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培訓機構的泉州負責人稱,“蒙眼看物”是他們間腦開發培訓的一部分,“左腦、右腦之間有個連接,叫間腦,也就是松果體,通過訓練,打通這個連接,小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就會不一樣”。不過,所謂的“間腦開發”,被神經內科專家駁斥為“沒有科學依據”。在隨后的測試中,央視記者要求這些“非凡”孩子,在不一樣的條件下進行蒙眼看物,比如光線昏暗的房間,或者規定只能摸紙牌不能聞,“蒙眼看物”屢次失靈。
間腦潛能開發、量子心智閱讀,這些聽起來有點深奧的詞,在這個培訓課程的宣傳材料中被形象化:經過量子心智閱讀培訓的學員,可以快速翻閱書本,一目十行,甚至連翻幾張,迅速掌握內容;經過間腦潛能開發培訓后的學員,蒙上眼睛僅靠觸摸或是嗅覺,就能感應手中卡片或書本的文字、顏色。該培訓班的負責人邱先生稱,間腦潛能開發的對象只能是8至14歲的青少年,因為18歲以后,間腦就處于休眠狀態,活躍度大大降低。
所謂的間腦潛能開發,如果真的如這家機構所宣稱的如此神奇,為何在央視記者的一次次測試中每每失靈?在央視報道后,這個培訓班也引起政府部門的關注。工商局聯合公安、教育部門對此進行立案調查。
調查發現,“葉某某記憶學”課程培訓的總部在陜西,多次面向師生、家長表演超強記憶力,并推出系列培訓班。不少家長反映,記憶力培訓確實對提高記憶力有一定幫助,便繳納4950元或9900元為孩子報名,共有71名學員參加記憶學培訓。除了葉某某親自教授超級記憶方法外,陜西公司還派遣其他老師,為學員進行日常訓練。
在記憶學培訓過程中,以免費形式推廣“量子心智閱讀”及“間腦潛能開發”課程。經執法人員調查,這兩樣都是虛假宣傳,蒙眼、隔空看物沒有相關科學依據,至于學員為何能答對,有時是作弊,有時是純屬偶然。
學員:
深呼吸后 眼罩漏縫隙
在泉州讀小學五年級的小新(化名),曾被作為培訓成果的“典型”,公開演示蒙眼看物。不過,在協助工商調查時,小新和父親都道出真相。
小新說,在進行間腦潛能開發時,培訓老師無非是讓他們深呼吸,做眼球運動,再把眼睛蒙上,然后不斷地深呼吸,“培訓老師說,摸不到卡牌就不斷地深呼吸,多呼吸兩次卡牌就慢慢顯現在眼前”。不過,一遍遍深呼吸后,卡牌并不會真的浮現眼前,但他發現,蒙在眼睛上的布不知不覺間慢慢滑動,透出一條縫隙,透過縫隙就能看到卡牌,“其他小朋友也是這樣做的”。
小新的父親則是親自做試驗后,才發現這個“秘密”。他說,小新的母親有一天接到短信稱,班上大多數小朋友蒙眼后,通過觸摸能說出卡牌顏色,而小新不用觸摸,近距離就能知道卡牌數字和顏色,甚至能在50厘米以內,感應到寫在紙上并對折一次的文字,“我就試驗一下,一開始兒子真的說對,但后來我發現他是通過眼罩的縫隙看到的,說白了就是作弊”。事后,再被問起50厘米內感應紙上文字的能力,小新予以否認。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