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壇通告:學習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點擊>>站內搜索<<,大部分的問題都有對應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記憶法 > 快速閱讀論壇 > 快速閱讀訓練 > 全腦超能閱讀力

全腦超能閱讀力

2008/9/14 02:33 作者:青青子矜 本文已影響:4668人 
全腦閱讀基礎方法第一節  無聲閱讀法

無聲閱讀(read silently)是相對于有聲閱讀而言的。它與默讀有關,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默讀是速讀的起點,它也不出聲。但雖然不出聲,不少人心里卻在念,有的還唇動、舌動甚至喉動。無聲閱讀時,這些毛病都應克服。不然,就會妨礙讀速的提高。默念心讀最難克服,因為它是內心的一種自言自語,盡管自念自聽卻難以覺察。無聲閱讀則要求眼腦直映,是一種純粹的視讀,它不需要將文字轉換成聲音。如能練好無聲閱讀就能逐步掌握速閱讀法了。要控制無聲閱讀中的發音,可用上下齒輕咬舌尖或口中含塊糖,也可用手按一定的音樂節奏(如2 2拍)敲打桌面。   
    用限制音量來提高閱讀速度,不僅不會降低讀者接收信息的質量,而且可以更好地幫助讀者掌握文章的內容。實踐證明,所有的快速閱讀者都是用無聲閱讀法。這種方法是把內語言壓縮到最大限度條件閱讀。在這種情況下,內語言變成了能夠反映文章內容的一系列的關鍵詞和概念!按藭r無聲勝有聲”,是對無聲閱讀法的形象說明。有聲閱讀速度慢,無聲閱讀速度快,所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閱讀法能提高閱讀速度,是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無聲閱讀的特點,當然就是不出聲了。不過,還有一點需要強調:就是不出聲的仍然有聲帶系統活動的潛讀也不行。另一點還得提到,就是無聲閱讀主張用內語言說話。所謂內語言,是認知文字信息的一種新的編碼,由語言神經將內語言送到大腦指揮部由其進行處理,引起大腦思維活動。   
    實現無聲閱讀的關鍵,是在于如何迅速有效地徹底關閉有聲閱讀和潛讀。   
    我們先分析一下各種潛動閱讀情況吧!這些潛動閱讀情況主要有:   
    “唇動”。咀唇輕輕啟動,發出非常微弱的人耳聽不到的聲音。   
    “舌動”。這種情況更不容易察覺。想都難以想到,當我們將咀閉合的時候,舌頭是靜止的。可是,當我們開始閱讀的時候,舌頭仍然處于靜止狀態,我們都會認為它沒有別的動作,沒有再出聲?墒,舌頭底下有塊肌肉卻沒有停止活動。它在微微顫動,而且很“忙乎”,上下急速地顫動著。它在干什么呢?那是它與喉部聲帶一起在偷偷念書呢!我們卻毫未察覺。   
    “頦動”。這也是在偷偷發聲,發出我們人耳聽不到的聲頻參與閱讀,降低了閱讀速度。   
    “喉動”。它與舌頭底下那塊肌肉一道,在偷偷地參加上,隨著閱讀活動的進行,擴音器里才能傳出輕微的聲音。   
    這些不易察覺的潛讀動作都是需要糾正的。否則,就會影響快速閱讀?朔姆椒ㄈ缦拢   
    1.整個喉嚨部分的肌肉全部放松。   
    2.把嘴唇合上并含上一粒糖,它能幫助消除舌頭下方肌肉偷偷參加閱讀的動作消失了,就可以不必再含糖看書了。   
    3.我們可以用一個十分簡單的辦法檢查喉嚨部位是否還在潛動閱讀:把雙手輕輕地放在喉嚨部位,閱讀中它如發生任何輕微的、帶有一定節奏的顫動,那就說明它還在進行潛讀。這時候,你就可以繼續想辦法加以克服。   
    4.克服頦動及膈肌顫動的辦法是保持正確的閱讀姿勢;同時,要學會做腹式呼吸,快速閱讀的高速度并不意味著呼吸速度也要加快。那樣做,不利實施快速閱讀?焖匍喿x時,大腦處于高度集中注意狀態,而身體器官呢?不是要緊張,而是要放松。學會腹式呼吸,有利于   
    全身肌肉和其他器官的松弛,有利于克服骸動和膈機顫動。   
    為了更有效地讀書,或者讀更多的書,無聲閱讀可掌握這樣5個要訣:   
    1.帶著問題去讀書。在讀書之前,思考一下自己從這本書中需要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然后一邊閱讀一邊尋找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其他的便一帶而過。   
        2.從感興趣的章節開始讀?菰锏哪悴桓信d趣的地方,跳過去,從自己感興趣的精華、精彩處看去,從作者正式闡明的觀點,自己想了解的內容入手,然后緊緊抓住其主要部分進行精讀。從感興趣的地方讀起,可節約時間,多讀些書,還可以避免一下子遇到過難的內容,   
    半途而廢。   
    3.重點地方夾張紙條。夾紙條省力省時,下次翻到那一頁時,想想當初為什么在此夾紙條,容易加深記憶。   
    4.訓練默讀。有人喜歡出聲讀書。其實,人說話的速度再快,一秒鐘也不能讀10個字。超過這個界限,就聽不懂讀的是什么了。視覺接受的信息速度快而且量大,最高每秒20多個字。要是邊讀邊理解,每秒只能記。祩字。默讀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默讀不是在   
    心里一字一句地讀,而是用眼追逐文字的同時,理解其中的意思。   
    5.多讀推理小說能訓練閱讀速度。推理小說故事吸引人,進入大腦的單詞量比內容深奧和陌生的書要多一些。像這樣的書在休息時或睡覺前讀一些,鉆進文字堆里,不但不是負擔,還能使你掌握速讀方法,對閱讀其他書籍大有幫助。   
    人們交流思想有三種手段:眼觀法、耳聽法和動作法,F舉例加以說明。   
    比方說,一位好友前來商討一件事情,你同他進行了交談。問題談妥之后,你與他握手告別。這時,你突然想起來忘了告訴他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決定把他請回來。那么該通過以上所提的哪一種方法來達到這個目的呢?   
    第一,眼觀法。當你閃出“請回來!”的念頭后,馬上走上陽臺,去找客人,這時客人走出大門,回過頭來揮手告別。當他發現你的手勢特殊,不是告別,而是招手,于是又應招而回。   
    第二,耳聽法。你走出陽臺,張口就喊:“請回來!”   
