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李全紅,在邯鋼工作,我是樂悠悠國學讀經公益課堂的堂主,我們樂悠悠讀經班是邯鄲市傳統文化交流協會推廣國學讀經的一個基地。就在我們的家里。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題目是《音符、文字、數字是開啟孩子智慧的三把金鑰匙》。
在講之前我先了解一下各位在座的老師,有誰聽過我上一次在這里講的國學讀經推廣課?
那么,我在這里簡單幫助家長回顧一下上堂課,我主要講的關于讀經教育的一些理念。
1、早期教育的關鍵期、敏感期。
2、教育首先要解決的是先成人后成才的問題。塑造孩子完美人生:道德高尚、才華卓越、思想自由、人格獨立。
3、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講了王財貴的讀經方法和賴國全的累積式教育法,講了讀經的三大綱領和八大原則。
4、讀經教育的十大效果:注意力、記憶力、識字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豐富的情感表現力、超強的情景領悟力、以及通過內化反芻、而理解之后用于生活的智慧遷延能力。使孩子的氣質儒雅高貴(腹有詩書氣自華),性格篤厚而寬容,從而奠定孩子無私和至善的人文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經典教育我們要做的是從智力開發到智慧提升的一個漸進的過程。
那么,今天我要講的仍然是這個從智力開發到智慧提升的話題。叫做《音符、文字、和數字是開啟孩子智慧的三把金鑰匙》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音樂教育。
那么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我們國家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是哪位音樂家創作的?
這個問題提出后很多人都想在音樂家里搜索這個創作者,其實我國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是我們國家老一輩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李四光創作的。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個科學家,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音樂造詣和藝術才華。舉一個例子,可能大家覺得這只是個個案,我下面為大家舉一系列這樣的例子。
被譽為航天之父的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大家都知道他在科學領域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他也是一位在音樂上有很高造詣的藝術家,她的夫人蔣英,就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錢老寫過一本書《科學的藝術和藝術的科學》論述的就是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中心論點是,藝術教育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所不可或缺的。他說:“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音樂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還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有很高的音樂藝術造詣,他的小提琴就拉得非常的棒,曾經與音樂大師劉詩昆在人民大會堂同臺演出;還有愛因斯坦就是從音樂中獲得靈感發現相對論的。他說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的公式組成。
全球讀經首倡人王財貴教授也說:“要讓我們將來的社會有禮貌、有秩序、有教養、有愛心,聽和諧的古典音樂,是最好的方法。” 美國財富雜志對全球成功人士作了調查,發現成功人士都具有四種共同特質:智商高、性格優良、創造力好、習慣優良。而優美和諧的音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能夠起到如下的作用:開發孩子的智力,開發孩子大腦的潛能、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孩子的優良性格。
有一次我跟咱們傳統文化交流協會的馬會長交流時,馬會長提出在讀經班的課程中每星期加入一首孝親尊師愛國的歌曲,這個倡議非常有必要。因為善樂最能沁人心脾,直入人心。《孝經》上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在本世紀60年代,保加利亞的科學家喬治.拉扎諾夫博士發現,我們的大腦能力不是已經開發殆盡,而是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他提出的音樂與《超級音樂學習法》綜合了心理學、生理學、醫學、音樂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提出利用和諧的古典音樂來開發大腦的潛能。引起了世界教育界前所未有的關注。1976年在美國華盛頓的拉扎若夫音樂學院就誕生了《潛腦音樂》
從對胎兒發育的研究表明,在胎兒期聽覺是最先發育的感覺器官。胎兒在3-5個月時,內耳已經形成,就具備了聽的能力。就具備了胎教的生理的和物質的基礎了。那么,聽什么怎么聽確實非常有講究的。
有的孕婦,只知道要胎教,讓孩子聽音樂,在網上購買了一些所謂的胎教器,還帶兩個聽筒耳麥,放在肚子上,這樣做很危險,容易刺傷孩子稚嫩的聽覺系統,和脆弱的神經系統,甚至聲音過大還會造成胎死腹中。
大腦科學的研究表明:音樂的波動能以生物電的形式影響人的記憶神經元,像架設橋梁和網絡一樣,它可以使大腦神經元上的突觸數增加、軸突變粗,從而改善大腦進行信息交換和加強思維能力的物質基礎。美好的音樂能給大腦一個好的思維基礎,使孩子的性情和智力得到優化。首先一些經典音樂或者叫美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開放了溝通心靈的廣闊空間,提升了人的性靈;其次,大腦可以將經典音樂的波動,轉化為生物電,對記憶神經元起到激發和調劑的作用,激活了右腦。
大家知道愛因斯坦去世后,大腦科學家根據他的遺囑對他捐獻的大腦進行了解剖,發現他的右腦才開發了4%左右,而我們平常人才開發了2%~3%左右。愛因斯坦也是個古典音樂不離耳,小提琴不離手的科學家。在一次音樂會上,美國的教育家郝伯特.齊佩爾博士問愛因斯坦:“音樂到底對您有什么意義?”愛因斯坦說:“如果我早年沒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話,那么我無論在什么事業上都將一事無成”。有研究表明,右腦的記憶能力是左腦的100萬倍。
那么,這樣能夠開發孩子右腦潛能的音樂究竟是什么樣的音樂呢?這種音樂有具有哪些特點呢?
