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不明理解難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部分內容:“均田制”、“租調制”;《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一節的“商品輸入”、“資本輸出”;《古代希臘》中的“平民”、“自由民”、“共和國”、“民主政治”;巴黎和會中的“委任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美、法推行的“綏靖政策”等等。這些概念,教師不可能都在課堂解釋,但對此一竅不通,勢必影響學習效果,若一時查閱工具書不便,可用“模糊”法了解其大概。1.照字面解釋。如“均田制”是平均分田的制度;“平民”是普通老百姓;“自由民”是人身自由的平民。2.在教材下文中找解釋。如“資本輸出”,教材下文中有“開設銀行和工廠,掠奪鐵路建筑權和礦山開采權”。據此,雖不能準確了解其定義,但也大致有數。
二、缺乏某方面的知識領會難
“自由”資本主義為什么必然走向壟斷,羅斯福新政的作用,列寧在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關于資產階級民主和無產階級專政的論述等
,若無有關政治、經濟學的常識確實難以領會。對此,學生應考慮“橫向聯系”,即與政治學科的知識掛鉤。
三、頭緒紛繁掌握難
如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經過、拉丁美洲獨立革命,亞、非、拉的民族民主運動等,頭緒很多。這種情況多看教材不如用“圖示法”、“表解法”,“參閱有關專題”容易掌握,但系初次接觸,圖表以輪廓完整為宜,如第一次鴉片戰爭分三個階段:1840年6月一1841年1月,1841年1月—1841年5月,1841年8月—1842年8月;然后將各階段的重大事件(包括戰場、條約、人民的抗英斗爭)、人物(抵抗的將領、投降派人物)填入各階段之中,便可構成一張簡易的年表。同樣,拉美獨立革命,教材寫明是分兩個階段三個中心,只要將重大事件、人物對應填入便一目了然。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亦宜編制粗線條的大事年表。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