    第三,動作法。你走上陽臺,做了個富有表情的招客人回來的手勢?腿送ㄟ^主人的手勢、面部表情和全身動作,理解了主人的心意,又走了回來。   
    看得出,傳情的方法有三種,而結果只有一個:接受、理解和反應。以上所舉的例子同閱讀文章的情況十分相似。從這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手的動作能夠達到語言所具有的交流思想的作用,那么,這種動作顯然也能夠引起大腦皮層一定部位的興奮和沖動。   
    手在大腦的各個功能結構中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當手完成了一定的動作(例如有節奏地進行敲打)之后,大腦皮層究竟有多大部位做了積極反應。有節奏的敲打聲會將接受信息的語言運動渠道堵塞住。在這種情況下,逆方向的神經沖動就無法從這里通過?梢栽O想,在繼續手的動作(即不斷地敲打)和使語言運動渠道受阻的情況下,默讀文章會出現什么結果呢?由于語言運動渠道被阻,負誘導控制了布羅卡區,引起發音沖動的渠道也就阻塞了。要采取這種閱讀方法,只能在不出聲的條件下進行。一旦敲打的節奏性遭到破壞,閱讀就會出現聲音。相反,如果有節奏的敲打聲保持不變,那么閱讀起來肯定是不會有聲音的。   
    這是因為布羅卡區被封鎖,語言運動渠道被阻塞。   
    上述的方案自然只是一種設想,但是,它卻反映了無聲閱讀法的基本輪廓:通過手的有節奏活動將語言運動渠道堵塞起來。這樣一來,發音現象實際上就不可能出現。   
    人們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難道快讀的人在看書時一直在敲打什么東西嗎?事實當然并不是這樣。只要在有節奏地敲打下讀上20個小時的書,就可以形成一種新的思想程序,編制一套新的文字密碼。利用這種密碼能夠只通過目睹對傳入大腦的信息加以處理。   
    掌握這種閱讀法的關鍵,是正確地掌握有節奏的敲打法。為了學會掌握這種節奏,必須首先認真閱讀一下關于完成這一簡單作業的規定,然后再有節奏地自行敲打和反復進行練習。必須想到,要顯示出這種讀法的效果,只能有一個條件:讀者具有獨立處理文章的本領,這就是說,要能夠有節奏地敲打,還要正確地檢查自己的審音能力。無聲閱讀法只有在掌握了節奏之后能才能夠學會。為了學會節奏,應當按照樂譜的要求掌握節奏圖。   
    根據我們的體會,只要能夠仔細認真地完成課文后面所列舉的作業,所有的學員都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有節奏地敲打上20個小時就能夠有效地控制音量。但是,由于人的神經系統的類型不同,心理、生理的其他特征相異,一些學員完成作業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一般說來,關閉有聲閱讀是比較容易的,控制發聲系統不發出聲來就可以了,要關閉潛讀,就不那么容易;但是,它又必須關閉,掌握正確方法后,它又一定可以徹底地關閉。除了上面介紹的一些方法外,需要強調提出的方法是提高內部語言的傳遞速度。所謂內部語言,就是理解語言,是把文字信息看明了、懂了,趕快把這信息向大腦輸送,大腦接到信息后立即進行思維活動。這方面的神經系統全處于緊張工作狀態,處于興奮狀態,自然就抑制了發聲系統的活動,使它們沒有這方面的驅動信號,它們的活動會自然消失。   
    是否已經做到無聲閱讀了,有個簡便的檢驗方法。請你測算一下10分鐘你能閱讀多少文字信息,如果超出了2500字,那就是無聲閱讀。如果低于2500字,雖然你已經關閉了有聲閱讀,不再進行朗讀了,可是,你并沒有做到徹底關閉潛讀。潛讀妨礙了你的閱讀速度。你仍然要想辦法仔細地檢查自己的潛讀的潛動動作,針對存在的問題想辦法加以克服。   
    有時,也會出現這種情形,有聲閱讀、無聲閱讀都已經真正地徹底地關閉了,可是,閱讀速度仍然低于每分鐘2500字。這種情形說明,妨礙提高閱讀速度的因素是來自別的方面。一是可能對無聲快速閱讀法掌握得不熟練。特別是對內部語言與大腦思維運用的不好,理解能力跟不上。這些,都會妨礙提高閱讀力。如果查明,確實是這方面的因素,就需要在“熟練”二字上下功夫,同時,要注意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及其他有關知識,提高我們的理解力。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有一個過程,不能設想,今天把道理弄明白了,明天理解能力就有了飛躍的提高,這種設想是不現實的。我們明白這方面的道理之后,通過實踐鍛煉,理解能力可以得到飛躍的發展。但是,這個飛躍發展的到來,必須經歷一個日積月累、逐步提高的過程。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問題上,如果缺乏全面的辯證的觀點,過高的脫離實際的設想會落空的。當我們認識不到其中病癥所在的時候,還容易對無聲閱讀法表示種種疑惑,這一點,需要加以適當的注意。   
    一般閱讀中的一些習慣動作與快速閱讀要求不適應,也會妨礙閱讀速度。常見的習慣動作,例如翻書頁,在一般閱讀視線不能立即掃射到新的書頁上,這個過程有的需用3、4秒鐘,如果是100頁的書,翻書頁就耽擱了5、6分鐘?焖匍喿x每分鐘讀250字以上,5、6分鐘就少讀1250—1500字左右。實施快速閱讀時,可以用鉛筆或其他書寫工具在書上作重點標志,但動作也要迅速。一般情況下,不停留下來專門做摘錄,應在速讀一階段后,例如一個段落、一章或幾章后再停留下來單獨做摘錄或寫讀書筆記。在快速閱讀中,其他無關的習慣動作都要消除,以免分散注意力,影響快讀速度。把這些問題都注意到了,有聲閱讀與無聲潛讀真正關閉了,經過一段鍛煉,無聲閱讀的速度是一定可以提高的。   
   


全腦閱讀基礎方法第二節  五步復讀法

    用五個步驟讀完一本書,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閱讀法。   
    五步復讀法(SQ3R)的五步是:瀏覽,提問,閱讀,復述,復習。這一方法,在世界教學上比較受重視,有的歐洲國家或地區把這種方法列入心理學教學內容中。提出這一方法還是現代的事,是由美國衣阿華大學首先得出來的,聯邦政府的其他大學也比較流行這種閱讀法!度A盛頓郵報》、《時代》、《哈佛大學學報》等報刊向廣大讀者介紹了這一閱讀方法,引起人們廣泛的注意。   
    五步復讀滲透著全腦閱讀的若干基本原理。例如,充分運用大腦思維能力、理解力、信息儲存能力;充分運用視覺神經系統、語言神經系統、記憶系統的能力。   
    五步復讀的第一個特點是,把快速閱讀與一般閱讀結合起來,以快帶慢。這一讀法一開始是快的,利用掃描速讀法進行瀏覽。瀏覽之后,確定要讀這本書了,重點部分也明確了,在下一步當中,實行慢讀、精確細讀;快字在先,慢字緊跟其后。   
    第二個特點是把理解與閱讀緊緊聯系起來同步進行。它的第二步就是“提問”,在提問中要找答案;在找答案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進行理解。由于這種理解的針對性很強,所以,理解速度也比較快,效果也比較好。   
