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右腦開發論壇 > 右腦開發 > 人腦是怎樣學習和記憶的

人腦是怎樣學習和記憶的

2014/6/21 12:23 作者:楊鍇記憶 本文已影響:1608人 


    我們都知道,記憶是大腦的重要機能。記憶是學習的基礎,而學習就是通過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環境的改變而獲得新的經驗的過程。記憶和學習都是人類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生理過程。沒有記憶和學習,就不能認識和預見環境的變化,也就不能使我們的行為活動與環境的變動相適應。那么,人腦是怎樣學習和記憶的呢?

    人腦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網絡神經結構,有著上百億個神經細胞。而且在人降生之前,就已經根據一種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異常復雜的結構計劃,預先聯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僅僅知道這些,并不能解釋我們后天所獲得的形形色色的經驗是如何“印刻”在大腦皮層的神經網絡上的。

    人并非生來就懂得德語、法語、英語或西班牙語,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才能使用語言。正像一個不懂世事的兒童不知道主動地避開火焰,只有在嘗到燒灼皮肉的痛苦之后,才學會了這一點。這就是經驗。但是,我們所獲得的經驗又是怎樣貯存到人腦的神經網絡之中呢?假如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是固定不變的,也不能產生新的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系,那么,腦中要發生什么變化才能接受這些新經驗呢?

    有幾種假說企圖闡明其中的機理。

    有一種假說認為,記憶是儲存在“神經傳遞環路”中的。這是因為觀察到人腦的神經細胞往往以“閉合環路”的形式相互聯系起來的。在這種神經細胞的聯系方式中,記憶和學習是通過神經沖動的電信號在環路中的循環和反復而貯存著。這些不斷環行的電信號,就是信息流——記憶資料的源泉。

    另一種假說提出了記憶分子的觀點,這是從遺傳密碼的破譯中得到啟示的。于是就產生了一種很容易理解的設想,即記憶是有著其分子水平的物質基礎的。記憶信息貯存在蛋白質和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大分子結構中。構成記憶的信息單位,是以一系列小的構件分子進行編碼,就像各種遺傳信息在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進行編碼一樣。DNA是遺傳的主要化學物質,而RNA和蛋白質與學習和記憶有密切關系。抑制RNA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過程,可以引起遺忘癥;學習和訓練,可刺激腦內RNA的合成過程,學習產生記憶,而記憶的信息則寄存和編碼在生物大分子上。

    目前比較流行的有關記憶的假說,是塑性理論。即認為記憶與神經突觸聯系的形成有關。神經突觸是指神經細胞之間的縫隙性接觸和聯系。通過化學媒介——神經遞質的釋放,一個神經細胞可以越過突觸間隙,把神經沖動的電信號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去。這樣,通過形成新的神經突觸聯系,學習到的信息就貯存在神經系統中。下文我們還將詳細講述這種理論對記憶過程和規律的認識。

    記憶的基本過程、規律和類型

    目前比較流行的有關記憶的塑性理論認為,信息的貯存——記憶要經過多種步驟。

    首先是“形象”記憶,即感覺性記憶。通過各種感覺器官而獲得的信息,首先在這里存貯。在這里的貯存量是十分有限的,所貯存的僅是一些極初步的粗糙的材料。貯存時間也很短,一般只有幾百毫秒。所以,這種記憶只是一種比在視網膜上的殘留影像略微清晰些的畫面。如果沒有經過注意和處理,就會很快地消滅而忘掉。因此,感覺記憶又被稱作瞬時記憶。

    當信息在這個階段經過了處理加工,從而把那些不連續的、先后進來的信息整合成新的連續的印象后,就可以從感覺性記憶轉入時間較長的第一級記憶中。

    從感覺性記憶到第一級記憶的這種轉移和過渡,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完成。一種是把感覺性記憶的材料變成為口頭表達性的符號,如語言,而轉移到第一級記憶中,這是最常見的形式。另一種是非口頭表達性的途徑,目前還知道的不多,但這必然是幼兒學習時所必須采用的方式。第一級記憶常被稱作短時記憶。

