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快速閱讀論壇 > 速聽訓練 > 速聽訓練文本—觀察力

速聽訓練文本—觀察力

2011/6/22 11:48 作者:路逍遙 本文已影響:3649人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觀察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和持久的認識活動,對科學研究、生產勞動、藝術創造等領域所面臨的對象進行系統、周密、精確、審慎的識別和判斷,從而探尋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這是人對客觀事物感性認識的一種主動表現,是有意知覺的高級形式。
觀察力也是智力活動源泉和門戶,是人類智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科學發展和藝術創造的前提。人們要認識一個事物總是從觀察開始,有了觀察,才開始有了注意,記憶,想像,思想乃至創新。沒有良好的觀察,思維就會因缺少材料而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人們通過觀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獲得有關事物鮮明而具體的印象,經過思維活動的加工和提煉,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翻開名人傳記,我們不難發現,人類歷史上,尤其是在科學發展史上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士大都具有優良了觀察力,達爾文就曾對自己的工作做過這樣的評價:“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倍叶韲鴤ゴ蟮纳飳W家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建筑物上刻著:“觀察,觀察,再觀察!
通過諸如此類的實例,我們可以發現,多聽,多看鍛練感官,積累感性知識,是觀察力得以發展的前提。觀察的過程也恰恰是以感知為基礎的。但并不是任何感知都可以稱為觀察。真正的有效的觀察過程即包含感知的因素,也包含思維成分,如果在觀察過程中不注意鍛練思維能力,那么觀察也是籠統的、模糊和雜亂的,即不可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更不可能做出科學的判斷。歸納而言,靠自己的感官,有目的、有計劃,主動地去感知,并且只有將感知與思維想結合,才是真正的觀察;而這種觀察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才是真正良好的觀察力。正因為在觀察中思考,思考與觀察相結合,達爾文、牛頓等科學家們才真正抓住了那些別人眼中“稍縱即逝的事物”,做出了重大在發現。
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覺和知覺開始。心理學告訴我們,感覺反映的是外在事物的個別特點,如顏色,聲音,氣味,味道,硬度等;知覺反映的是外在事物的整體和事物之間的關系,如形狀,大小,遠近等。在實際生活中,感覺和平知覺是很難分開的,如顏色總是某種物體的顏色,聲音總是某種東西發出的聲音等等,所以把二者合稱為感知。感知是認識的基礎,沒有知識,就沒有認識。
觀察與隨便看看,隨便聽聽不同。例如看文娛節目,內行總是帶著觀察的眼光去看待一切,而外行則帶著欣賞,了解故事情節或消遣的眼光去看,因此,結果也會不一樣。
而心理學家則根據人在知覺事物時有無預定的目的,分為有意知覺和無意知覺。
無意知覺是事先沒有預定的目的,任務,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知覺;蛘呤怯赏饨绗F象的特點引起的,或者為人的興趣所指引。例如,光你在漫步公園時,無意中你可以看見綠樹成蔭,湖水蕩漾,可以聽到鳥兒的喳喳聲,汽車的喇叭聲,……這些都是無意知覺。
而有意知覺則是按預先定好的目的,任務,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覺。例如聽報告,參觀博物館,分析設計圖紙等。
“觀察”行為的無目的性和有目的性,無計劃性與有計劃性,結果會產生很大的不同。例如在國外一次大型討論會上,突然有兩個人沖進會場,前面的在逃,后面的持槍追逐,繞會場半圈,突然聽到一聲槍響,兩人都沖了出去。這個事故經過前后共20秒。隨后,會議主席要求與會者將目擊經過寫出來。結果交出的40篇報告中,除去一篇在主要事實經過的描述上錯誤率少于20%以外,其余錯誤率都在20%以上,甚至有20篇錯誤率達到40%以上,其中半數以上報告有10%或者更多的細節是臆造的。這事當然是事先準備好的一次觀察力的測試,這個測試清楚地反映出,即使是“親眼目睹”但是如果人們沒有明確目的性,那么所做出的“觀察很可能是模糊不清甚至違背事實的。所以觀察必須先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有選擇地去知覺某種事物。
