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理解是最基本、最有效記憶的方法。正如格言所說:“若要記得,必先懂得”。 日本教育界提倡的一句口號是:“要理解,不要死記硬背!”這里所說的思考,首先也是指理解。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學生首先應當學會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記憶他們。”“只有徹底地懂得,并且記憶了的東西,才能看做心理的財產! 既然理解對天記憶這么重要,那么地我們記憶活動中,就要努力學會和掌握這個記憶方法,只有理解了才能很好地記憶。 理解記憶的運用步驟是:
1、了解大意
當您記憶某個事物的時候,首先要弄清它的大致內容。
拿讀書來說,先要通讀或者瀏覽一遍。了解了全貌才能對局部進行深刻的理解。這也就是“綜合”。
2、局部分析
對事物有了大致了解后,就要逐步深入分析。
比如對一篇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論據,根據結構分成若干段落,逐個找出主要意思,也就是要找出“信息點”,加以認真分析、思考,以達到能編制文章綱要的程度。
3、尋找關鍵
也就是韓愈在他的《進學解》中所說的“提要鉤玄”。找到文章的要點、關鍵和難點,并弄明白,牢牢記住。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理解和記住其比較次要或者從屬的內容。正是“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挈一領。”
4、融會貫通
就是將所理解和記住的各種局部內容,聯系起來反復思考,全面理解。這樣更有利于加深記憶。
5、實踐運用
所學的東西,是否真正理解了,還要看在實踐中能否運用。如果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就“卡殼”,那就說明并未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有具體標準的。一是能夠用語言和文字解釋,一是會實際運用。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繼續深化理解。 在我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時,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分析和綜合的方法,以促進理解,提高記憶的效能。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3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