其實這就是潛腦音樂,臺灣的音樂教育家陳功雄教授又叫它《愛和樂》。在這里我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段潛腦音樂,請大家雙手輕輕的放在膝蓋上,輕輕地閉上眼睛門德爾松的作品《乘著歌聲的翅膀》,請(插入一段)大家聽到這樣的音樂能感受到什么。這樣的音樂你每次聽都會有不同的美妙的感受。這其實就是音樂帶給我們的聯想力。而聯想其實是創造的基礎。
國外評價中國人缺乏創造,都是中國制造。其實創造力就是源自于童年的想象力,一個沒有想象力的童年是蒼白而貧乏平淡的童年。一個沒有想象力的孩子將來你怎么能指望他會有創造力。日本著名的右腦專家七田真,做了很多的實驗,如何讓一個人更聰明,讓一個人的右腦更發達?他找到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聆聽音樂。他發現聽音樂的大腦細胞之間腦突觸與突觸之間的聯結非常緊密,日本的早教專家鈴木正一也做過類似的試驗。還有些《水知道答案》這本書的作者江本勝博士,他也做過讓水聽音樂的試驗,讓水聽搖滾樂和聽世界上最優美的音樂,水的結晶完全的不一樣。人身體上70-80%都是水組成的,胎兒身上的水占90%以上。可以想象,我們在聽美樂時,我們身上的水分子會幻化出怎樣的美麗的姿態。我們的人也會因為周身細胞的美麗而美麗,因周身細胞的和諧而和諧。世界上有多少種聲音,孩子大腦的細胞一定會產生多少種應對的方法,他的大腦突觸就會產生多少種聯結。所以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能聽上百首這樣的名曲,我想至少他的耳朵是聰慧的。耳聰加上目明,這樣的孩子會怎么樣?聰明就如此簡單。
陳功雄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和合唱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他把這種潛腦音樂叫做:愛和樂。他說這種音樂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無歌詞;2、無具體意義;3有藝術價值;4、很溫馨很優美;5、“與宇宙同頻、與生命同步”
別的都好理解,什么是“與宇宙同頻、與生命同步”呢?這樣的音樂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分鐘的節拍是60拍左右,每秒鐘的震動8~13次的α波音樂,它與右腦的腦電波是同頻的,也與人體心跳和血液循環的頻率是同頻的。它是胎兒在胎息狀態下的腦波形式。而人在睡眠中左腦開始休息,右腦開始工作,所以有做夢的現象,是因為右腦的潛意識開始工作,處于阿爾法腦波狀態,工作了一天的左腦開始進入休眠狀態。這時候是接受睡眠中教育的最佳期,如果我們懂得睡眠中也能接受訓練和教育的話,孩子的聰明智慧就可以在睡眠中得到開啟。
在這里普及一下腦波知識,人的腦波形式分為四種:白天左腦工作,是β腦波形式,它的波動頻率快,非常緊張,淺睡眠時是α波的形式,它每分鐘是60-80拍,每秒鐘振動8-13次;深睡眠是θ波的形式,每秒鐘振動3-8次;沉睡時的腦波是δ波,睡得雷打不動,俗話說睡得像豬一樣的,怎么叫都不醒。而人在胎息狀態就是這種似睡非睡,不睡不醒的α波狀態,這個狀態完全是用潛意識而不是顯意識來學習的。