觀察力是人腦智力活動的基礎,觀察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個人智力發展的水平。因為,良好的觀察力不僅要“察言觀色”更需要對事物進行比較,以便了解它們的特征和本質。所以觀察總是伴隨著積極的思維活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聰明不聰明”來概括一個人的智力,實際上,所謂“聰明”也就是耳聰目明之意,由此看來,一個人聰明程度首先應當包括以感知為基礎的觀察力。
觀察是人類知識的重要基礎,也是思維的起點。一個正常人從外界接觸到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通道傳入大腦,并通過觀察獲得的。沒有觀察力,智力發展就如同樹沒有了土壤,江河湖海沒有了源頭一樣,推動了成長的根本條件。
相反,如果觀察力發展了,思維也會隨之進步。人們認識事物,都由觀察開始,繼而開始注意,記憶和思維。因而觀察是認識的出發點。如果一個人的確觀察力低,那么他的記憶對象往往模糊而不確切。不突出,回憶過去感知過的事物時就常常模棱兩可,記憶效果差,于是,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運行分析和判斷時就不能做到快速而準確,以至于會干擾綜合分析和思維判斷能力的發揮。嚴重的時候甚至直接影響到智力發展受到阻礙。從生理和心理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生活在單調枯燥,缺乏刺激的環境中,觀察機會就會減少,并使腦細胞在較長時間處于抵制狀態,大腦皮層發展較緩慢,智力顯得相對落后。相反,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活在豐富多彩,充滿刺激的環境中,堅持經常積極地觀察各種事物和現象,大腦皮層接受豐富刺激,長時間處于興奮的活動狀態,大腦的發育就會健全,智力也會比較發達。
眾所周知,人的身心發展除了一定的遺傳作用外,更多地受到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因此,要想擁有一個智慧的頭腦,就應該拓寬視野,敢于觀察,善于觀察,為了自己的智力發展開啟一扇明亮的,“窗戶”為自己的大腦賦予一雙“聰明的眼睛”。
如何培養觀察力
柯南道爾筆下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名揚世界、家喻戶曉。無論是多么離奇古怪的復雜案件,經過他的觀察和分析,罪犯的犯罪行為便會真相大白。在柯南道爾的筆下,曾經描寫過這樣一個場面:福爾摩斯同他的助手華生同時鑒別一塊剛剛得到的懷表。華生的鑒別僅僅停留在懷表的指針,刻度的設計和造型上,而福爾摩斯憑借手中的放大鏡,看到了表殼背面的兩個字母,四個數字和鑰匙孔周圍布滿了上千條錯亂的劃痕。經過思考后,福爾摩斯認為:那兩個字母表示評價的姓氏。四個數字是倫敦某當鋪的當票號碼,表明懷表的主人常常窮困潦倒;而鑰匙孔周圍布滿上千條錯亂的劃痕,則說明懷表的主人在把鑰匙插入孔去給表上弦的時候手腕總是在顫抖,因而這個人多半是個嗜酒成性的醉漢……
福爾摩斯在觀察過程中,沒有顧及這只懷表的新舊程度和款式,而是緊緊抓住那些與案件有本質關系的細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觀察。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性,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外比信息的感知過程。一個人的觀察力與他的知識,經驗以及職業興趣有著密切聯系。對于同一塊懷表,福爾摩斯之所以能夠比華生看到的多,理解得更深,一下子就能抓住那些不大明顯,然而卻是本質的特征,正是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知識和經驗。
觀察力是包括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分析,比較和判斷的綜合能力。觀察事物要在全面的基礎上,對重點事物進行主要觀察,以便對觀察的事物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只有善于抓重點,才能較為迅速而準確地抓住事物主要特征,并比較事物的差異和聯系,對觀察對象的記憶力,觀察力等才會逐漸增強。真正有效的觀察是觀察與思考相結合,所以,觀察和思考的訓練是觀察力提高的必經之路。
培養觀察力首先要明確觀察的任務和觀察的目的性。觀察有目的,有計劃是提高觀察效果的首要保證。觀察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也是重要的觀察品質,是觀察訓練的基本內容。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在觀察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東看看,本瞧瞧,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擾,忘記了觀察的目的。因此,在觀察訓練初期,在觀察活動之前,應適時地給自己或訓練對象提出一些要求,下達一定的任務,確立一定的觀察目的,使觀察有計劃地進行。比如觀察對象有什么特征?周圍的環境怎么樣?有什么變化?等等。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有利于觀察計劃的順利實現。
