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便在思考著:如果把特定詞組用特定方式回憶+心像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不是會提取較為迅速呢?還是使用大腦第一浮現的場景較好?
今天的目的是研究心像聯想時的兩條路:與己相關、另造場景。
一、“與己相關”:利用個人曾經看過、印象深刻的事情來代替詞語作心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些芝麻小事記得特別清楚、有情緒起伏的感覺印象特別深刻。
這個方法便是使用類似過去的經歷來呈現心像。像是你家后邊的山、用的棉被、彈過的鋼琴、去過的風景,甚至是你看過的電影情節。
舉例:1.腳踏車→第一次騎腳踏車的時候摔倒了,好痛。(情緒起伏→回憶那輛車子的顏色和形狀,取代以后使用腳踏 車的心像)
2.窗戶不密合有個縫,在一次雨夜里呼呼作響。(芝麻小事→,回憶窗戶的外框和光澤,取代日后看到窗戶時浮 現的心像)
這樣的做法有個優點,便是心像是從腦海中提取,清晰度上有品質保證,使用起來較為逼真。而且日后再使用較為方便。也可以鍛煉到腦海里的記憶回路。
缺點則是想像心像的時間稍長,因為第一個浮現的是過去的場景,還要提取后再與新的心像作組合。
這個方法有個說法:有中生有?赡苓m用于浮現虛構圖畫較困難的人。
二、“另造場景”:使用刻板印象來制造心像,也就是通俗的場景、人事物等畫面。
不知道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些事情,只要想到就會不由自主浮現特定的感覺或是畫面。
這個方法是使用你腦袋聽到、看到、感覺到這個詞語的第一瞬間,所浮現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多數人也同樣認為的、或是自己塑造的固定想法。像是財團、民工、乞丐、污染、進醫院、壞學生、有錢人等等這些詞語。
例如:聽到漂亮女孩,就想到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像是出水芙蓉。當然每個人可能不同,但是總會有固定的類別)
看到食品添加化學藥物,就浮現丑陋商人在工廠里嘿嘿作笑的場景。(賺黑心錢,或是懲惡揚善)
這樣的做法有個優點,便是心像是自己跳出來的,絕對快速直接,使用起來較為方便。
缺點則是心像清晰度稍嫌不足,因為是模糊的概念,是大腦用來解釋類似詞語的快速做法。所以還要再把細節刻劃一遍,日后使用也可能需要重塑。
這個方法有個說法:無中生有?赡苓m用于刻劃細節較為正確迅速的人。
我感覺第二種比較容易,但是第一種訓練大腦比較好。或許之后可做到兩者都好,但現在不能同時刻畫細節及連結過去經驗。還是有待努力。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