    第三個特點是把閱讀、理解、消化和記憶緊密結合起來。前面已經講過,它的第二、三步都是加深理解;到了第四步,掌握、熟悉知識;記憶就是鞏固信息、儲存信息。第五步是復習。進一步理解、消化和記憶。   
    把這些特點集中起來,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把快速閱讀與一般閱讀(即慢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聯為一體,充分發揮快讀與慢讀各自的優點,彌補各自的不足。這種閱讀方法以快字為先導,因此,不愧為一種名符其實的超級閱讀法;在快的前提下又注重理解、消化、記憶,合理運用慢讀、精確細讀。這樣,既保證了良好的閱讀效果,又適應人們掌握閱讀方法的一般狀況。原來人們掌握的就是慢讀法,后來,為了更好、更多的獲取信息,學到更多知識,便學習、掌握快讀。因為學習的需要,慢讀法不能丟掉不用,人們還得使用它。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都需具有慢讀與快讀的兩種閱讀能力。   
    五步復讀把快讀與慢讀有機結合起來,使其聯成一體,能夠激發和調動快讀與慢讀的兩個積極性,因此,五步復讀能在國際上得到比較廣泛的重視與傳播是有緣故的。   
    五步復讀的各步具體內容是:   
    第一步:瀏覽   
    如果你善于瀏覽,你就有機會涉獵遠比你能詳細閱讀多得多的書和文章。然而對于有些載體,如輔助學習資料,要想對每一屏面逐一詳細閱讀之前先對其進行總體的瀏覽一遍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對一本書的瀏覽。例如,一本書大約有幾個部分是值得快速瀏覽的,比如:封面、扉頁、目錄、序言、總結、索引、參考書目、術語表、正文本身的主要部分等等。在開始閱讀你現在正著手學習的正文以前,你實際已先看了以上所列的哪些部分?   
    本書除了沒有“參考書目”或者“術語表”部分,包含了所有其他的部分。如果你至少先對它們瀏覽了一遍的話,相信你在詳細的閱讀中會有更大的收益。   
    你也許知道一條古老的諺語:“絕不要以其封面來評判一本書!边@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對其掃視一眼,你還真能從中獲得許多珍貴的信息。它能告訴你:   
    ·總的主題范圍——書的標題。   
    ·具體的“傾向”或者“角度”——副標題,如果有簡介或者說明性的短評,通常被放在封底。   
    ·作者的名字和他或者她的背景材料以及專長和履歷,這些信息能幫助你決定他或她的觀點是否是值得注意的對象。   
    你能從你現在正在看的書的封面(或封底)得到多少這方面的信息?如果你還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就請你在閱讀之前務必先注意封面和封底。   
    既然你現在已了解了這方面的信息,想必你已經看過了本書的封面和封底,如果你看不出什么所以然來,那么你對此書的興趣也就會減去大半。顯然你能注意到本書是與學習有關的,并且你可能感到本書的寫作方法或許是新穎的。你還會注意到作者的姓名(你或許可從封底上了解到他的其他一些著作,這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以及他的專長與寫本書有什么聯系。   
    有時,你從一本書的封面上所得到的信息足以使你明白該書是與你的需求不相適應的,所以你就能從閱讀單上把它劃掉,以便用你寶貴的閱讀時間去瀏覽其他的候選品種。   
    扉頁是下一個應注意的對象。它能告訴你一些封面上沒有提及的有關作者的內容,而且在扉頁的背面可能提供一些對你或許有用或許沒用的信息:   
    ·該書第一版是在什么時候;   
    ·它是否是翻譯或者國內的作品;   
    ·它已發行多長時間了;   
    ·它重印了多少次;   
    ·它最后一次修訂或再版為何時;   
    ·你所讀版本的時間;   
    ·它是否是最新的版本;   
    ·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   
    本書扉頁的正面向你提供了一些你在封面收集不到的信息,而扉頁的背面向你提供了本書出版發行的全部歷史——這能使你確定它是否符合你所要求的時效性。它也向你標明了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   
    目錄是你在瀏覽時絕不能忽略的部分。目錄將告訴你作者安排了哪些論題。此外,它有時還將向你提供一些信息,作者是怎樣組織這些論題的——主題、子題目等等。   
    請回過頭去看看本書的目錄:   
    ·本書提出了多少論題?   
    ·是否有一些題目你認為應當包容在像這樣一本論閱讀力的書里,然而作者卻沒有對其設置專門的章節予以論述?   
    ·在每章里是否設置有子題目?   
    ·是否有一些你在第二條中發現遺漏的題目卻在子題目中有所體現?   
    你在看了本書的目錄之后就應了解本書共有10個主要的論題并且在每一章里還有一些子論題。如果你想在你書中尋找某些論題,例如“一目十行”或“過目不忘”,而本書既沒有專門的章節也沒有單獨的部分對其進行論述,因此你就有可能決定這是一本你不想耗費更多時間去鉆研的書。   
    所以,你對目錄的瀏覽應當使你了解到書中所涉及的論題。并且能給你一些線索使你明白各論題之間有何聯系。而且當你閱讀了一章或者更多的章節后,你或許還會回過頭來再一次瀏覽目錄。   
    也許你拿起本書的目的只是想尋找一些能幫助你回答一個具體問題的參考資料?如果是這樣,那么你的瀏覽就此打住可能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你已經能清楚本書是否包含有你所關心的內容。另一方面,有時你也許會發現目錄對你是無濟于事的,它不能幫你弄清該書是否適合你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就得看看。   
    序言(前言 簡介)對于大多數書籍作者都會利用前面的1~2頁來介紹該書的內容。然而學生們卻常常忽略了它。這是非常遺憾的,因為這些介紹性的評述往往能告訴你:   
    ·該書的主題;   
    ·書的結構如何;   
    ·該書與同一領域其他書的關系;   
    ·它與其他書的不同之處;   
    ·你是否喜歡作者的風格;   
    ·該書的適用范圍;   
    ·作者設想讀者可以從此書獲得什么收益;   
    ·你預期可以從此書獲取什么。   
    簡而言之,序言有助于你決定該書是否值得一讀,甚至你可以怎樣最有效地利用它。你從本書的序言獲取了哪種信息?   