同時,在明確觀察任務和目的后,可以給自己列出一個圍繞觀察任務的項目列表,就好像上街購物前的“購物列表”它不僅能夠促進使訓練都有計劃、有目的地觀察相關內容,而且可以避免知覺的偶然性和自發性,提高觀察的積極主動性。另外,在每一次觀察結束后,可以在項目表上留下相應觀察記錄。這樣可以養成記錄觀察摘記的習慣,有利用觀察知識的積累和觀察自覺性的形成。
觀察的時候應該掌握有系統、有次序的觀察方法,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順序上去觀察同一事物,這樣才能看事物各個部分之間角度的聯系,而不至于遺漏某些重點的特征,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
觀察順序,首先指的是被觀察事物的不同空間順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東到西、從近及遠等;觀察順序,還可指被觀察事物的不同結構組成部分的次序,從如從頭到尾、由表及里、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所以,觀察同一事物,即可以依循其空間順序,也可以從其不同結構次序入手,獲取的信息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比如觀察一輛汽車,可以先從它的外觀,顏色,品牌標示等整體形象入手,然后再注意它的車牌號及輪胎、排氣管等局部印象、最后可以汽車外表是否有劃痕等比細微部分。經過這種有順序,有步驟地觀察,就可以獲得一個完整、清楚的觀察印象。
在實際觀察中,我們面對的更多是某個個體,這一個休除了具有同類事物的類別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某個特征。所以在有系統,有次序觀察的同時還應該認真研究觀察對象,找出其同類事物之間的差異,并分析期間的關系,這樣可以使觀察進一步深入,在抓住事物共同本質的同時,清晰地掌握它們之間的個體差異。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觀察者觀察分析能力。還可以提高觀察者思考、概括、歸納的綜合能力。
舉例而言,同樣是汽車進行觀察,可以先找出不同廠家生產的同一排氣量的車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其次針對各車型的外觀、發動機、內飾逐一做出對比,這樣各種車型之間的優劣就一目了然了。
還有一個提高對事物敏感度,并且有效鍛練身體感官積極參與認識活動的方法就是邊緣視覺練習。
一個觀察力不夠準確的人,常常只是見樹木,不見森林。相反,觀察力準確性高的人,即能把握事物整體,又能敏感地觀察到事物的細節。這一能力需要觀察者具有較廣泛的視覺范圍,又有較高的視覺敏感度,這正是邊緣視覺訓練的目的所在。
所謂的“邊緣視覺”就是在保持固定的目光聚集,凝視正前方,同時又盡可能地觀察四周,這時不需要用脖子的扭動或轉向帶動目光,而是利用眼睛的余光觀察。就生理結構而言,在人的視覺敏感度很高的中央視覺區邊緣,還有一塊很大,相對來說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視覺區域,這就是邊緣視覺區。而人的視網膜上,只有一小部分
處理敏感的中央區,其余則都在邊緣視覺地帶。因此對邊緣視覺的開放和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視覺的感受力范圍和感受性程度,對觀察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訓練也有很大的幫助。
邊緣視覺區的開發,可以使觀察者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特別敏感,而且也善于捕捉他們易忽視的細節或事物的某些特征。比如從雜亂無章的復雜環境中選認出自己所找或選認的事物,靠的就是邊緣視覺。比如,一個邊緣視覺良好、觀察敏感度高、又對汽車有濃厚興趣的人能對身邊一馳過的汽車,準確的說出車名,車型及車的顯著特征。
在進行邊緣視覺訓練時,要注意即看清事物整體,又要把視覺敏感的中央區對準需要進行細致觀察的部分,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又要抓住關鍵和要害。
此外,應該注意的是,在觀察是應當做好記錄,養成觀察積累的習慣。這不僅對于收集和整理所觀察的事實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而且也能夠提高準確的觀察力。它不但能通過對材料的系統化組織提高觀察分析思考力,還能通過積累習慣的培訓形成良好的觀察自覺性,豐富想象和思維。