而且不僅睡眠中可以使用潛腦音樂,就是寫作業和閱讀的時候也可以使用潛腦音樂。你會發現,這種超級配樂學習法,可以使你在輕松愉悅中快樂學習,提高效率,這是因為,潛腦音樂就像給大腦做體操一樣能活化右腦,使左右腦平衡協調起來,使效率提高。能夠起到開發大腦潛能,常聽能使人的大腦產生腦內嗎啡,和諧愉悅身心、消除學習壓力、提升個人品味的作用。養成積極正面思考與樂觀開朗的情緒;消除疲勞,提高睡眠質量,提升學習的專注力,增強記憶力、理解力和創造力。音樂想象力其實是創造力的雛形。
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下面的這首曲子,這首曲子是音樂大師奧德維的《夢見家和母親》,大家聽過這首曲子嗎?其實大家已經很熟悉這首曲子了,在民-國時期,我國的大師李叔同把它填上了詞,這首詞的名字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播放送別)
如果我們懂得這些早期音樂教育的原理的話,就會給孩子選擇這些α音樂,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讓孩子浸潤在音樂中,行住坐臥,都可以聆聽。把經典音樂當做孩子生命中的主食,給孩子精神喂養。使音樂生活化,生活音樂化。
但并不是所有的古典音樂都可以作為教育音樂的,也不是所有的名家名曲都可以作為潛能開發、配樂學習、和睡眠的教育音樂的,比如命運交響曲,就過于高昂和悲壯,還有一些過于緩慢的讓人產生抑郁情結的音樂也不能作為教育音樂的。流行歌曲更是忌用。
那么有人問,這些潛腦音樂為什么都取自于歐洲古典音樂,為什么不用中國古典音樂?
這是因為歐洲古典音樂是協奏音樂,演奏樂器多,上百種樂器協奏、音色豐富,音域寬闊,多聽有利于開發孩子聽的能力。而聽的品質決定生命的品質。中國古典音樂雖然也很高雅優美,但是一般是獨奏,最多有三五種樂器演奏,所以只做欣賞使用。還有一個原因是歐洲古典音樂多是描寫大自然優美環境的,中國古典音樂多是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
潛腦音樂怎么來聽呢?
首先,我們先選定幾首音樂后,聽兩個星期后再換下一組音樂,堅持多聽才有效果。
其次,潛腦音樂在音量控制上也是有講究的,音量要控制在只能聽到音樂的一點點聲音就好。若有若無的播放,以不干擾睡眠為主,孕婦切記大音量,即使白天播放,音量也不要太大聲。
然后,在播放時間上,白天可以遵循音樂生活化、生活音樂化的原則,聽著音樂不耽誤您做別的,讀經、寫作業、閱讀、做家務,都可以有美樂相伴。值得一提的是,潛腦音樂又被稱為睡眠中的教育音樂,睡覺時一直播放具有最佳效果,它不僅可以讓人酣然入夢,還能在不知不覺中開發孩子的右腦的潛能力。
長期經過α波音樂訓練的嬰幼兒都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總是咪咪笑;2、晚上不哭鬧;3、喜歡親近人;4、提早會說話;5、臉蛋秀麗可愛;6、眼神聰慧明亮,黑眼珠大;7、左右腦均衡發展,雙手靈活協調;8、長大后智力(IQ)高、情緒智慧(EQ)好、尤其是創造力(CQ)強。
誰不喜歡這樣的寶寶呀?!
所以趕快告訴需要這些認知的家長和孕婦吧,教育就從聆聽潛腦音樂開始,可以做到無為而為,不教而教,這就是王財貴教授所說的“原來教育可以如此簡單,簡單到只用十個月,就可以收獲孩子的幸福美滿的一生”。就是說孕期的胎教是孩子教育的超白金期的教育。0-3歲是早期教育的黃金期,3-6歲是白銀期,6-13歲是銅鐵期。請各位家長及早抓住孩子的教育好時期,這個時期的教育,有教就有,沒有教就沒有,而且一輩子都不會有!
