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記憶方法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宮殿記憶力訓練教程-第三天

記憶宮殿記憶力訓練教程-第三天

2015/3/27 07:53 作者:記憶宮殿 本文已影響:2022人 
第三章 超級記憶法的具體技術方法
技術方法之一:一對一聯想法
上面我們學習的內容可謂是超級記憶法的開場白,大家在接觸過這些內容后,尤其是在做了聯想的練習后,再來學習下面的具體技術方法就會感到很容易了。我們一再強調超級記憶法所傳授的記憶方法都是要借助“聯想”來完成的,這些記憶方法的核心也是聯想,只不過各個聯想的具體方法不一樣。因此聯想能力的訓練至關重要,要多做聯想的訓練,大家可以結合以后講的具體技術方法在學中練,在練中學,盡快提高聯想能力。

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諸如下面的問題: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是1405年;《孔已己》的作者是魯迅;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微波爐業的霸主是格蘭仕;美國現總統是布什……

歷史、地理、政治、語文等文科學科中經常會碰到大量的填空題;生活中也經常遇到很多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問題。面對這些內容繁雜、數量龐大,但又相對較簡單的問題,我們就可用一對一聯想法來解決。

一、什么是“一對一聯想法”呢?
一對一聯想法就是在只有唯一對應關系的兩個記憶對象之間進行聯想,使雙方形成緊密的對應關系,以達到提起一方就能馬上想起另一方的記憶目的。

例如提起中國的首都想起的必然就是北京;問到中國最大的沙漠那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提起東岳那就是泰山,對于這些對應關系明確的內容,我們就可以在問題和答案之間直接進行聯想,這樣在以后見到問題時回想一下就可想起答案了。這個訓練,我們實際上已在上一講中的基礎性訓練的第一步中訓練過了。下面我們再結合實例來進一步學習一下。

例1、記憶下面的世界地理之最
⑴世界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         ⑵世界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
⑶世界最低的國家是荷蘭             ⑷世界最長的裂谷是東非大裂谷
⑸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⑹世界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⑺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          ⑻世界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灣暖流
⑼世界最小的洋是北冰洋             ⑽世界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
⑾世界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⑿世界最熱的地方是阿濟濟亞
⒀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剛果盆地         ⒁世界最狹長的國家是智利
⒂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大沙漠     ⒃世界最低的洼地是死海

大家先用我們之前提到的聯想原則,進行一對一聯想,然后用手遮住答案,檢測一下,看看否記住了?經過這樣聯想,在問題與答案間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就能夠保持長時間的記憶,有些深刻的聯想甚至會終生不忘。

【說明】:
1、做這類問題的聯想,可在需要記憶的對象之間尋找一個“突破口”即在問題與答案之間建立某種聯系。當聯想能力提高后,有時在兩者之間掃一眼,腦中就會掠過一絲線索,然后很快結束聯想。
2、聯想時能用諧音的首選諧音,諧音困難的,用“加減法”即加字或減字以便于聯想。如“里!锩媸呛K,巴西—把游客吸引來等。當然“里!边可諧音成“利害”,巴西還可諧音成“把戲”但這樣與題意聯想起來卻要費些周折,所以對于本題還是加字方便一些。
3、要注意聯想時,敘述性內容要盡量簡短,這樣回憶起來也可以縮短時間。如果編的故事太長,回憶時不僅費時而且還有忘記的危險。

例2 、記憶下列填空題:
⑴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     ⑵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
⑶最早掌握原始灌溉技術是在夏朝        ⑷井田制盛行于西周
⑸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的是孟子            ⑹祖沖之是南朝人
⑺我國最早的農書是《齊民要術》       ⑻孫思邈的著作是《千金方》
⑼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交子”               ⑽《清明上河圖》是畫家張擇端的繪畫
⑾《馬可波羅行記》描繪的是元朝大都的繁華景象

