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動習慣于用左手稱為左利手,俗稱左撇子,習慣于用右手稱為右利手,俗稱右撇子。有人說左撇子聰明,并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從嚴格意義上,人體是沒有辦法做到絕對的均衡和對稱,和一般哺乳動物相比較,人的肢體側向性發展是最明顯的。大多數人習慣于用右手運動,這樣寫字、運用鼠標、打乒乓球、打籃球、打網球等,時間久了,可能就會發現,右手臂要比左手臂粗壯一些。根據調查研究表明,強行糾正左撇子可能會導致腦紊亂,所以應該順其自然。
右腦的機能有四個特征:共振能力,想象能力,快速大量記憶信息的能力和快速自動操作信息的能力。右腦具有無比龐大的學習潛能,通過全腦學習訓練,使右腦接受大量學習的刺激,不僅可以開發和保留相當一部分右腦潛能,更可以促使大腦神經的生長,擴大腦容量,進而有助于左腦的生長。開發全腦就是平時思考問題時要運用左右腦,活動和運動左右肢體。兩只手可以輪換工作,剛開始用左手會感到不習慣,但是只要堅持下去,漸漸就可以改變過來的。
根據成功學的理論,一個人改變習慣分為強制、不自覺、自覺三個階段,只要堅持到最后,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不成問題的。剛開始運用右腦思維和記憶也會感到不習慣,不過漸漸就會好轉的。愛因斯坦說:“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只要我們有意識地運用右腦,并做到左右腦協調平衡發展,就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人的平均腦量有1400克(重量約為3.5磅),剛出生的嬰兒腦重約390克,等于成人的2/7,到3歲時增加到1010克,約為成人的5/7,而到7歲時,腦重可達1280克,相當于成人的90%。這說明了人腦的重量主要是在兒童時期增加的,因此兒童時期是智力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如果17歲時人的智力水平已達到100%,那么4歲時可達到50%,4歲到8歲又可增加30%,最后的20%是在8歲到17歲完成的。當愛因斯坦死后,科學家替他作過切片觀察,發現其大腦神經膠質細胞軸突或神經鞘眾多,比普通人多出73%,這一發現證明了大腦是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
專家們認為,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結果,是由于愛因斯坦長期從事創造性的活動,積極進行創造性的思維,致使大腦發展了新的神經元和大腦皮層。這種大量的膠質細胞在經常從事音樂活動的音樂家的大腦中存在,這種現象是超常規的學習與鍛煉的結果。突觸(軸突)之間的接觸(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緊密有效,腦力啟動力強、智力高。因此,想要提高智力,就必須經常給予優秀的信號刺激。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879—1955)說:“如果我在早年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么我無論在什么事業上都將一事無成”。這段話就印證了這個道理。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4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