好,講完音樂教育,我接下來我講一下文字也是開啟孩子智慧的一把金鑰匙。
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透視一些,現在學生的一些學習問題:孩子上學后不想閱讀,不會閱讀,家長就問了,為什么俺家的孩子不好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因為閱讀能力有限,對題目的理解力不夠,看不懂,所以數學不好。拿到題目不知道說的啥,所以效率低,吭哧半天做不出來,家長一給他念出來,她就明白了,馬上就會做了。究其原因就是早期沒有拿到識字閱讀這把金鑰匙。
美國教育機構198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學業的差異大多在兒童入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而早期識字閱讀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英國的科學雜志《自然》上發表了一位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轟動,他對英、美、法、西德、和日本的兒童智商進行了測查發現,歐美四國的兒童智商平均為100,而日本兒童平均智商111,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了漢字。日本的石井勛教授在其《幼兒智力開發》一書中告訴我們:他多次反復測試的結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時候如果不學漢字,她的智商也和歐美的兒童一樣是100.但是,學了漢字情況就會不同,如果從5歲開始學起,到入學前一年智商能達到110,從4歲學學兩年智商能達到120;若從3歲開始學三年,智商能達到125-130。而能超過130智商的一千個人里才會有3個。
每次提到這個話題我都頗有感慨,因為我早在20年前就用了這把金鑰匙開啟了我的女兒早期識字閱讀認知世界的大門。我從她9個月時開始教他識字,3歲4個月時,幼兒園統一測智商,她是140.她四歲開始獨立閱讀,不到六歲上小學一年級,在西南大學就讀兩個專業,今年20歲剛上大四了,就考上了北京對外經貿的推免研究生。我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常常體會早期教育帶來的喜悅,(分享早教的感受)那么我現在用同樣的方法對我的小孫女進行早期教育的啟蒙。設置識字閱讀的環境、做早教日記等等。
我懷孕時,45元錢郵購了一套武漢大學馮德全教授《零歲方案》,對我女兒進行了雙語教育,也就是在發展孩子聽覺語言的同時發展孩子的視覺語言。就是在孩子張開眼睛能看的時候就給孩子文字圖畫的刺激,使孩子在早期就形成對文字的敏感,通過早期的識字閱讀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習慣一但養成,就會受益終生,形成性格品質。
那么,為什么漢字能促進智力發展呢?因為漢字有獨具的優點,它像一幅幅圖畫一樣美,具有象形的特點,同時他還有表音表意地特點。她是我們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我們人類獲取知識的途徑80%源于視覺的吸收,從人類視覺語言發展來看,漢字圖形無疑是最好的視覺語言表達方式,非常容易被兒童吸收。同時學習漢字有利于右腦的開發,現代人體科學的研究表明,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法國漢語教師協會主席白勒桑先生說,他教法國孩子學漢字,主要目的在于開發西方兒童的右腦。
我那時做早教,感覺自己既無音樂素質,又沒有英語素質,就會認倆字。所以我把早期識字和閱讀,當做每天給孩子的精神喂養,天天是白天備課,晚上回去教孩子,設計識字游戲,讓孩子情景中識字。(舉一些例子)在孩子建立對字的敏感后,過渡到閱讀,每天臨睡前的1-2個小時做親子閱讀,陪著孩子讀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孩子長我也長,我常常體會,不是我為孩子付出了多少,而是我只給了孩子生命,而孩子卻給了我慧命。我真的感恩孩子給了我重新成長的機會。我也感恩我的小孫女再一次給了我成長的機會。
近幾年我學了傳統文化,認知了讀經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讀經本身就是早期識字閱讀的過程。經典就是最好的教材。讓孩子從小就親近這些充滿智慧的文字。孩子就會覺得親切,從而產生興趣,興趣是從熟悉的環境影響中獲得的。我的小孫女1歲4個月的時候,去了姜老師那里,在陌生的環境中,姜老師放了道德經的音頻,小樂樂的臉上綻放出可人的笑容,好像是在陌生的環境中遇到了久違的老朋友一樣,那么開心。
學習識字和閱讀,離不開語言。每個嬰幼兒其實都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天才,對于嬰幼兒來說,甚至還不會說話,就可以認字,并可以把文字當做交流的工具使用了,比如,我家的樂樂想吃年糕了,她就指指年糕兩個字,再指指嘴巴,想喝奶了,她就指著奶字,再指指嘴巴。關鍵是學習語言文字,就要有語言和文字的環境。只要我們家長營造一個語言文字的環境,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學會語言和文字。
學習這樣的語言文字要堅持這樣幾個原則:
1、只管耕耘,不問收獲。營造一個語言文字的環境,耳濡目染,潤物有聲。強調有聲是因為在兒童期閱讀出聲,是在培養孩子的靜定心,專注力。
2、要做到教者有心,學者無意。最有效,最高明的教育是不留痕跡的教育。家長要克服功利心,不要老是考孩子,要做到,你包的餃子知道什么餡兒就行了,不要挨個的扒開來看看。
3、不多解釋,自然領悟。比如我們學習經典文字,要懷著謙卑心和恭敬心去讀。這樣會很清凈,心里沒有雜念、負擔和壓力。讀到一定的量,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孩子自會有情景領悟的能力,而且他10歲有10歲得領悟,20歲有20歲的領悟。孩子對語言的領悟能力也會超過大人的想象。何況用您現有的悟性未必能解釋的了經典。
4、親子共讀效果更好。家長的讀書熱情會深深的感然孩子。王鳳儀先生的六步教育也表明:孩子13歲之前的心性隨母性。所以我做家庭教育,是從母教入手的,叫做“孩子有病家長吃藥”。
5、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孩子的耳朵全頻張開的,像一架高保真的錄音機,孩子的目光所及,就像是一架照相機錄像機,都會印刻在大腦里,保存在潛意識里。這叫做 “一厲耳根(眼根)永為道種”。從量變到質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只要孩子過了識字閱讀關,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她的理解力、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力,就會大大的得到提升,智慧大門就會由此打開。
下面我們再來聊聊,開啟孩子智慧的第三把金鑰匙----數字。
我想問問在座的家長,孩子的數學學習是為了什么?