洞察力與先見之明
洞察力在心理學領域是作為觀察力和注意力研究的。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這所以把它稱為洞察力是為了強調,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力和注意力對于未來形勢的判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具有很強洞察力的人,會對外界事物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最可、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并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做出更好的判斷。
有一位企業的經營者在談到仁宇所寫的《萬歷十五年》時感嘆地說:“為了讀透這本書,我用了二十年時間,前后一共讀了五遍。而且二十年來這本書一直影響著我的整個思想以及對事物的判斷。
為什么一位商業人士會對一本講述歷史的書籍如此看重,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些講授商業技術的暢銷書呢?原因很簡單,《五歷十五年》這本書表達了對事物表象的尖銳洞察、對幕后隱情的冷靜判斷、并且從整體形式上對萬歷十五年以后的未來形勢做出了準確的預測——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預見力,或者說“先見之明”。書中貫穿的核心思想就是:萬歷十五年雖然平淡無奇,但是明朝注定滅亡。也就是說,一些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導致了一個不平凡的大帝國的滅亡。決定明朝的滅亡并不是在李自成打入進北京城的那個時刻,而早就決定在萬歷十五年了。這各推論歷史必然性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鑒,推測到下面隱藏的巨大的冰山,然后根據冰山的裂痕和周圍的水溫,推測出冰山崩潰的必然。也就是說,當我們懂得運用這種方法能去觀察身邊的人或事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他們日常的做法和想法當中,預測到他們今后可能采取的行動,看到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并提前采取相應的對策,這就是我們學說的“先見之明”。
但是,在多數場合,一般人都無法準確預測到事情的變化,有時候你甚至無法了解到事情的真實情況,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事物真相被眾多的表面現象和虛假的信息所掩蓋。這就需要你運用的洞察力,觀察注意事物的細節,或者細心地分析地方的言談舉止,從他偶爾流露出來的真正信息中,判斷對方的真實意圖。但是,實際上許多人缺乏對于判斷事物的真相保持應有的警惕性,特別是一些受到過較高的教育或者在某個領域已經取得了成功的人士。原因在于,他們太多過于在意他們自己的想法,而無法觀察事物本質,也無法傾聽別人說什么。他們過于沉緬于自己的思考中,顧不上或注意不到別人做的人事情。這在某種程度上大大地影響了他們觀察和分析的效率,也影響了他們對未來預測的準確性。
因此我們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注意分析對手的真實意圖,通過細節來判斷未來的趨勢。在很多時候,細節反映了事物的本質,也預示出變化的征兆。但遺憾的是,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被灌輸這樣一種觀點:看歷史要看大勢,看形勢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節,而不是在細節上糾纏不清,當然,這種觀點在很多時候是適用的,但過于強化這種觀念,會導致人們對具體細節的忽視。在對于判斷事物的真相和預測未來的形勢上,細節往往比大勢、主流、更重要。其實所有大勢、主流、大節也都要通過具體的事例、具體的細節表現出來。而且,小事、細節也以其生動、直觀、真實的特點而顯得更鮮活,更具有表現力。所以由小見大、一葉知秋,正是從觀察細節入手 ,事物真相,分析形勢發展變化的不二法門。