【聯想】:
最早人類是元謀人:最早的人類是長得猿模(元謀)樣的人。
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一群擠在山頂洞里取暖的原始人受到石頭碰撞所產生的火花的啟發而學會的。
最早掌握原始灌溉技術是在夏朝:人們最早掌握原始灌溉技術不過是利用了夏天潮(夏朝)起潮落的豐富水資源而已。
井田制盛行于西周:過去井里的甜水熬制(井田制)的稀粥(西周)香極了,F在的井水就不行了。
提出“民貴君輕”思想的是孟子:“民貴君輕”在封建社會是不可能實現,那時的人們只能夢想子(孟子)孫后代能實現了。
祖沖之是南朝人:祖沖之出題考百官,常難倒一朝(南朝)人,故人常戲稱之 “難朝”人。
我國最早的農書是《齊民要術》:我國最早的農書是北魏杰出的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所以論“奇民”要數(齊民要術)老賈了。
孫思邈的著作是《千金方》:我爸一心想個孫子,可我偏生了個女兒,爸看“思孫”的希望渺(孫思邈)茫了,方接受了這個千金(千金方)。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交子”:“把這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獻給國家”,這是父親去世時交代給兒子(交子)的遺言。
《清明上河圖》是畫家張擇端的繪畫:《清明上河圖》一直保存在我家,雖有些臟,部分折斷(張擇端),但仍價值連城。
《馬可波羅行記》描繪的是元朝大都的繁華景象:我家馬啃菠蘿(馬可波羅)形跡(行記)可疑,原來吃草吃得大肚(元朝大肚)鼓鼓,渴了,才吃菠蘿。

注意:聯想完成后,不要總覺得還有更好的聯想,從而頻繁更換聯想內容,這樣回憶時容易造成混亂。

二、一對一聯想法的優缺點:
優點:簡單靈活,方便快捷,短時間內能記憶大量的短小知識。
缺點:應用范圍不夠廣泛,遇有多層次、復雜的記憶對象時往往力不從心。不過總的說來,用一對一聯想法來記憶短小精悍的內容非常奏效。

【課后作業】:
1、記憶:以下朝代的都城:
西漢定都長安  元朝定都大都 東漢定都洛陽  唐朝定都長安
北宋定都東京  南宋定都臨安 北宋的都城是在開封

2、記憶: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和成就:
1)但丁的《神曲》
2)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3)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4)哥白尼提出太陽中心說
5)伽利略首次用自制望遠鏡觀察天體

3、記憶:各地質年代出現的特種:
太古代:原始生命出現
元古代:海水中出現藻類原始生物
古生代:蕨類植物繁盛
中生代:爬行動物、鳥類出現
新生代:人類出現

技術方法之二:直接串連聯想法
學習了一對一聯想法的應用方法,它用起來快捷簡單。但相比而言,它的應用范圍不是很大,當遇到記憶層次多、內容復雜的材料時就不如其它記憶方法方便。但是,一對一聯想法是其它記憶方法的基礎,后面講的記憶方法也最終都要分解成一對一聯想法,任何復雜的記憶材料實際上都可劃分若干個兩上兩個為一組的記憶單位,把這分解開的一組組再串起來就可組成一個完整的記憶材料。一對一聯想法正是利用“兩個一組”的規律,在“問題與答案”之間進行聯想,以達到記憶的目的。所以掌握好一對一聯想法是學習其它記憶方法的基礎。

一、我們來學習一下直接串連聯想法。
在北方,冬天里有一種小吃,叫冰糖葫蘆。它是用一根長竹簽把一個個山楂串起來,然后蘸上燒熱的糖鍋里的糖,再放在外面凍一下就可吃了,冰糖葫蘆吃起來又涼又酸又甜,非常爽口,一根竹簽?纱畮讉山楂。

我們的直接串連聯想法就如同這根竹簽一樣,它把要記憶的苦干項內容串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可以提一個而想出一大串,所以我們就形象的將這種記憶方法命名為直接串連聯想法。

例1、記憶半坡氏族時期的社會生活情況:
1、普遍使用磨制器,使用磨制器的時代叫新石器時代,他們還使用弓箭。
2、原始農業已有發展,種植糧食作物栗。我國是最早培植栗的國家,已學會飼養豬狗雞牛羊
3、已使用陶器
4、已學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已形成村落。

