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是成功人生的基礎,但當一個人在某一領域獲得較大的成功后、往往不會再在無關的其他領域有所建樹。如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杰出的數學家同時又是一名有名的外科主任。其實,依據人腦生理研究的成果而言,人們完全有可能在若干不相干的領域都獲得相當的成功。問題在于你能否發掘自己的潛能。然而,人真有那么多的潛能可挖嗎?
人們曾經認為,人們平均已被使用的腦細胞還不到腦細胞總數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人們的聰明才智還遠未被充分發揮出來,它們仍處于沉睡之中。如果這種說法正確,其原因又在哪里?隨著腦生理科學的發展,人們已對腦組織及腦功能有了更多的了解。早在1983年,心理學家已將人們的才能劃為獨立的七個類型,它們分別為:語言才能、音樂才能、數學才能、空間認識才能、肌肉運動才能、自我認識才能和外界認知才能。當然,僅就這種區分而言,我們還可以認為這是一種人為的抽象行為。但令人感興趣的是,最新的腦生理科學的發展也證實了在人們大腦里存在著與這七種才能相應甚至種類還多的神經傳導系統。它們相互獨立,功能各異,且每一傳導系統還存在著更為細小的獨立傳導系統。而所有這些獨立的傳導系統最終都匯集到大腦的前頭連合區,由前頭連合區綜合協調各個神經傳導系統,亦即人們的各種才能。由此我們可以說,就一位杰出的數學家而言,他之所以杰出,僅是因為他的數學才能被充分發揮了;但他的其他才能卻可能仍然處于休眠狀態,如他能再對自己的其他才能加以發掘,而他完全可能集數學家、外科專家甚至運動健將的頭銜于一身,因為我們的大腦組織已為我們創造了一種可以獲得任何才能的先天條件。據此我們也已不難理解為什么有的人甚至連加減法都難以學會,卻具有出色的繪畫或音樂才能;有人雖然因病失語,但他的計算能力依然不變,有人雖然語言能力健全,但是一出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其原因就在于大腦的不同功能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局部的功能障礙不一定會引起其他功能的衰退,有時反而會促使其它功能的發展。
但話又說回來,人生能與“××家”相連已屬不易,奢望數“家”集身更非大多數人的切望,對不少人來說,如能準確得知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加以開拓,以求有成已是莫大喜訊了。其實,腦生理科學的研究已經在向這一目標邁步了。伽瑪刀除了能測定大腦的形狀、病灶并加以治療外,還能對大腦的功能狀態進行測定?茖W家也正在用此伽瑪刀進行人類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與腦電波變化之間聯系的實驗。而另一種腦活動電子放射攝象儀(PET)還能將大腦的活動的圖象記錄下來。也許在某一天真有那么一臺“才能鑒定儀”問世,它能在頃刻就告訴你:你的先天數學才能為80,運動才能為50,建議你離開運動隊,還是去鉆研數學吧。
選自《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