有一個不是很出名但是很典型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細節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分析細節具體操作方法。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人想向我們推銷他們煉油設備,但是苦于兩國的邦交沒有恢復,在日本國內幾乎找不到任何相關信息,以致無法對我國石油產業的實際需要做出分析。恰巧,在19667月的《中國畫報》上刊登了王鐵人的照片。日本從王鐵人的皮帽以及周圍的景象中推斷出,我國的新建石油生產基地位于零下30度左右的東北地區,大致在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之間。196610月,《人民中國》雜志在介紹王鐵人的文章中,提到了馬家窯,還提到了鉆機是人推、肩扛弄到現場的,日本人據此推斷出油田與車站的距離不遠,并從地圖上找到了這個地方,也就是大慶。接著,日本又從一篇報道王鐵人1959年國慶在天安門上觀禮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9月王鐵人還在玉門,以后便消失了,這表明大慶油田開發的時間是19599月以后。19667月,日本對《中國畫報》上刊登的一張煉油廠照片進行了研究。照片上沒有尺寸,但是有一個扶手欄桿。按照常規扶手欄桿的高度應該在一米左右,日本人根據照片的比例推算出大慶煉油塔的內徑和煉油能力,并估算出了大慶的石油年產量。
由此日本人得出了當時我們還極為保密的商業情報,開始與我們進行賣煉油設備的談判。
聰明的日本人能從幾乎沒有任何信息的情況下,分析出實實在在的商業數據,這可以說是非凡洞察力的典型。畫報上的一頂皮帽子、一架扶手欄桿、一篇國慶觀禮消息,這與當時中國的煉油能力有什么關系呢?在有些人看來,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日本人從這些在別人看來根本沒有聯系的事物中找到了必然的聯系,從而作為談判的依據。正所謂:窺一斑可知全豹,戰敗后的日本,之所以能在不長的時間內一躍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強國,毫無疑問,與他們這種敏銳的洞察力是密不可分的。
而企業的興衰與個人的成功都更加離不開對未來的洞察力。許多成功的企業領導人正是在洞察市場變化,研究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準確地把握了目標和發展方向,從而引領市場潮流并推選占據有利地位,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本田汽車許多人都不陌生。在世界汽車行業里。每80輛轎車中就有一輛是“本田”牌的。而廣州本田生產的“雅閣”轎車更是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好評。但是縱觀本田公司的歷史,使本田公司揚名天下的卻是摩托車。本田摩托車不僅在日本國內是龍頭老大,在世界上也是首屆一指的。這一切,首先歸功于它的創業者本田宗一郎。
本田的發展歷史并非一帆風順,同樣存在著目標的選擇,決策的風險。在70年代初為例,當時本田摩托車在美國市場正暢銷走紅。本田宗一郎卻提出了“東南亞經營戰略”倡議開發東南亞市場。此時東南亞地區經濟剛剛起步,生活水平較低,摩托車還是人們敬而遠之的高檔消費品,許多人對本田宗一郎的倡議迷惑不解。本田拿出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解釋說:“美國經濟即將進入新一輪衰退,摩托車市場的低潮即將來臨。假如只盯住美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便損失慘重。而東南亞經濟已經開始騰飛。只有未雨綢繆,才能處亂不驚!币荒臧牒,美國經濟果然急轉直下,許多企業產品滯銷,庫存劇增。而在東南亞摩托車開始走俏。本田公司因為已經提前一年在東南亞地區實行了開創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經營戰略,此時便如魚得水,公司非但未遭損失,還創出了銷售額的最高記錄。
本田宗一郎所下的決斷,正是其于他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和準確的判斷。東南亞地區市場調查報告上引用的只是單純的數據,要讓它形成合乎邏輯的信息,就需要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在把數據變成有意義的信息之后,還要把它變成知識,——也就是可以行動提供參考的智慧儲備,只有在積累了很多信息的儲備之后,才會形成對市場的洞察力,但是,從理論上講,同樣的數據是向所有人開放的。那么,人們怎樣憑借相同的信息進行競爭?經濟學家認為,你需要擁有判斷已知的信息能否影響主流變化的洞察力。
這種洞察力是一種功夫,也是社會閱歷的綜合體現,需要日積月累的培養。一般來說,人們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演繹事物看待他人。而提高對信息的洞察力首先需要做一個社會人,能夠從不同于自己的角度,把握事物的去向。站在其他事件參者的角度觀察,才有可能快速理清繁雜事物的頭緒,先人一步做出判斷。這也就是:“洞察先機”。而先機是蘊涵于細節之中的。只有能而得住寂寞,潛心研究紛紜復雜的事物,才有可能見微知著。也才能夠真正提高你的洞察力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578.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