對于這樣整段句子,超級記憶法不能夠一字不拉的都記住,但是可以記住幾個關鍵字句。實際上我們在記憶時也沒必要一字不差的再現原文,在考試時只要你能答出關鍵地方,敘述性內容沒有原則上的錯誤,那你的得分就趨近于滿分。至于填空題等要求嚴格的問題那另當別論。對于簡答題等問題只要你能答出關鍵部分就會得分的,這是目前考試中的實際情況。

所以我們對該題做以下技術處理:
A、每條答案劃分出苦干個關鍵字,具體劃分如下:
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弓箭          種植栗、飼養豬狗雞牛羊
陶器                                建造房屋、定居、村落

B、為了記憶方便,對于不是必須按照先后順序記憶的條款,可以打亂其順序排列,變成適于我們聯想的順序排列。本題中先記哪條都可以,并沒有要求,為了聯想方便,我們將其順序排列為:2、1、3、4

經過以上的技術處理,本題就可簡化成記憶下列這些短語了:

2、種植栗、飼養豬狗雞牛羊
1、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弓箭
3、陶器
4、建造房屋、定居、村落

【進行聯想】:
首先將題干“半坡氏族”與“植植栗”進行聯想,可這樣進行聯想:半山坡上的原始人充分利用山坡的資源種植板栗,(種植栗)然后接著聯想,誰想沒人飼養的野豬、野狗、野雞、野牛、野羊(即飼養豬狗雞牛羊)都來吃板栗,他們很生氣,就磨制石器來打獵,新石器實在(新石器時代)不好使,于是制造了弓箭來狩獵(即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弓箭),半坡人把捕獲的獵物飼養起來,可它們很淘氣(陶器)到處亂跑,于是人們想到了建造房屋,圈養動物,同時自己也定居下來,人多了就漸漸成了村落(即建造房屋、定居、村落)。

閉眼回憶一下,半坡人種植栗—豬狗雞牛羊來吃—生氣,磨制石器,新石器實在(新石器時代)不好使,發明了弓箭—飼養動物淘氣(陶器)—建造房屋圈養、自己也定居、形成村落。這樣通過一個故事就把答案要點全串起來了。半坡氏族的社會情況也記住了。

由于進行了聯想,所以對半坡氏族的社會情況印象很深,再考你類似于“什么時候人們開始使用弓箭、半坡氏族是種植栗還是水稻、人們從什么時候開始過定居生活”等問題時,你就不會感到模凌兩可了,通過回憶聯想馬上就會選出正確答案。

這就是直接串連聯想法,把多項內容串連起來。

例2、記憶秦滅六國的行后順序 韓趙魏楚燕齊
【聯想】:秦始皇征戰六國君時喊(韓)叫著照(趙)胃(魏)部就是一刀,等拔出(楚)時他們已經咽氣(燕齊)了。

例3、記憶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
首先是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 其次是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 最后是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聯想】:先將題干“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與“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進行聯想:過去對于資本家而言影響資本積累量的因素之一是能否加強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即多干活,少給錢,從而積累資本。然后接著想:現在整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提高了,資本家要先預付些資本(如房子等)才能招來高級人才,這樣預付資本量的大小則是影響資本積累量的主要因素。

二、直接串連聯想法用于記憶5條答案左右的簡答題、多選題效果是很好的:
1、直接串連聯想法的優點:
能一次記憶10項左右的內容(記憶太多內容時容易“掉線”----遺忘)聯想起來較簡單。
聯想后,考試中若出現該題,特別是以多選題題型出現時,回憶一下聯想,再選擇備選答案時,就決不會出現“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的模凌兩可的情況發生。
對于記憶名詞解釋、多選、簡答等有苦干要點答案的問題有很好的效果。
可按前后順序依次記憶,對于必須按順序記憶的內容,最適合用此種方法。

