不過,不管你最后決定怎么做,都不要忘了寫下結果。
  到了一天結束后,拿出筆記本,算一算今天你發現自己有幾次直覺。然后,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不必作記錄,只要注意自己的直覺就好。隔一個禮拜后,再重復上周做過的練習,然后,比較兩次的結果。
你可能會發現,直覺產生的次數增加了,而且更能和你的需求配合。(《全腦超能全書之分析力》)
d、配對
有一種叫“集中注意力”的撲克牌游戲,對于直覺的產生很有幫助。如果你有小孩,也可以和他們玩這個游戲,既有趣又能開啟他們的直覺。
  玩法是這樣的:
拿一副撲克牌,分成4列,每列13張,發牌時牌面朝上。牌發完后,快速地回到最前面,把牌一張張地翻過來變成牌面朝下。然后,根據你對牌的記憶,開始把同花色的牌拼湊在一起。記住,當你覺得哪張牌該換個位子時,就讓它換。如果你是和小孩玩這個游戲,觀察他們的反應,看他們如何作出不可思議的配對。這不是智力測驗,只是一種幫助你擴展能力極限的練習。(《全腦超能全書之分析力》)
e、想象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把眼睛閉上,保持正常的呼吸。想像你所能想到的最小的東西,然后把這個東西的樣子在你腦海中放大,一直大到像豌豆一般大小,再大到像棒球、籃球、大雪球、大圓石、一座城市、地球、太陽系、整個宇宙以及好幾個宇宙……
然后,跨越宇宙,讓腦海中一片漆黑,接著問你自己:“現在我想要看什么東西?”記得把你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圖像記錄下來——即使你可能當時還搞不清楚那是什么東西。(《全腦超能全書之分析力》)
f、研習藝術
藝術,是通過個別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現實的本質方面、典型的社會矛盾和沖突,形象地揭示已發生的事件所具有的真實含義。藝術具有認識的意義,它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創作,目的是將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感情呈現出來讓人觀賞。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的,藝術品是“情感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投影”。由于藝術本身的雙重特點(認識的和情感的),它對人類智力活動的松弛過程就能發生獨一無二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極大地有助于直覺的出現。因此,為提高你的直覺能力,請你努力地培養自己的藝術情趣和藝術愛好,并盡可能地進行藝術實踐(當然,你的目標決不是成為藝術家,否則就會本末倒置)。許多科學大師都有藝術方面的嗜好和擅長,這使得他們具有得天獨厚的成功條件。愛因斯坦是一個頗有才氣的小提琴手,普朗克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鋼琴家,巴斯德和貝爾納都具有繪畫和戲劇方面的天才。本世紀七十年代末,設在斯德哥爾摩的“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還曾進行過一個引人注目的計劃,該計劃要人們通過藝術、繪畫等形式來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g、學會記夢
見“5睡夢”
5睡夢
a、記夢的方法
記夢的第一步,實際上是夢的重現。要做到這一點,你可以在剛要入睡前“設置”你的大腦。當你開始恍惚時,輕柔而肯定地重復說:“我會記住我的夢,我會記住我的夢,我會記住我的夢!边@樣做的目的是給你的大腦“設置程序”,使你醒來時就回憶夢。從開始到“抓住”你的第一個夢,大約需要三周的時間,但這一過程是確實可靠的。([英]東尼·柏贊著,李永明譯:《啟動記憶》,作家出版社1998年出版,P219)
……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的拉伯奇描述了自己“清醒地做夢”的現象,并說明他是如何讓自己控制夢的。他解釋道:“清醒地做夢的人可以積極地參與解決夢境中的沖突,并且使情節有一個滿意的結局!彼麑iT設計了一種稱作MILD法,即清醒的夢的記憶誘導法,使自己“完全隨愿望”做清醒的夢。這種方法是以一個人心目中要求記住的應該做的事與他打算采取行動的未來情景之間的種種聯想的形成作為基礎的。具體地說,在睡眠之前,先對自己說,“下次做夢時,我要記住我是在做夢”。然后,想象自己躺在床上做夢,與此同時,他將自己置身于夢中,并意識到他確實是在做夢;他本人運用MILD法使他每月平均做21.5場清醒的夢,有一夜這樣的夢竟長達四次之多。其實,控制自己的夢并不是拉伯奇的發明。馬來西亞的塞諾伊人屬于沒有文化的部落,他們訓練自己的女兒做神志清醒的夢,結果該部落中差不多每個成年人都是神志清醒的“做夢者”,并且善于在夜夢中解決個人的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b、記夢的好處
第一,夢能構思出新事物。英國著名作家斯蒂文森回憶,他的故事在夢中夢到過,如果故事結尾不完滿,以后會在夢中出現更好的結尾。
第二,夢能把分散的印象(表象)組合成一種完整的新形式。德國藥物學家洛伊,早在一九O三年就對傳統的心搏理論持有異見,但苦于思想凌亂,統一不起來,直到一九二O年在一個夢中方才完成這個“統一大業”。后來,他進一步用實驗證明了心搏的控制受到神經釋放的化學物質影響這一理論,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第三,夢能使做夢者聯想到事物的實質。波爾研究原子模型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充滿熱氣的太陽上,行星從旁呼嘯擦過,它們似乎靠細絲系在太陽上繞著太陽轉。波爾醒來以后認為這就是原子模型的實質所在。
第四,夢能產生一種不自覺的經驗反映。它是一種和非夢境的創造過程截然不同的反映。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正是在夢中“聽”到一首優美的曲子,產生一種奇妙的創作沖動,譜成了不朽的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心理學家卡薩特金,從事夢的研究三十余年,積累二萬三千七百個夢的資料,他認為睡著的人的大腦活動不同于醒著的人,前者各種感覺器官“靈敏度”都大大降低了,惟獨視覺神經例外,因此,外界的或人體內部的哪怕是極微弱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視覺神經的興奮,幻覺化成圖象,形成夢境。(《全腦超能全書之創造力》)
6空間
A、訓練
a、圖形重疊
找若干圖畫,想象這些圖重疊之后的樣子。(《超右腦照相記憶訓練》)
b、物體旋轉
隨意找一個事物,想象它轉換了方向,如倒置、反放等,之后的樣子。(《超右腦照相記憶訓練》)
c、對鏡動作
對著鏡子,做復雜動作。
B、游戲
a、魔方
b、折紙
c、轉筆
d、找茬
e、CS
C、運動
a、輪滑
b、乒乓
D、應用
a、地圖
網上地圖、谷歌地球。舉例如下:設若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回來后可利用網上地圖、谷歌地球查詢路線,并回想自己當時一路所見所聞。諸如此類。
7左手
嘗試用左手代替右手做的事情。如左手寫字、吃飯、用鼠標、轉筆、乒乓球,等等。
嘗試左右手同時作業。如“一心二用”:左右手同時畫不同的圖形。


相關閱讀:

右腦開發訓練
右腦開發訓練二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496.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