    在第一級記憶中,信息平均只保留數秒鐘。例如,我們看到一個電話號碼,當剛剛看過而沒有反復運用而轉入長期記憶中時,僅僅也就能夠記住到撥號完畢后不久。如果經過多次運用即復習,信息便在第一級記憶中作相應的循環反復,從而延長了信息在第一級記憶中所停留的時間,這樣就使得信息更容易轉入第二級記憶中。

    第二級記憶是一個大而持久的信息貯存系統,通?杀A魯捣昼姷綌的甑臅r間。有些記憶,如自己的名字,每天都操作的技藝等,由于長年累月地運用和復習,是不大會遺忘的。這類記憶是貯存于第三級記憶系統中,可能終生不會遺忘。第二、三級記憶屬于長期記憶。

    外界通過感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根據實驗研究統計,大約只有1%的信息能被較長期記憶貯存下來,而大部分都忘記了。

    但有人認為,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物都能寄存到大腦中,雖然大部分是一種通常不可回憶的形式。這看來是可能的,大腦并不缺乏信息的貯存能力,具有上百億個神經細胞的人腦,能夠形成的神經突觸聯系可能要超過宇宙間粒子的總數。

    還有人認為,人腦僅能記住那些它認為重要的東西。并推測大腦中可能存在著神經“守門員”或“重要事物檢測器”式的結構。因此,能被長期貯存的信息,一般對于生物個體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而且是反復作用的信息。所以,在信息的貯存過程中,必然包含著對信息的選擇和遺忘兩個因素?磥恚洃浐瓦z忘對個體同樣是重要的,這樣才能使大腦和神經系統在信息多如洪流的環境中更有效地工作。

    感覺記憶的特點和功能

    感覺記憶也叫感覺登記或瞬時記憶。是指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后,一定數量的信息在感覺通道內迅速被登記并保留一瞬間的記憶。它是人類記憶信息加工的第一階段。進入感覺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輸入的原樣,首先被登記在感覺記憶中。

    各種感官通道都存在對相應刺激的感覺登記,即感覺記憶。人們研究較多的是圖像記憶和聲像記憶。

    圖像記憶又叫視覺登記或圖像儲存,是最常見的一種感覺記憶。當作用于視覺器官的圖像刺激迅速移去后,圖像隨即在視覺通道內被登記,并保持一瞬間,這類記憶叫做圖像記憶。

    圖像記憶有以下性質:圖像記憶中所儲存的信息大于被提取利用的信息;信息保持的時間很短,約0?25~1秒,超過1秒,信息會由強變弱并自動消失;圖像記憶受到干擾或擦拭作用后,信息很快喪失而且不可恢復。

    圖像記憶為大腦從輸入的信息中選取必要的信息提供了時間。沒有圖像記憶,就無法進行模式識別,不能認知視覺刺激的意義。圖像記憶常被當作感覺記憶的典型。

    目前,能用實驗證實感覺記憶存在的,除圖像記憶外,還有聲像記憶。聲像記憶又叫聽覺登記。指聽覺系統對刺激信息的瞬間保持。

    聲像記憶與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有密切關系,如果沒有聲像記憶,人們就無法辨別各種聲音信號,也無法聽懂人的話語。因為人說話總是一個音一個音地發出,如果不能把聽到的每一個音暫時登記下來形成聲像,也就不能把一串聲音連貫起來,也就不能理解它的意義。

    感覺記憶是按感覺信息原有的形式來儲存的,它們是外界刺激的真實的摹寫或復本;盡管感覺記憶的保持時間很短暫,但它卻為進一步加工信息提供了材料和時間。

    在各種感覺記憶中,信息的儲存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幾乎進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記。記憶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點所決定。一般認為,圖像記憶的容量為9~20個比特(bit)。

    感覺記憶痕跡容易衰退,信息的傳輸與衰變,取決于注意。感覺記憶中的信息,都是未經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義分析的信息。被登記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別注意或模式識別,才能轉入短時記憶,并在那里賦予它以意義,否則,就會很快衰退而消失。

    感覺記憶的邏輯功能在于,為大腦提供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選取和識別的時間,這種記憶好比是整個記憶系統的“接待室”,從感官輸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這里登記并接受處理。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370.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