2、直接串連聯想法的缺點:
因為是一環套一環的聯想,所以中間的任何一環都不能中斷,即不能遺忘,不然后面的就想不起來了。不過有時從后面往前推也能想起前一環節的內容。
回憶不方便。有時需要提取的是中間某一項內容,但也得從前往后聯想一遍才能找出所要的內容,顯得費時。
開頭第一項內容千萬不能忘記,忘記了,后面的各項就“群龍無首”,無從記起了?善堑谝豁梼热菀淄。

3、直接串連聯想法的訣竅:
為了能記住第一項內容,可用問題題干與這第一項內容進行聯想,以加深印象。如例1中,用“半坡”與“栗”做聯想就避免了兩種情況的發生:一是避免了提問半坡氏族社會情況時想不起“栗”這一項內容,避免了想不起栗就想不起后面的豬狗……弓箭……定居等答案的情況的發生。即看著問題寫不出答案。

避免了雖然能清楚的記得栗……弓箭……建造房屋……村落等答案,但卻想不起是什么題的答案的尷尬情況,即能寫出答案但卻不知回答的是什么問題。

在平時學習多項要點的問題時,可打亂原書上的順序,直接在書本上按便于自己記憶的順序標出1、2、3等順序號,還可把聯想內容簡要地寫在書上,這樣以后稍加復習即可恢復記憶。

【課后作業】:
1、記憶太平天國起義所經過的路線
金田—永安—桂林—金州—長沙—岳州—武昌—九江—安慶—南京

2、記憶黃河流經的九個省、自治區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

3、記憶“五代十國”的名稱:
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十國:吳、南唐、吳越、閩、楚、南平、南漢、前蜀、后蜀、北漢

技術方法之三:借助詞句聯想法
一對一聯想是其它記憶方法的基礎,直接串連聯想法可以把若干個答案要點串連起來,它可看作是一對一聯想法的延伸,但任何事物都一樣,如果中間涉及的環節越多則越要加小心,因為這其中的任何一環節出問題都會產生連鎖反應,其后面依次進行的程序也都會因此受到影響。應用直接串連聯想法時若“串連”的內容過多,就會產生“掉線、脫鉤”的危險。為了降低記憶風險,我們引入“借助詞句聯想法”來縮短直接串連的長度和難度,人為地將其長度拆分成緊密相關的若干組,然后把記憶對象分配到各個組中去

所謂借助詞句聯想法就是借助題外的詞句與所需記憶的對象進行一對一或直接串連聯想的一種記憶方法。由于“外援”(如日月星等)中的每個字(或詞、句)分擔了記憶任務,這樣就減輕了直接串連聯想法以往“一人”操辦到底的勞動強度,從而也降低了難度,防止了“脫鉤、掉線”的危險。

例1、記憶歷史題中“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
1、廢井田,開阡陌   2、獎勵軍功  3、建立縣制   4、獎勵耕織

我們選擇“改革開放”四個字與四條答案要點分別進行聯想,就變成了以下形式:
改——廢井田,開阡陌     革——獎勵軍功
開——建立縣制           放——獎勵耕織

【聯想】:
改——廢井田,開阡陌:“改”可想在“悔改”,可假想:商鞅變法中規定把不思悔改的貪污吏扔廢井填(廢井田)土埋了,并打開他家前門(開阡陌)把財物分發給百姓。

革——獎勵軍功:“革”想成“皮革”:古代皮革是貴重東西,所以變法中規定將皮革獎勵給軍功(獎勵軍功)大的人,軍功越大,獎的皮革越多。

開——建立縣制:“開”想成“開始”:變法中也開始對王侯建立限制(建立縣制)機制,以防對政權構成威脅

放——獎勵耕織:“放”想成“放牧”:對放牧多的人獎勵耕牛和織布(獎勵耕織),以鼓勵發展農牧業。

閉眼回憶一下,看是否記住了?