有的家長說了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這只是近期目標,那遠期呢?我們不要以我們對數字不敏銳的感覺而限制了孩子數學能力的發展。遠期是為了孩子人生的高度,財富值得增加,也許我們的孩子將來能夠成為數學家、經濟學家、科學家呢。(分享一段到朋友李鉑家說的一段話)
那么數學教育是不是不用學就會了,有一些專家也講,等到孩子到了該會的年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起來了,孩子自然就會了。那為什么同一個班上的孩子,年齡一樣大,還有數學不好的孩子呢?
這固然和孩子的識字閱讀量有關,還和早期的數學啟蒙有關
其實,嬰幼兒期的數學啟蒙仍然離不開具體的感覺感知。仍然可以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比如大小多少遠近高低粗細胖瘦前后左右深淺薄厚快慢緩急等等,幾個人、幾雙筷子幾個碗,讓孩子一一對應的發東西。平常沒事了就給孩子數樓梯,正著數,倒著數,跳著數,認門牌號,車牌號等等,這些就是對孩子的數學啟蒙了。只要有心生活中充滿了數字概念,我們用的最多的數數工具是什么?手!我們用的最多的10進位制就是從手上感悟的呀,據說非洲的一些國家是20進位制,那是因為他們那里不穿鞋,為了計算方便,把腳趾頭也加上了啊。
每個人的手都是完美的計算器,人的手與五指在大腦皮層所占的區域,幾乎與整個下肢所占的區域相等,而人的拇指和食指在大腦皮層的代表區,比整個胸-部的總面積還要大幾倍。大腦從手指得到的感覺信息最多,同時反饋給手指的指令也最頻繁。手被稱為我們的第二大腦,動手就是在做大腦體操。
數學是事物數量與形體本質關系的科學,現實中存在的數、量、形都是孩子學習的數學內容,數學學習本身是抽象的過程,只有通過實物操作,才能培養孩子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的思維起源于動作,其抽象思維是在具體的動作上發展起來的。孩子學習數學時動手指操作,手做、眼看、口念、腦想,不僅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更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和對加減乘除的理解和應用。同時雙手并用,有利于左右腦的平衡發展,有效的開發全腦。
我的讀經班加上了手指游戲和全腦快算的訓練。
手指是最方便的計數器,一只手代表0-9,兩只手就能代表出99通過 “手腦并用,心口合一”的訓練,開發孩子的多元潛能,采用形象化教學,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況下,用兩只手就能計算出任意數的加減乘除,貼近兒童,寓教于樂。使數學學習不再繁瑣枯燥,而變成生動有趣的游戲。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全腦數學手指快算是一雙手為運算工具,通過手指的活動快速的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在運算算的過程中任意的改變手指的屈伸狀態,手指的動作大量的刺激孩子的大腦,潛移默化的開啟孩子的左右腦,啟發孩子的智慧。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好,今天我就以幾個手指游戲來結束我的課程。
1、人有兩件寶
2、小叮當
3、手指上山、手指下山
雨果說:“音符、文字和數字是開啟孩子智慧的三把金鑰匙”好,愿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用好這三把金鑰匙,開啟孩子的智慧。 謝謝大家!
此文是我的朋友李全紅所寫,以下是她作為一個奶奶對教育孩子的看法,我作為一個父親,對此也很認同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她是邯鋼能源中心的一名的職工。聯系方式18303203737.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