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感受能力
閱讀能力首先表現為對文本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的核心是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對語言的感受能力簡稱語感。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敏銳、豐富的感受力,是人們直覺地感受、領悟、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感強,捕捉語言信息的能力和運用直覺思維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就強,即閱讀能力強。因此,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思想分析、辨別與兼容能力
閱讀不僅是對文本思想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對文本思想的的兼容與吸收,這就需要讀者具備對文本思想的分析、辨別和吸收能力。就對文本思想的分析和辨別能力來講,讀者的思想既是一把尺子,也是一面鏡子;就對文本思想的吸收能力來講,讀者的思想猶如溶劑,文本思想好比溶質。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博大如海,他就有消化和包容一切思想的能力,這樣的人拿到什么樣的文章讀不懂呢?從本質上講,思想是閱讀能力賴以形成的基礎——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能力的高下實際上是由思想修養所決定的,思想淺薄的人語言必然是蒼白的。不注重豐富和提升思想,談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無異于紙上談兵。因此,要提高閱讀能力,首先必須豐富和提升自己的思想。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條根本途徑。
三)文本情境的再現能力
閱讀過程一般都伴隨著思維具象,表現比較突出的是在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性文體的閱讀過程中,大腦中始終浮現著文章所描繪的人、事、景、物等十分清晰的形象。其他文體的閱讀過程同樣伴隨著思維具象,只是與文學作品的閱讀相比,大腦中的思維具象有些模糊而已。從本質上講,大腦中思維具象的產生是讀者對文本內容感知的結果,是進一步理解、消化和吸收文本思想的一個前提,因此,再現文本情境的能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文本情境的再現,需要讀者具有豐富的想象與聯想能力。作品的語言文字,要還原為讀者腦海中的思維具象要靠想象和聯想,聯想和想像是讀者進入作品情境的唯一途徑;作品中原有的畫面、情境、意象,要衍生出新的內容,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聯想和想像。想象能力強,再現文章所寫生活情境的能力就強;想象力豐富,就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見人所未見”:具備了良好的想象能力,理解和消化文章的能力就強,就能夠從文章中吸收更多的思想營養。聯想能力強的人,善于將文章所寫與現實聯系起來,能夠從文章的字里行間看到鮮活的生活,這樣,既容易從文章中獲得啟示和感悟,達到對文章深透的理解,又能夠從文章中獲得比較大的思想收益。
想象和聯想能力既是語文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礎,又是構成語文能力的核心因素,加強想象和聯想能力的培養是快速提高語文能力的根本途徑。不僅如此,加強想象與聯想能力的訓練,還可以改善人的思維品質,提高人的創新能力。
四)豐富的語言積累
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直接地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進行直接感受最好的方法,讀得多了,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讀者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讀者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