通過“改革開放”一詞就把“商鞅變法”的四點內容記住了。這就是借助詞句聯想法,從題外請“外援”來對記憶對象進行聯想。

例2、記憶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洋流、地形、海陸分布、大氣環流、緯度。
上題答案有5點,我們可借助“唐宋元明清”一詞語來與之分別聯想。
即:唐——洋流;宋——地形;元——海陸分;明——大氣環流;清——緯度

【聯想】:
唐——洋流:“唐”可諧音成“淌”,今年雨水多,下的雨水最終都淌進“洋”流進海。
宋——地形:“宋”諧音成“送”,來我家的客人走時,我一定得送出去,因為這里被大水沖得地形復雜,不好走。
元——海陸分布:“元”諧音成“園”,我家的菜園也被沖的高一塊低一塊的,高處裸露,低處有水,如同海陸分布一樣。
明——大氣環流:“明”想成“明天”,天氣預報說,明天還有雨,是因為幾大暖氣流循環流(大氣環流)過的緣故。
清——緯度:“清”諧音成“晴”,天氣總也不晴,大概是因為緯度低,處于熱帶的緣故吧,還得下雨。

這樣通過“唐宋元明清”五個字就記住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一、我們在應用借助詞句聯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外援”詞句的個數要與所需記憶的條款數目相等。
如例1中有四個答案要點,我們就選用了“改革開放”四個字與之對應;例2中有五個要點我們就用“唐宋元明清”五個字與之相應。幾條答案就選擇幾個字,不能多也不能少。

2、所選擇的詞句之間必須是緊密相關的。
必須選用成語、俗語、歇后語、詩詞等相互間存在緊密聯系的詞句,不能是東一個,西一個的臨時拼湊的詞句。如可以以選擇:人口手、日月星、海上升明月、在那遙遠的地方、飛流直下三千尺、老虎拉車—誰趕(敢)等詞句。因為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誰也不能夠隨便在其中間再加減字的。答題時數一下“外援”的個數,就知道了有幾條答案,不會遺漏答案數目。相反,若選用“你來了、你快點說、怎么還沒來”等詞句的話,回憶時就會拿不準到底是“你來了”還是“你回來了”亦或是“你才回來嗎?等詞句,拿不準幾個字,就可能漏答要點。

3、借助的詞句要選用自己所熟悉的。
如果找的詞句連你自己都陌生,也就是說連記憶這些詞句本身都成問題,可千萬別選用,因為這樣的詞句很容易忘記,忘記了選用的詞句就意味著忘記了答案。這個詞句就好比是開門的鑰匙,丟了它,你就進不了屋了。
所以一定要選擇那些你張嘴就來的、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的詞句,唐詩宋詞、成語、歇后語、熟悉的歌詞 、歌曲名等是最佳選擇。

4、聯想前要先劃出答案中的關鍵詞。
有的答案中帶有一些敘述性的內容,應用借助詞句聯想法時,“外援”詞不可能與答案中的每個字都進行聯想,只能先劃分出關鍵詞,再用外援詞與之進行聯想,所以需要先行劃出關鍵、能起到“提綱攜領”作用的重要詞。
事實上,每個答案的要點中都有“點睛之語”,抓住要害,抓住重點答題是應試的訣竅!一道題中,你把關鍵的條框框答出來了,即便補充、途述得不夠豐滿,那起碼2/3或3/5的分數是能拿到的,要知道,老師判卷時都是按要點給分的。如例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這道題若是5分的話,你答出四個要點,那最少可得3分。

5、有時干脆就用提出問題的題干作為“外援”的詞句。
如商鞅變法一題,也可選用“商鞅變法”四個字與四條答案進行聯想。但要注意的是,這樣的題干得選用那種不論怎么提問都會出現的題干才行。不然的話,考試中若換個角度出,原來的所借用的“外援”不再出現了,那也就想不起答案了。例如不論怎么考商鞅變法,這“商鞅變法”四個字都一定會出現,那我們就可放心地選用。再一個,題干的字數要與答案要點數量保持一致。

