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金庸編的。不過,像這樣記憶力超群之人,實是有的。金庸本人即以記憶力甚好自詡,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卻不曾細說。陳寅恪、錢鐘書二先生記性絕佳,幾乎人盡皆知,這里,也不必贅述。再如楊憲益先生,“我的記憶力當時相當好,一般的書分兩段讀兩遍就可以背誦下來……我把《左傳》全部背下來當時也不過用了三四天!睏钕壬诚抡俊蹲髠鳌罚s在十一歲時,清代學者孫星衍則“年十四能背誦《文選》全部”。另一位清代學者毛奇齡亦以博聞強記見稱:“毛西河默寫染肆賬冊毛西河嘗入染肆,與肆伙閑話,坐定,吸淡巴菰,且閱其賬冊,星火落焉,乘風而燃,冊遂毀。肆伙窘而大號,毛曰:‘勿懼!e紙,一一書之,凡染物人姓名、綢布、日期均無訛。”(《清稗類鈔·異稟類》)
在《射雕》故事背景所設定的宋代,像黃夫人這樣的“掃描儀”,也非僅一具。例如:“葛君強記絕人。嘗謁郡守,至客次,一官人已先在,意象軒驁,葛敝衣孑孑來揖之,殊不顧。葛心不平,坐良久謂之曰:君謁太守亦有銜袖之文乎?其人曰:然。葛請觀之,其人素自負,出以示,葛疾讀一過即以還之,曰:大好。斯須見守,俱白事畢,葛復前曰:某骫骳之文,此官人竊為己有,適以為贄者是也。使君或不信,某請誦之。即抗聲誦其文,不差一字,四座皆愕,視此人且雜靳之。其人出不意,無以自解,倉皇卻退,歸而慚恚得疾,幾死!保ㄙM袞《梁溪漫志》)
金庸應該讀過很多類似的故事,最先讀到的,定是《三國演義》。張松說曹操的《孟德新書》“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黃夫人也告訴周伯通“這是一本江南到處流傳的占卜之書……我們江南的孩童,十九都曾熟讀”;最終,曹操“令扯碎其書燒之”,周伯通也差不多,“隨手把那部書撕得粉碎,火折一晃,給他燒了個干干凈凈”!渡涞瘛穼W步《三國》,痕跡很是明顯。《三國演義》這一情節,并無歷史根據,是作者編的。羅貫中杜撰此節,應該也是多受前人作品如《卻掃編》、《梁溪漫志》影響。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