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院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5級
畢業學校:廣州市第二中學
高考成績:2005年廣東省物理總分狀元、化學總分狀元
獲獎情況:200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第21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二等獎
許多人聽說我考進了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學習,都感到疑惑不解:念數學有什么前途?是不是像陳景潤、華羅庚一樣,在象牙塔中孤獨苦修,在枯燥無趣的數字中埋首研究,度過平淡的一生?為何不去讀些更有實際用途的專業,如經濟、信息等,畢業后或是創業,或是當個“白領”,享受更好的生活?
對于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個回答:數學是個磁鐵,一旦你被它深深吸引,就永遠離不開它,注定和它一生相伴了。
我和數學的緣分,還得從小時候說起。從1+1=2,到背誦九九表,這些單調的數字,對我似乎具有無窮的魔力。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幻方”和推導方法時的激動,還記得當年聽說“四色問題”后竟不知天高地厚地想給以證明(最后當然是無果而終)。面對博大的數學世界,我就像一個初次見到浩瀚大海的少年,心靈受到了震撼,從此向往著在大海劈波斬浪,航行到天邊。
既然有了夢,就要努力實現它。小學的我,雖然不算勤奮,有時也會半夜爬起來,閱讀《華羅庚學校數學課本》,目的當然還是在競賽中得個好成績,進入理想的中學。第一次嘗到考試的壓力,是在六年級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前。面對大量的書籍、習題,我開始感悟到:學數學,并不像想像中的那么輕松愉快,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獲。經過一兩個月的苦讀,我終于獲取了一等獎。數學以這種方式給我回報,在付出與收獲的交織中,我在學習之路上越走越遠。
轉眼之間已到了2003年,在高中數學聯賽前,我和幾個同學到北京參加培訓。9月30日,我第一次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學。在西門的石獅和牌匾前,我們合影;在華表旁,我們撿拾著落下的梧桐葉。師兄帶著我們在校園里游覽,“一塔湖圖”第一次從名詞變成活生生的影像。講起北大的點點滴滴,師兄滔滔不絕,一切都如此新奇,使我第一次產生考到北大數院的沖動。
說來也怪,一向喜愛數學的我,卻是通過物理競賽被保送的。2003年回去后,我取得了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而到了2004年,我參加了高中物理競賽,并在省賽區取得第三名,進入在重慶舉行的決賽。從秋高氣爽的廣州來到夜雨蕭瑟的重慶,拿著決賽二等獎的獎狀,我忐忑不安地去見北大招生組的老師。見到滿臉笑容的他,我內心的不安減少了一半。他關切地詢問了我的學習狀況,然后大筆一揮,在“預錄取通知書”填上我的名字和“數學科學學院”幾個大字,那時,我的心都快跳了出來。一年多來的渴望或是期待,終于變成了現實。
帶著歡欣,我回到廣州,繼續高三的生活,一切又像回到了原來的軌道。或許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被大學錄取了,為何還要參加高考?確實有一些省市規定了保送生不得參加高考,然而廣東省并無此種規定,于是,為了和同學共同度過高中最后的8個月,挑戰自己,我又重新走進了高三的戰場。
高三的氣氛是凝重的,每天有做不完的習題,有無休止的大小考試,然而,高三的友誼是我之前一直未體驗過的。學術上的探討只是其中次要的方面,精神上的激勵,才是我們數人結伴穿過黑夜的火炬。曾經在華燈初上時相約麥當勞,互訴心聲,排遣內心煩擾;曾經在教室中天南海北胡侃,不禁忘卻了學習的痛苦;也曾結伴到樓頂看日落,暖暖的不只是陽光,美麗的也不只是風景。這里沒有早戀,只有純潔的友誼,使人懷念。
春節過后,才是真正的高三生活:沒有了以前常掛在嘴邊的游戲、歌曲,只有太陽每天陪伴著我們從天明到天黑。天氣一天天暖了,越秀山上綻放了滿山的木棉,如此絢麗,讓人陶醉。當木棉褪去了一身鮮紅,當暮春的驟雨夾著狂風與冰雹襲來,我們走進了“一!钡目紙觥]有時間懷緬過去,沒有時間考慮將來,只有讓直覺指引著前行。最后的100天中,連老師也感染了緊張的氣氛,常常感嘆我們還有某些知識未復習好,分發著大疊大疊的試卷,使人觸目驚心。
在講高考之前,先簡要介紹一下廣東的高考科目及計分方式,因為與其他省市大不相同:廣東考3+X+大綜合共5科,其中大綜合是一份150分的試卷,其中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各占25分;X是指上述六科和英語復試(難度比大學英語四級略高)中的任意一科(也可選兩科或三科,分別計總分)?偡植皇俏蹇瞥煽兊暮唵卫奂,而是每科成績先作標準化處理,化成以平均分為500分,最高分為900分的“標準分”,再把五個標準分累加得出總分,同上標準化處理得到總標準分。
要在考查大綜合的高考得到高分,首先不能偏科,也就是對各學科都要有相當程度的把握,注重培養興趣,平時多閱讀各學科的課內外書籍,了解時事;其次,要注重語、數、英三門主科,因為在X科和綜合的區分度不高,基本上分數都不低,只有重視語、數、英,在這三科具有優勢,才能搏得先機、脫穎而出。學習方法上,我比較注重做題與歸納,尤其在理科方面,更是不能偷懶,一定要把每題都想清楚,并且注意知識結構,關注邏輯聯系。我沒有事先訂立嚴格的學習計劃,而是常常根據實際情況訂立寬松的短期計劃。在考試之前,我會進行高強度的復習,因為我覺得,提前進入緊張狀態,有利于考場發揮。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有其獨到之處,只要多嘗試、多反思,每人都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言歸正傳:高考的前一天,我回到學?纯紙,突然有種依依不舍的感覺:中學的校園,中學的生活,中學的一切,都要永遠地離開我了。熟悉的周程表前站著電視臺的記者,他圍繞著“高考了,你準備好了嗎”的話題進行著采訪。我想:即使準備好了高考,也很難準備好高考后生活的轉變啊。我要面臨好友的離別,生活的自立,遠離故土的惆悵。面對高考,我既緊張,又期待。
6月7日,這個被老師們念叨了無數次,被同學們想到過無數次的日子,終于到了。我和同學們如往常一樣聚在一起,然后各自走進不同的考場。
考試的兩小時,飛也似的過了,似乎與平日的測試沒有分別,然而它是人生的重要一頁,翻過了這一頁,我們就將走進成年,不再回頭。
高考結束了,同學們都高興地歡呼,大家紛紛合影留念,紀念這歡愉的一刻。
此后的暑假,在喧鬧與平靜的交織中飛逝。它們注定成為我高中生活的最后一點殘跡。
8月29日,我踏上了開往北京的T30次列車,帶著沉重的行囊,帶著家人的叮嚀,放下了往日的榮譽。人生,又將有個嶄新的開始。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