    陳述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反思自我的發展以及讀者需要思考的一些關鍵問題。它也描述了所預期的讀者,并且界定了些重要的術語。最后,就怎樣閱讀本書它提出了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主要被列在書后。你所學習的各種書籍常常會提及其他的書籍和文章。它們可能在全書每一頁的腳注中被得到,或者在每一章的尾注中被提及,而且更多的是把它們附在書后。作者可能提到他或她參考過或引用的材料。他或者她也許會建議你進一步去閱讀它們。這些書籍一般處在同樣的水平或者更為專業的水平。對所提及書的標題大概瞄一眼或許就能使你明白它們的適用程度。請查看一個它們所采用的形式。你認為它們對你有幫助嗎?它們為你了解書、對你學習的目的有所幫助嗎?   
    一個更為重要的可以進行概覽的部分是:正文本身。作為你瀏覽的一部分,正文本身也值得你從頭至尾翻閱一遍。當你在翻閱時,你可以注意標題和副標題;閱讀每章末尾的總結(如果有的話);注意正文在版面上是怎樣安排的;查看曲線圖、圖表、表格等;閱讀特殊的句子。   
    顯然,在這一階段你所讀過的大部分內容很快會被忘掉,但這無關緊要。你的目的只是取得對該書的感性認識——它的風格和結構。它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或者某部分是否值得更加仔細地閱讀?   
    如果你還沒做這樣的工作,那就從頭至尾翻閱一次本書,并遵循以上的建議。從這樣的瀏覽中所得的信息可能影響你是否進一步閱讀或是不讀本書的決定。   
    沒法告訴你怎樣翻閱本書可能影響你的決定。例如,有些人看到本書的內容始終圍繞著訓練活動而展開,可能由此將受到鼓舞;而另一些人卻因這一特點或許反而會扔掉此書!而且你還會發現有些章節比其他章節更接近你的要求。   
    所以,建議你對一本書的幾個方面都就予以瀏覽。在你具體的學科范圍內的書籍不一定都有這些特征。然而另一方面,它們或許有它們獨具的值得瀏覽的部分,例如附錄。   
    瀏覽或者預習一本書的意義在于決定:這本書有什么內容為我所需?在這一過程中你還可以提出許多其他的問題。   
    你認為一般需要花多少分鐘來瀏覽你通常必須閱讀的書籍?   
    你應當花多少時間對一本書進行瀏覽或者預習這將取決于該書的大小(厚度),以及無論你是否想讀但你都不得不讀它的程度。我們的意見是對一本小型書值得用于瀏覽的時間至少需要5分鐘或者10分鐘,即使是你課程中的最重要的書也不必超過半小時。   
    就這樣,假如你對瀏覽全書已投入了相當的時間。你期望這對你在開始正式閱讀它時將有所幫助。你至少可以決定是否值得從第一章開始逐字逐句的閱讀(或者你認為哪一章值得你重點關注)。你可以這樣做。然而這卻不是最好的方法;蛟S你可以考慮在瀏覽的階段多花一倍時間……   
    在你開始閱讀每一章之前,是否考慮對它再瀏覽一遍?當你已對全書有了總體印象之后,這一次的瀏覽應比第一次的瀏覽更加仔細一些。這次應主要對標題方面予以特別注意:   
    許多作者在加標題的副標題時都非常用心,以便能使所用的標題表現出他們思想的完整性——其論證結構的統一性。可遺憾的是,許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忽視了標題的作用。他們只想讀到像小說一樣結構完美的教科書。   
    顯然,標題應當告訴讀者每一部分或者副標題部分在論述什么問題,而且還不僅限于此。例如:   
    讀者對標題的字號的大小、醒目程度或字體有何認識(例如你看看下面幾頁的標題)?   
    標題還分等級以便告訴你各個題目之間的相互關系——一些大的題目內還有許多子題目。   
    找出“五步復讀法”或者一篇文章標題的級別。既然它們能告訴你哪一問題在哪一個標題中予以論述,這就說明它們對表達作者思想的結構是非常關鍵的。它們是作者思路的體現。   
    大多數文章都有兩個到三個級別的標題,從一章的標題到一節的標題再到分節的標題等等。   
    其級別在字號和醒目程度上都是逐級降低的。如果作者把他的思想分成不同的級別,那么一定級別的每一個標題將涉及緊隨后面的所有內容,直到你看到同一級別的另一個標題。低一級別的標題總是前面高一級別標題的一個部分。   
    第二步:提問   
    無論何時當你開始仔細閱讀正文時,你應當盡量向自己多提出些問題,提問對閱讀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它們能使你的閱讀具有更多的目標,并能促使你閱讀時更具批評性和警覺性,使你成為深層含意的積極追尋者而不是語句的消極吸收者。   
    你自己的問題。實際上,當你開始最初的瀏覽時,在你的腦子里就已經出現問題了。并不只是一些籠統大問題,如“我要從中學習些什么”,而且也有各種各樣其他比較具體的問題。   
    在你瀏覽整本書時,你的問題可能更具綜合性。例如,瀏覽了扉頁、序言和目錄之后,你可能問自己:對于這一科目我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這本書是新近出版的嗎?它是否像序言所說的那樣對我有幫助?為什么作者認為對這樣或那樣的論題有必要進行大篇幅的論述?   
    甚至像這樣一些籠統的問題,在你決定怎樣或者是否閱讀這本書時對你也會有一些幫助的。   
    然而,當你從瀏覽整本書轉入你準備閱讀的章節時,你的問題自然會變得更具體一些。   
    標題總是能在你的腦子里產生一些問題的,哪怕僅僅是“它是什么意思”。   
    有益問題的來源不僅僅是你自己。有時你的朋友在你閱讀某一章節或者一篇具體文章時,也會向你提出一些問題。朋友們對他們的章節也會提出一些問題或者發表一些評論。這些評論也容易被轉化成問題。例如,有人可能講述到:“這篇文章似乎光天化日地解釋犯罪行為的五種方式,然而,我敢肯定,其中只有三種方式是真正有所區別的!倍隳芟蚰阕约禾岢鲱愃频膯栴}嗎?   