例2、記憶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引起勞動力增加趨勢的主要因素有:
1、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進入勞動年齡的人數不斷增加。(關鍵字:人口增長、勞動年齡、人數增加)。
2、生產過程的機械化,使大量使用童工成為可能。(關鍵字:機械化、童工)。
3、越來越多的婦女加入勞動力出賣者的行列。(關鍵字:婦女)。
4、資本主義在農村的發展,使大批個體農民破產,農村勞動力大批轉入城市,增加工業及其它行業勞動力的供給。(關鍵字:農民)
5、競爭使許多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和個體勞動者破產,使他們中許多人加入雇傭勞動者行列。(關鍵字: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破產)。

【解】:我們選用“工農兵學商”五個字與上述五條答案進行關想:
“工”與“人口增長、勞動年齡、人數增加”:這很容易聯想,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口增長)達到勞動年齡(勞動年齡)的人數也不斷增加(人數增加),工人也越來越多。
“農”與“機械化、童工”:農業實行機械化后,種田就很輕松了,以至于童工都可操作(即機械化、童工)。
“兵”與“婦女”:資本主義在侵略時,土兵少了,就征婦女入伍(婦女)
“學”與“農民”:舊社會上得起學的都是富家子弟,農民的孩子上不起(農民)。
“商”與“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破產”:資本主義商業社會競爭激烈,那些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稍不留神就會破產。

這樣通過“工”想到“人口增長、勞動年齡、人數增加”:通過“農”想到“機械化、童工”;通過“兵”想到“婦女”;通過“學”想到“農民”;通過“商”想到“中小資本家、小商品生產者、個體勞動者、破產”則這道題的要點就記住了。

有些人可能會問“我們一次需要記憶那么多問題,有那么多詞句可借助的嗎?”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每個正常人都掌握了大量的詩詞、成語、短語、歇后語,“外援”足夠多。平時你可有意識的把那些三字經、五言詩、七言詩、或歌名、歌詞等寫下來,常翻翻,加深印象。另外,同一句詞句還可反復使用,可記多道題,只要注意前后要間隔一段間就行!澳菚粫疱e題呢?“只要你對該題有一點印象就不會張冠李戴。用“改革開放”記完“商鞅變法”后再用來記“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那考試時你決不會答混。

還有,用借助詞句聯想記憶東西,最好是7項左右的問題,多于7項不不太方便選用詞句。最后,還是強調要不斷加強聯想練習,聯想的水平決定你聯想的速度和深度,過硬的聯想能力可使我們在短時間內記憶大量的內容。

二、借助詞句聯想法的優缺點:
借助詞句聯想法的優點:
1、用借助詞順聯想法能完成多選題、簡答題、名詞解釋、及部分論述題的記憶任務,這些題幾乎占了整個卷面分數的50%強。很多參加職稱考試的人目標就是60分,因為及格就能取得相關資格證明。所以學好借助詞句聯想法,幾乎就可為你打來“半壁江山”。當然我們不贊成“及格萬歲”的口號,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借助詞句聯想法可以幫你大忙。

2、借助詞句聯想法因為有了“外援”的介入,實際上又變成了一對一聯想法和直接串連聯想法,記憶難度降低了。

借助詞句聯想法的缺點:
1、首先要尋找與答案數量對等的詞句,這樣不太方便。
如果“外援”選的不好的話,一是給聯想增加了難度,二是考試時有可能想不起借助的是什么詞句,從而無法記起答案。
2、聯想能力不強的人,聯想起來有些費勁。

解決的方法:
1、要平時多儲備詞句;
2、想好“外援”后,直接將其寫在書上或筆記本上,這樣復習時很快就會想起原來的聯想;
3、要加強聯想的訓練。

【課后作業】:
1、記憶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a、保甲法    b、青苗法    c、農田水利法    d、募役法    e、方田均稅法

2、記憶北歐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5國,各國的經濟情況是:
挪威:以漁業、航運、和石油為主
瑞典:木材、紙漿、新聞紙、纖維板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芬蘭:森林和水利資源豐富  丹麥:乳肉牧業和家禽飼養業發達
冰島:以漁業為主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25827.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