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想將所有學過的東西都記在腦中,無疑是一種很愚蠢的企圖--將記憶力虛耗在不必記憶的事物之上,無異于慢性自殺。記憶的一個基本法則就是:依需擇精而記--"少愛多棄"。
依需擇精而記,既有對少而精信息的記憶,又有對更多信息的遺忘。為了完滿地做到這一點,就需在記憶之前加大對收到信息的思維力度,進行預先篩選提煉。
人的大腦應該把接收到的無關緊要的大多信息反彈出去,只把必須記憶的、最本質的、最有實用價值的少而精的信息留宿在存貯著能夠建立起聯系的信息們的"房間"里。
艾賓浩斯在實驗中發現:
學習一組七個音節無意義的字需要三分鐘才能記。
但當增加這組字的音節到十六個時,需要三小時十六分鐘才能記住--音節的增加量僅僅一倍多,但所花費的記憶時間卻猛增至六十倍以上;
若將音節再擴至三十六個時,竟然需要十三小時十二分鐘才能記住--音節僅增加五倍多,但所花費的記憶時間卻猛增至二百六十倍還多。
因此,對記憶也得進行組織,就像對衣柜里的衣服也得進行分類排序、整齊掛放,各有各的位置一樣。如果不對記憶進行組織,就如同有的人將春、夏、秋、冬的需穿衣服和用品混攪在一起一樣亂作一團,用時既費腦又費力更費時。對于一門學科,每學習完一節、一章、一學期、一學年,都加大思維力度,整理出有思路與格局的簡明整潔、系統集中且便于記憶的思路圖,就是對記憶進行的一種組織。
記憶前的最關鍵準備是提高大腦對信息的檢索、篩選、提煉能力,恰到好處的忘掉不該你記憶的和牢記確實有用的。
加大思維力度,是預先篩選提煉的關鍵。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