    有時,問題的最有利的外部來源是書或者文章本身。作者往往在一章的開頭提出三個或四個問題,以此種方式來點明他或她將把你引向何處。而且你將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同樣地,用一個問題來開始一段文章的敘述也是作者常用技法,然后他們再來探求問題的答案。   
    不幸的是,讀者常常忽視作者提出的問題。因此他們的閱讀就不會獲得應有的那么多的收益了。   
    開放式學習的問題。許多好學的人目前都在學習以資料為基礎的課程,如遠程教學、開放式教學、靈活教學等。一些學生常常是以自學為基礎。在自己的公文包里裝有印刷教學課文,有時還加上聲像磁帶。如果你學習了這種開放式學習課本,你就會知道它們與你現在閱讀的書籍一樣也會有許多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是常被稱之為實踐活動或者練習的項目,這是開放式學習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作者在編撰它們時策劃精巧,這將有助于你在閱讀它們時的理解。因此,作者將要求你通過了解范例,并提出你自己的實例,解決實際問題,把理論與你自己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等等來應用作者提出的思想。正如本書中一樣,作者的評述往往跟隨其后,以便給你一個反饋的信息。   
    問題和反饋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你學習和理解。然而,如果你仔細想想就會明白,開放式的學習教材除了教給你其具體科目以外,還能使你學到其他不少的東西。例如它能幫助你養成閱讀時不斷提問的習慣。   
    無論你讀什么材料——教科書、文章或者其他什么東西,你都應當問自己:“在該材料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如果我想讓讀者應用這些思想我將插入什么問題才合適?”而且,如果你在閱讀中不斷向自己提問,那么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產生了。   
    一般來說,要在你通讀了正文之后你才容易找到問題的答案。假如你在正文中對一個重要問題不能找到滿意的答案你會有其他的辦法嗎?   
    如果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我能從哪里搞到我的學科方面的一些開放式的學習材料”),你可能會記下來并通過其他渠道,例如從指導教師、同學、圖書館管理員、其他書籍等處尋找答案。   
    因此,應當進行預先瀏覽的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這能給你提供提問的機會。這樣能增添你閱讀的目的。剛開始你可能會感到問題的產生不那么容易或者有些牽強,然而當你實踐了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得心應手了。詢問性地閱讀,問題也就自然產生了。   
    第三步:閱讀   
    在瀏覽和提問之后,我們就可以考慮SQ3R(瀏覽—問題—閱讀—復述—復習)方法的第三個方面了。如果你在初步瀏覽之后發現你所閱讀的內容完全符合你的需要,你就會想更詳細地閱讀它。   
    我們在這里要談論的是常常稱之為細心閱讀的問題。這應當是第三步,而不是許多人認為的第一步或是唯一的一步。在進行細心閱讀之前,先有更輕快的閱讀,也就是瀏覽和伴隨著提問。關于細心閱讀我們有相當多的內容要講。因此在這里就不加以細說了,只想提醒你的是,細心閱讀意在積極地和批評性地閱讀。你的工作不是像吸塵器一樣只是吸取他人的詞語,而是應當尋求詞語背后所蘊藏的主題思想,并把每一種思想與作者的思想、其他專家的思想和你自己的體驗以及邏輯觀念進行對比驗證。   
    當然,在你整個閱讀過程中,你應當一直向你自己提問,如:這篇課文有所需要的內容嗎?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這些是論據還是意見?作者是怎樣知道這些論據的(或者怎樣評判他或她的意見)?哪些論據或是意見值得考慮?所有這些是否與我的經驗相吻合?   
    在“閱讀”階段不要做筆記。即使書是屬于你自己的,也不要在段落上勾畫重點符號。   
    第四步:復述   
    閱讀一篇課文不應以讀完而告終。除非你有非同尋常的記憶力。即使你閱讀的是最重要思想,在你放下書幾分鐘之后或許就會忘掉50%的內容,除非你采取一項積極的措施——復述它們。一般來說,記住你所學過的思想最可靠的辦法是運用它們,而盡力復述它們是你能這樣做的第一步。   
    在你閱讀期間,應盡力做復述的嘗試。這在三個方面有助于你的學習:首先,你將更集中精力地去閱讀,因為你知道讀完這后還有任務在等著你;其次,你將有機會補救任何忽略或曲解的地方;最后,你將以積極的方式去閱讀,因為你必須千方百計地去掌握你所讀過內容的要領,并且能以自己的措辭把它總結出來;   
    你能否通過再把課文通讀一遍而獲得這些收益?如果能,這只是你的觀點,我們卻不認為重讀一遍能完全替代復述的功效。你清楚地知道,只要你再次見到這些思想你一定能辨認出它們來,但這一事實并不能證明你能記住它們,更不用說用你自己的話語來表述它們了。   
    一旦你開始閱讀,你就會發現下列步驟是有益的:不時暫停一下,合上你的書,告訴你自己讀到目前為止你所遇到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隔多長時間你應當停下來一次?   
