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原型信息打亂按規律重組
當原型信息雜亂而又條例(規律)可尋時,可按重新歸納的順序去記憶。所記憶的全是原型信息,記憶的信息數量沒有改變,所變的只是記憶的序次。
有人把這種記憶方法稱作分類或歸類或系統記憶法。從心理學上講,分類或歸類就是依據事物的某些內在聯系或某些外部特征,把雜亂無序的事物重新組合成不同層次的類別的過程。通過分類或歸類,使分散的信息趨于集中,零碎的信息組成系統,雜亂的信息構成條理,從而使需記信息更加趨于系統化、條例化、概括化,這便于記憶。
只有系統化(有條理)的信息才能在大腦中形成系統化的暫時神經聯系,識記內容也顯得好記一些;而孤單單的識記材料所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系則是個別的、獨立的、零碎的、分散的,不容易記憶,即便是記住了,也難以保持很久。
2、將原型信息按規律分塊集成
當所需記憶的原型信息間有某種明顯相關的規律時,運用此法可"時半功倍"。其要點是善于分析與綜合,通過表面現象找出簡化后的內部關系。哈佛大學的米勒發現一個成年人往往可以一下子記住大約七種分散的"點滴"信息的事實之后認為,記憶的訣竅在于:
把你要記住的七樣東西組成一個大的總類別,然后再把具體的信息加到類別中去。以后記住七個類別的名稱,通過聯想你就能記住你先前歸屬于這七個類別的點滴信息。
3、將分散雜亂的原型文數信息轉錄為圖表
將分散雜亂的原型文數信息轉錄成圖表后再去記憶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過分。約瑟夫·E·肖博士甚至認為:"如果沒有腦中圖像的話,人類的記憶力是沒什么價值的。"
幫助記憶的筆記有很多種。我們把亦文亦圖的幫助記憶的筆記稱作記憶思路圖,英國的T·布贊叫它思維連線圖,德國學者稱為記憶圖,《學習的革命》的作者稱其為腦圖,日本學者叫它智能集成板塊。
記憶思路圖的優點眾多,最為凸顯的就是集輻射(發散)思維和集中(聚斂)思維于一體,使人節時省目地在一頁(最多時兩頁)中就把握住了內容的整體和各分體事物以及其間的有機聯系,十分便于記憶,還能將印象深烙于腦中,不易遺忘,日后需用回憶時很容易連帶想起掛鉤其上的諸多有意義的內容。
4、把共性從原型信息中提煉出來
在校學習的學生,如果能預先把書本中的共性提煉出來而后記憶,是最好不過的了。但從目前的狀況看絕大多數學生還做不到這一點。如果能在課后復習時,把共性從書本中抽引出來而后記憶的話,也會有利于學記效果的提高,并且能節省升學考試前的總復習時間,化緊張為輕松。
5、從原型信息中提煉出主題/提要/綱目
提綱好比是穿銅錢、珍珠的線,將線的兩頭捏住往上一提,穿在其上的眾多銅錢、珍珠就被提了起來,如果銅錢、珍珠散放,一時就很難將它們全部拿起來。
編寫提綱便于記憶的優點有三個:一是具有直觀性,一目了然;二是具有概括性,濃縮出全部信息中的精華;三是條例化,顯露了主干信息的層次及關系。目錄可以把分散的片斷信息系統地整理,便于記憶,提取的時候也較為系統快捷。
6、從原型信息中篩選出關鍵字詞
從重要的原型信息中篩選出易于記誦的關鍵字詞,是精于學記的人常采用的方法。只要記住了關鍵字詞,大都能回憶起它所代表的原型信息。
經驗表明,成就大業者往往不是記憶了很多信息的人,而是從小就記憶了適合于自己的有用信息的人,這就像吃飯一樣,能夠全面適量的攝取必須營養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