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心得分享 > 學習心得 > 簡化版本的記憶體系——背誦考研專業課的一些經驗

簡化版本的記憶體系——背誦考研專業課的一些經驗

2018/12/28 01:54 作者:ggbond 本文已影響:4176人 
        半年多的考研學習已隨著初試結束暫告一段落,這期間除了英語單詞,還背誦了約450頁的專業課資料,因為這些資料已經是對課本的縮減版,所以本身已經不能再縮減,必須完整的全都背下來,當然有些需要一個字不差,有些可以有個大體意思。
        雖然和別的考試比起來也不算多,但對我自己來說確是個挑戰,在這段時間里的實踐讓我對所學理論有了很多切實的體驗。我希望把之前老大教的記憶課程的理論,結合這半年的實踐,選出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到的方法進行系統化,整理出一套簡單實用的記憶體系,以使用只占記憶方法總數20%的內容,有力的適用于80%的記憶情景。


總論
        1、學習的基礎是記憶。
        想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學習是什么?紤]到我對此的理解還不足夠確切,所以我就說幾個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和一點瞎想。
         一個現象是說,學習一種新知識時,讀兩三遍時對內容的理解程度,往往比不上背誦一遍時對內容的理解程度。我猜想可能是背誦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內容在腦中的行走路徑進而增加了其吸收程度。
        一個現象是說,看書過程中,如果看了后頁忘了前頁,那么學習的效率肯定是不高的,如果遇到那種內容很難而且前后關聯密切的書,那更是災難。這其實也是為什么速讀會比常規的慢速讀要更有利于理解一本書,原因在于可以迅速建立前后文的聯系。如果看了后忘了前,那么這種聯系就很難在只讀一兩遍時有效建立起來,進而影響對整本書的理解和把握。
         一個現象是說,即使是數學這種看起來不需要記憶的科目,我個人發現,事實上數學好的人比差的人要記住更多的公式和解題方法,固然那些方法首先需要理解,但是對于這些方法的記憶決定了其解題的效率,這在高中這種應試教育中體現的更明顯,比如一個題目是什么類型,用什么方法,常見的易錯點是什么,都是由記憶作為其基礎。
        一個現象是說,在對知識從厚到薄從薄到厚的過程中,或者說在對知識加深理解的過程中,需要對知識原材料進行加工處理。而這里所用的知識,可不是待在紙上的,而是待在腦海中的,是記憶把紙上的知識轉化為腦中的知識。另外,古語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的,對知識的輸出也同樣需要以記憶作為基礎。
        2、純記憶為主,記憶方法為輔
        這里先提明確一下純記憶和記憶方法這兩個概念在我文章中的定義。廣義上來說,任何有關如何有效記憶的文章都可以認為是對記憶方法的闡述,但是在本文中的記憶方法是一個狹義的、與純記憶相對的概念,只涉及對所記內容進行處理以使其更適合被記住。本文中的純記憶是指對所記內容進行記住的一種能力。
        這個論點有兩個意思。第一,大部分內容不需要刻意的處理或者只需要輕微的處理,直接用純記憶記住即可,這經常也是最快捷的方法。第二,記憶方法發揮作用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合理的處理內容,以減少純粹記憶的工作量和難度,但是最終總會有內容仍然是需要純記憶的。比如,對幾個詞語做了編碼和聯結,但是那些心象對應和故事發展仍然是需要純記憶來做的,只不過高質量的處理使得純記憶不需要費太大勁即可做到。
         這兩者的關系,可以用我常玩的戰爭游戲做個比喻。純記憶類似于軍隊的數量和科技,是硬實力,記憶方法類似于軍隊的戰術技巧,是軟實力,雖然歷史書上喜歡歌頌以少勝多,但是絕大多數戰爭的勝利靠的主要還是人數多和武器好。
純記憶
        1、使用純記憶的方法,就是不斷重復輸入-輸出的程序,明確快速而不需耗散糾結的按這個程序做即可。輸入-輸出也可以稱為背誦-回憶或者記憶-回憶。
