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領
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經常顧此失彼,不是化學式寫錯,就是方程式沒有配平,或是漏標反應條件及生成物的狀態符號等。為此,我借助下列口訣幫助學生掌握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領:
左寫反應物,右邊寫生成,
寫對化學式,系數來配平,
中間連等號,條件要注清,
生成沉淀氣,箭頭來標明。
二、借助實驗現象記憶
化學實驗現象是化學反應的外部表現,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化學反應的生成物。例如,在鐵跟硫酸銅反應的實驗中,根據鐵絲表面覆著一層紅色物質,這層紅色物質就是被置換出來的銅,另外溶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溶液變為淺綠色說明溶液中存在亞鐵離子,有硫酸亞鐵生成的緣故。所以借助實驗現象我們很容易記住鐵與硫酸銅反應的產物為銅和硫酸亞鐵,故記住化學方程式“Fe+CuSO4== FeSO4+Cu”就較為容易了。
三、按照反應規律記憶
每一類化學反應都有一定的反應規律,抓住這些規律也是我們巧記化學方程式的依據。例如,金屬跟酸溶液發生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要遵循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根據這一規律,很容易記住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這就是在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H)以前的金屬跟稀鹽酸、稀硫酸反應時,要產生氫氣并生成該金屬的離子與參加反應的酸的酸根離子構成的鹽。我們還能進一步把該反應的規律延伸至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上,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
一)、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二)、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銅和硝酸銀溶液反應:Cu + 2AgNO3 == Cu(NO3)2 + 2Ag
因此,上述兩類反應我們只要按照反應規律掌握了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就可以很容易的寫出其它幾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了。
四、根據反應原理記憶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反應的發生都有它內在的原理。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記憶,會形成深刻的印象。如復分解反應,是初中學生接觸到的化學方程中較復雜的一類,酸、堿、鹽之間的相互反應都屬于這一反應類型。它的發生是離子交換的結果 ,抓住陰、陽離子互換后相互結合的規律,記憶復分解反應就不難了。如:
一)、酸 + 堿 →鹽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二)、酸 + 金屬氧化物→鹽 + 水
6HCl +Fe2O3 ==2FeCl3 + 3H2O
三)、酸 + 鹽→另一種酸 +另一種鹽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四)、酸 + 碳酸鹽→鹽 + 水 + 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五)、鹽 + 鹽→另外兩種新鹽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六)、堿 + 鹽→另一種堿 + 另一種鹽
3NaOH +FeCl3=Fe( OH) 3 ↓+ 3NaCl
五、結合物質特性記憶
物質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決定了這種物質能發生一系列有特點的化學反應。如初中所學的三大還原性物質(碳、一氧化碳、氫氣)與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銅、氧化鐵等)的反應。
例:3C +2Fe2O3高溫4Fe+3CO2↑
H2+CuO △ Cu+H2O
3CO +Fe2O3高溫2Fe+3CO2
這些反應的共同特點是金屬氧化物里的氧被奪去,發生還原反應,變成金屬單質。這三種物質奪取氧,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物(二氧化碳或水)。由此看來,掌握了物質的特性,就非常容易記憶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六、運用對比進行記憶
兩個反應,在反應物有相同之處,但反應結果不盡相同,或者是反應物不同,但是生成物相同,為了避免混淆,可以采用對比記憶法。例如:
C + O2 CO2 (供氧充足)
2C + O2 2CO (供氧不足)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