    然而,對于這一問題并不存在什么標準答案。這主要取決于你所閱讀文本的種類,它們對你的要求以及你閱讀這些材料的目的。無論怎樣,這里有一些總原則:   
    如果在讀了每一句話之后都停下來復述一遍或許沒有這種必要,除非這些句子即長又復雜。一次至少讀一段才能弄清作者的意圖何在。   
    遇到長或者復雜的段落,就有必要把書放下片刻,看你是否能用你自己的話語總結出主要的觀點,但是不要規定每讀完一段或是兩段后都得停下來。因為這樣做有可能妨礙你跟上作者論證的整體思路。   
    在讀完每一節之后復述一次也許符合大多數人的學習目的。例如,在讀到下一個新的主要標題之前先停下來盤清存貨可能是較為合理的。這樣你就可以連續讀幾頁才停下來復述這一部分你所遇到的重要的思想。   
    你自然也想在一章或者一篇文章中的末尾停下來對你在整個一章或篇文章中所遇到的所有重要思想進行復述。但是如果你讀過的這一章很長或者相當繁瑣,那么你的復述就不會那么順暢或抓不到要點,這樣你就只能在中途什么地方停頓1~2次對其內容分而復述之了。   
    因此,對于經過多長時間需要停頓下來復述一次并沒有最佳的標準。這是你必須自己解決的事情。而且,毫無疑問你對不同文本所采用的標準也將是不同的,這要視你當時的具體情況而定。   
    你可能要花去實施五步復讀法所需時間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于復述這一環節。至于要用多少時間,這取決于你閱讀材料的種類。如果你學習的材料比較難于理解,或者如果你認為有必要記住這部分材料,那么你就可以比閱讀花更多的時間用于復述和復習上。   
    然而,如果你在復述某些課文時花去了一半以上用在五步復讀的時間,也不必因此而感吃驚。倘若文中的思想對你而言是很重要的,那么所花的時間是值得的。實際上,真正浪費時間的學生是那些只以又讀完一本書為目的學生。即使他們在閱讀時理解了所學的內容,然而不久就會忘得一干二凈,除非他們遵循我們所講述的方法,閱讀之后,還得完成復述和復習這兩個階段的任務。   
    第五步:復習   
    復習的目的是取得有關復述得怎樣的反饋信息。絕不要以為你復述到了每一重點之處,并且復述正確。要知道再一次的檢查總能使其結果更精確。   
    怎樣進行復習?你應當懂得,假設你可能遺漏了什么內容,也許比假設你復述得完全正確更為可取。復習的方法之一是迅速重復一遍五步復讀法的前面四個步驟。這就是:   
    1.瀏覽該節或者該章的總體結構。(再一次查看標題和相應的總結)。   
    2.回憶你所提過的問題(你能回答所有這些問題嗎?有新的問題產生嗎?)   
    3.重讀課文以查看你是否復述了所有重點。   
    4.通過補充你筆記中的一些遺漏點和校正一些錯誤來完善你的復述。   
    假如該書或文章是屬于你自己的,你還可以劃出一些重要的段落用其他標記使其醒目。   
    現在我們來把這些步驟應用于本章:   
    首先復述主要的思想(如:想一想標題),根據記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請合上書。   
    然后重新檢查你復述的準備程度。遵循以上的四個步驟或者采用適合你的什么方法。   
    你對你復述的程度感到滿意嗎?希望能比你平時達到的程度更好。但是,如果你在讀完每一章節之后都盡力完成復述任務的話(假設你沒有如此做),其結果會更令人滿意。   
    五步復讀法的五個方面被成千上萬人采用過。其結果是令人鼓舞的。他們發現這一方法對他們的幫助非常大,幾乎可能肯定地說你的收益也不會小。   
    然而有一點是必須強調的。五步復讀法不是被盲目遵循的清規戒律或是死板的教條。你必須盡量使它服從于并且適用于你的目的。在不同的時機你可以運用它的不同方面。或者你可以適當調節用于每一步驟的時間量;镜牟呗詰庆`活機動的,你可以在各種場合下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期達到最佳效果。以下方法可能更加有助于你運用五步復讀法:   
    1.和別人討論他們是怎樣處理他們的閱讀量的,他們是怎樣選擇他們的閱讀對象的?   
    2.和別人商討是否有一些方法能使你們相互節約閱讀的時間(比如通過自助小組)。   
    3.選擇一篇你知道你必須細心閱讀的文章或一個章節,并運用五步復讀法對其進行學習。記下你是怎樣應用五個方面的每一環節的,而且你是怎樣使每一環節與你的目的相適應的。   
    4.嘗試把五步復讀法應用于一本你必須熟讀的書籍。你認為用什么方法(如果有的話)比你以前用過的方法更能幫助你有效地讀書?   
   


全腦閱讀基礎方法第三節  鑒別檢讀法

    鑒別檢讀法是一種搜求性閱讀活動,又稱為“尋讀”或“獵讀”。鑒別檢讀法是以理解為基礎,以查關鍵、抓概念、確定中心內容為手段進行快速閱讀的讀書方法。它以檢索尋找某項或幾項特定的內容為閱讀目的。有的是為了搜尋有關的讀物,并從中選擇最佳的必讀材料;有的是為了解決學習和研究中的疑難問題。   
    進行鑒別檢讀必須具備下述條件:一是熟悉并掌握工具書的門類和使用方法,要能準確地選擇工具書;二是善于利用圖書館,能使用圖書館的各種目錄、索引、文摘等。   
    進行鑒別檢讀還必須具備四項技能:一是摘錄和摘要,記錄圖書館和工具書提供的問題答案或閱讀書目,以便及時地組織或更新閱讀計劃和活動;二是跳讀和猜讀,帶著自己原有的問題迅速地閱覽,越過不需要或較次要的內容,而從讀物中攝取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三是比較和選擇,能從同類書刊的比較中鑒別哪種讀物是最佳的或必讀的材料,哪種讀物只有某一部分具有必讀的價值,哪種讀物只能作為某種觀點的佐證,或者具有資料性的參考價值。經過比較判斷,以確定是否有必要進一步詳細的閱讀;四是概括和組織。   
    鑒別檢讀是以獲取有效信息為基本目的閱讀活動,在迅速而準確地選到自己所需的材料后,還需要具有概括和組織所讀材料內容的能力,能列出提綱。鑒別檢讀對于從事科學研究或者進行社會調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理解文章是有效閱讀的必然條件,理解文章也是閱讀力高低的首要問題。何謂理解呢?心理學家們認為,理解是通過利用現有的知識在事物與事物之間建立起一種邏輯聯系。在閱讀比較容易的文章時,理解僅表現為感知,也就是說能夠一下子想到從前所掌握的知識(包括已知的詞的含義),或者馬上能夠從現有的知識里抓住所需要的東西并把它們同新的印象結合在一起。但是,在閱讀不熟悉的和不易理解的文章時,對所讀內容則要下一番功夫才行。就是要利用知識和建立新的邏輯聯系。這是一種復雜的、不斷發展的過程。   
    俄羅斯多布拉耶夫教授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理解文章,在讀書時不僅要注意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而且要學會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斯米爾諾夫教授在研究了記憶過程之后認為,讀者如果一定要記住文章的內容,就必須先設法更好地理解它,然后才能夠通過種種辦法記住它。   
    我們所采用的辦法一般有三種:尋找重點內容法、判斷法和追憶法。   
    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再把幾個部分按照內容分成幾個方面,這樣就會形成有利于理解和進一步背誦的重點。心理學家們解釋說,同記憶有關的或者在理解中自然“冒出來”的一切因素,都可能成為理解文章的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一種聯想就可能成為理解的一種依據。所謂的重點內容是指某個點而言,這個點的文字雖然十分簡短,但是卻具有某種更為廣泛的內容。理解的目的是為了抓住全文的基本思想、關鍵用詞和某些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理解的實質是,把文章的內容歸結成為簡短的、邏輯性強的幾條提綱,從每一條提綱里找出一個中心內容,然后再把這些內容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有一定邏輯聯系的思想。劃分重點內容的過程也就是對文章在不丟掉重點的前提下進行加工提煉的過程。   