        這既是記憶的最基本的做法,也是記憶的最基礎的模型。用它可以解釋很多和記憶有關的事情,比如記憶術其實是在輸入的內容上做處理,比如聽說讀寫做其實是在輸出的渠道方式上進行擴展。
        對純記憶來說,回憶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對記憶效果的客觀檢驗標準。
        根據純記憶力的大小,可以調整輸入-輸出的一次的內容量。
        根據實際需要,輸出的內容可以是一字不差的或者詳細的或者簡略的。
        2、按艾賓浩斯曲線,重復的記憶
        曾經我對這個從初中就聽過的規律不屑一顧,它看起來既不復雜,也不會讓我省力。但是半年來的經歷,使我越發感受到這個規律的強大,難怪有考研前輩說,背誦專業課的過程就是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過程。我在背了兩遍之后,為了方便復習,把要背的內容列成一張張題單,按照題單不斷重復背誦。前期需要先看一遍課本然后再看著題單背誦,后來可以直接看著題單背誦,遇到不會的就立刻看書然后再背,再后來可以一整章乃至一整本的背誦。隨著背誦的次數增多,回憶的數量和質量越來越好,我真真切切體驗到了其威力,就如同重劍一樣雖然無鋒但力有千鈞。
        這個規律的首要重點在于重復,至于是否嚴格按照時間間隔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畢竟隨著背誦內容的增多,安排什么內容什么時候復習的麻煩程度也會大幅增加。
        如果想要更方便的進行時間安排,可以使用軟件來協助我們。這里推薦一款手機軟件AnkiDroid,這款軟件是卡片式的,它可以把要記的內容做成一個個獨立的卡片,把卡片復習完一遍之后就做個標記,等到規定的時間點時會自動提醒,堪稱神器。
記憶方法
        1、只對內容有個大體理解,不對其做處理,直接進行記憶。
        2、做框架,列表格。高中時就常用的知識整理方法。
        3、邏輯的聯系是最自然的。增加所記知識與其他知識的有效聯系,可以提高所記知識的牢固程度。其中,邏輯方面的聯系是看起來最自然的一種聯系。邏輯可以用哲學范疇的,如內與外、主觀與客觀、事物發展過程等等。也可以用自己強造的,就是說可能不是那么公認但是自己還能接受的邏輯。
        4、心象記憶法是最后保障。當知識點太散太具有羅列性而幾乎沒有什么聯系性、直接背誦將有很高遺忘率的時候,才出此殺器。我用心象記憶法處理的專業課內容大約占15%。之前我曾設想只單純的使用記憶法來處理整本書,當時覺得是雖然前期工作量大但是基本上一勞永逸。但是過一段時間后,發現工作量實在太大,編碼和故事也開始混亂。當然這里面有我自己的記憶術水平不算高的問題,但是這里面也有一個有沒有必要的問題。知識畢竟不是記憶比賽里的數字或撲克牌,大部分情況下,普通處理加上重復記憶就可以直接記住,而且記憶術的最終目的就是扔掉拐杖直接記住知識,既然有些知識本來就不需要制作拐杖,那么又何必徒增工作量呢對吧。最后,對于記憶術是最后保障的觀點,我還喜歡用拳擊來做比喻,生活中有95%的矛盾沖突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那么是不是花了兩年時間學習的拳擊就沒有用了呢,不是的,一個是因為那5%雖然不常遇見,但是一旦遇見就往往可能對人造成重大打擊,一個是正因為有了這最后的保障,對其他情況的處理也更有了底氣。

結語:
        方法的目的不是讓人輕松的毫不費力的達到目標,而是為了使付出努力更有的放矢和更有效率。其本身仍然遵循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的規律。比如,用記憶法術雖然是減少了純記憶的工作量,但其實工作量是轉移到了轉碼那里。
        所以希望大家能多些耐心對以上有些老生常談的平淡內容,因為判斷方法好壞不在于是否華麗和高級,而在于是否足夠實用,是否使人們的付出獲得足夠有效的回饋。而且就算大家已經可以下意識的熟練運用各種方法,通過這種系統的整理,也能在實踐中更有章可循(em..感覺像是說給自己聽的,我喜歡把自己的所做都整理出來,然后做的時候心里會更踏實)。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80/dp-bbsthread-31230.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