    它的特點是:充分發揮大腦邏輯思維的能力,把理解作為快速閱讀的基礎,用三個步驟(抓關鍵詞、概念、中心內容)對閱讀材料進行迅速、有效的鑒別,從而達到提高閱讀速度的目的。鑒別檢讀法的作用是通過對閱讀材料的中心內容進行迅速、有效的鑒別,而收到速讀效果的。這一速讀方式能適用的范圍有兩個方面:一是對一本書、一篇文章或其他閱讀材料進行全面的(即總體上的)鑒別;另一方面是對閱讀物進行一部分、一部分的鑒別,甚至可以對一句話或幾句話進行鑒別。   
    鑒別檢讀法的具體內容主要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它的具體方法;另一部分就是它的理論依據,F在,就著重向大家講述這兩部分內容。先講鑒別檢讀具體方法的內容:   
    鑒別檢讀法的具體方法,主要體現在它的三個步驟上。這三個步驟簡略地說,可用挑、跳、聯來表示。   
    所謂“挑”,就是挑出關鍵詞,這是鑒別檢讀法的第一步!疤笔鞘裁匆馑寄?所謂“跳”過那些無關緊要的內容?這不是鑒別檢讀法的具體步驟,但是,這一步又必須有,沒有這一步,鑒別檢讀法就不成其為快速閱讀法了!奥摗笔鞘裁匆馑寄兀克遣皇氰b別檢讀法的   
    具體步驟呢?是的!它是鑒別檢讀具體方法中的步驟;并且,還是一個第三步驟:確定中心內容。   
    為什么要用一個“聯”字來反映這兩個步驟,是何用意呀?因為只有這個聯字,才能比較恰當地反映第二步驟“抓概念”和第三步驟“確定中心內容”的特征。鑒別檢讀法靠什么辦法“抓概念”?靠把關鍵詞“聯”起來推理。它又靠什么“確定中心內容”?靠把概念“聯”   
    起來進行分析、思考、判斷。所以,唯有這“聯”字才能比較恰當地反映這兩個不同階段、步驟的特征。   
    “挑、跳、聯,萬千文章我鑒別”,是對快速閱讀法之一的“鑒別檢讀法”的形象的說明。   
    接下來,具體說明鑒別新聞記者具體方法的三步驟。   
    第一步驟:抓關鍵詞。   
    什么是關鍵詞?從什么地方去抓關鍵詞?關鍵詞,是在句子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心詞。找關鍵詞,首先到句子中去找,然后到句群中去找。   
    文章是由句子組成的。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由詞和詞組組成。句子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基本單位。在語音上句子有一定的語調,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語氣。人們在連續說話中,句子與句子之間有著明顯的間隔。在書面上,句子的停頓和語調是用句號、問號或感嘆號來表示的。句子中起主導作用的中心詞,對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起關鍵性的作用,往往是句子中的主干詞,也就是句子中的主要成份,即句子中的主語和謂語。   
    主語,是句子中謂語陳述的對像,指出謂語說的是“誰”,或者是“什么”。主語常用的詞有名詞、代詞和有關的詞組。句子中的謂語,是對主語加以陳述,說明主語“做什么”、“怎么樣”或者“是什么”。謂語常用的詞有動詞、形容詞和有關的詞組。語法中的實詞,是主語。謂語中的主要成份,往往就是我們要抓的關鍵詞。實詞,是虛詞的對稱。它能單獨充當句子成份,表示人或物及其動作、變化、開頭等概念,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句子中的前置詞、連接詞、語氣詞對句子所表達的意思不起關鍵作用,因此,它們不能成為關鍵詞。代詞,只具有替代作用,因此,它們不能成為關鍵詞。名詞有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如改革、信任、觀念等),它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動詞有不及物動詞(即自動詞)和及物動詞(即他動詞),它表示行為動作或發展變化。形容詞有性質形容詞與狀態形容詞,它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或狀態。這些詞對句子表達的意思起關鍵作用,是句子中的主干成份、中心詞。抓關鍵詞更多的要從這些方面去抓,至于每句話怎么確立關鍵詞,需要從實踐中按照上述原則去學習、運用。   
    找關鍵詞,除從句子中去找以外,還要注意從句群中去找。因為,句群是以有組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句子構成用以表達一個相對獨立的思維過程的語言單位。句群,是由單句(包括復雜單句)、復句(包括多層復句)所組成。句群又是構成篇章的語言單位。抓句群的關鍵詞,有助于了解和確定各部分及全篇文章或全書的中心內容。找句群的關鍵詞,有助于了解和確定各部及全篇文章或全書的中心內容。找句群的關鍵詞的方法與找句子關鍵詞的方法大致相同。在句群中找關鍵詞常常出現數目較多的關鍵詞,遇到這種情況,要進行比較、篩選,留下最能表示句群中心意思的關鍵詞。   
    第二步驟:找概念。   
    鑒別檢讀法的第二步驟為什么是找概念?它找的是什么“概念”?找到“概念”同實現快速閱讀又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確實是我們要在學習中加以明確的問題。   
    讓我們一步步來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先說說什么是概念?這個概念是邏輯學中的“概念”嗎?是的,正是邏輯學中的“概念”。概念在邏輯學中的定義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征的思維形式!辫b別檢讀法要找的概念就是這樣的概念。它之所以要找概念,這同它的目的分不開?焖匍喿x的目的,是要迅速、有效地進行閱讀,通過閱讀獲取更多更好的知識。由于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特征的思維形式,因此,不論哪篇文章或哪本書都少不了概念,沒有概念,就沒有文章和書的存在。只因為書中、文章中有概念,書才成其為書,文章才成其為文章。至于概念的深淺,文章與書的質量高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無論如何,書與文章都少不了概念,有了概念才能有內容。想了解一本書、一篇文章的內容就必須了解概念。鑒別檢讀法要實現快速閱讀,所以它的第二步就是找概念。抓住了概念,才能實現第三步,確定中心內容。   
    怎樣才能找準概念呢?抓住了關鍵詞,找概念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因為概念與語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概念是對事物特有屬性的反映,是思維的細胞,是思維形式中最基本的單位。   
    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要領是語詞的思想內容。要領的表達要通過語詞,概念的形成與存在也要借助于語詞,語詞也必須以概念為基礎,離開了概念,語詞就失去應有的思想內容。   
    概念與語詞是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雖然如此,概念與語詞也不一一對應。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語詞表達,一個語詞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要領是要通過語詞來表達,一個語詞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概念是要通過語詞來表達的,但是有的語詞也不表達概念,如虛詞中的介詞、助詞、語氣詞等等。虛詞中聯詞,如“并且”、“或者”、“如果……,那么……”等是表達概念的,而且,還是邏輯學中的重要概念。一般說來,實詞中的動名詞、形容詞、量詞等是表達概念的。我們找概念也要注意從這些詞中去找。鑒別檢讀法第一步就是抓關鍵詞,抓著關鍵詞之后,再把它們有機聯系起來,正確認識某種事物特有屬性的反映,這就是找到了“概念”。   
    第三步驟:確定中心內容。   
    任何文章都是一種反映一定客觀事物的特性、關系和規律性,具有嚴密結構的書面語言形式。文章又是交流思想、交流知識的工具,它突破了口頭語言在空間上的障礙和時間上的局限,在更廣泛的范圍里和更長的時間里進行思想和知識交流。因此,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主題思想和中心內容,反映著作者對于客觀事物、認識對象的看法和態度。當我們在閱讀活動中,能夠確定閱讀物的中心內容或主題思想時,那么,我們便抓住了閱讀物中最根本的東西,我們就真的讀懂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其他一篇別的什么材料?焖匍喿x法就是要迅速、有效地確定閱讀物的中心內容,從而達到快速閱讀的目的。鑒別檢讀法通過第一、二步驟之后,就要解決這一根本性問題,說明它的速度確實是比較快的。   
    那么,怎樣才能迅速、有效地確定閱讀物的中心思想呢?第一、二步驟為第三步打下了良好基礎,抓住概念之后,再使概念有機地聯系起來,對閱讀物的各部分作一番追憶、思考,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一般說來,一篇文章或材料的中心內容或主題思想都是有機地滲透在各個部分的,也正如此,中心內容與主題思想貫穿了文章的始終。把各部分的中心意思綜合起來便成了全篇文章或一本書的中心內容。   
    這里,重要的是要靠理解。所謂理解,就是通過運用現有知識在事物之間建立起一種邏輯關系,加深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識。理解的過程是:在句子中抓住了關鍵詞,在關鍵詞的基礎上把各部分的內容歸結成簡明的、邏輯嚴密的主題思想,這也就是中心內容。理解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抓住全書的中心內容,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包括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不斷增強著自己的文化素養與專業知識和其他各種知識的修養。在這一過程中,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理解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鑒別檢讀法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之上的,充分發揮邏輯思維能力是實現鑒別檢讀法的可靠保證。通過鑒別檢讀法的學習與運用,又可以促進人腦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的提高。   
    鑒別檢讀法適用于選讀,選讀后確立下來的閱讀物仍然有必要進行精確細讀。鑒別檢讀法的練習,請讀者在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掌握進行。請注意:先易后難、先小后大,逐步提高。   
    應當指出,按照鑒別檢讀法進行練習時,要分階段、按步驟地慢速訓練自己的思維過程。當然,在閱讀時則是另一種要求了,那就是既要速度快,又要思想集中。但是,為了使這種習慣變得更加自然、更為有效,就應當分類進行練習。換句話說,我們要像運動員那樣,為了   
    掌握綜合動作,先得把它分解開來,分類單獨練習。   
    在實踐中如何應用鑒別檢讀法呢?首先是要記住這種方法的內容和使用步驟。   
    拿起一篇不到6000個字母的、內容又不很難的科普文章,然后再拿起一支鉛筆,慢慢進行閱讀,并要根據鑒別檢讀法的要求在文章上打上記號。為了確定文章的意圖,必須找出它的中心內容,即所謂的主要成分。何謂主要成分呢?主要成分是文章的主要概念和真正意圖。主要成分是讀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概念。主要成分是在分析整個文章意圖的基礎上對它的中心內容進行重新編碼的結果。   
    鑒別檢讀法只是文章一個片斷的基本含義。所謂片斷是指文章的一個段,或者幾個句子,或者一個句子。   
    理解是把普通語言轉換為更高級的抽象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指的是,讀完一段課文以后,把眼睛從書上移開,試著把本頁出現的句子逐詞逐句地回憶出來。做不到該怎么辦?那么,現在你再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一遍。你肯定能做到這一點!這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時,在逐字逐句地理解讀物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用自己的思維語言對內容進行了重新編碼。這種編碼有各種方式。慢讀只是把內容編成單詞,而很少編成句子?焖匍喿x是在轉瞬間對大段文章、句子、段落,甚至一整頁材料進行辨認和重新組編。   
    鑒別檢讀法的任務是形成新的合理的組編方法,以便在快速閱讀時能夠自動地判斷和處理讀物主要部分的真正含義,即它的實質內容。   
    總之,超級閱讀歸根到底是一種判斷和處理含義和概念的過程。實際上,如果按照鑒別新聞記者法在讀物中劃去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以外,余下的組成基本含義的“沒有水分的零頭”就不多了。這些剩余部分為讀者所理解時,就變成一種言簡意賅的詞句,即核心部分。   
    在研究鑒別檢讀法時,我們起初沒有想到這種讀法可以用視覺來表述,因為鑒別檢讀法的思想本身并不具有這種明顯的形象問題。視覺形象無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鑒別檢讀法。   
    有一張畫把鑒別檢讀法比作一團凝聚的烏云。前面的云朵就是下著細雨的關鍵詞。關鍵詞匯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概念組成的云層,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有“意義”的烏云,這種云不僅可以帶來傾盆大雨,而且可能扔下冰雹,積聚成強大的力量,變成一種思想動力——文章的核心。   
    當鑒別檢讀過程自然形成,它的作用自然產生,它的思維過程自然進行的時候,才算真正掌握鑒別檢讀法。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5221.html
快速記憶法 - 逍遙右腦記憶 - 右腦記憶論壇 - 速讀訓練軟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5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