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資我們的時間和心智。我們并不傻,有足夠的智慧和大腦空間來消化儲存那些ABCD。別人能學會,我們也能學會,只要我們善于投資自己的時間。上帝賦于我們每日24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7小時,三餐飯2小時,莫名其妙kill2小時,無論如何應有1小時來學習。越忙的人,越有時間做事;越閑越懶散的人,越找不到時間來做事。
2、要從心底滋生出一種對英語的喜愛之情。把學英語當成一個開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著頭皮、頭懸梁、錐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從簡單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書(生詞量不超過30%)悉心研讀,默識揣摸,就會有收獲感,嘗到甜頭,進而信心更足,如開始就啃一本詞匯量太大,沒有詞典看不下去的書,只會扼殺學習興趣,降低情緒,最終放棄。
3、要有自我約束力,且稱之為“心力”吧。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來蚊蟲冬又冷,背起書包待明年?傆幸恍├碛刹粚W習。這樣下去,我們的英語之樹永遠長不大。古人云:“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藝術中,有一組大型佛雕《牧牛圖》,描繪了一個牧童和牛由斗爭、對抗到逐漸融合、協調,最后合而為一的故事。佛祖說:“人的心魔難伏,就象牛一樣,私心雜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煉他們,馴服他們,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們學英語也一樣,要能夠馴服那些影響我們學習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種誘惑,集中精力,專心學習。
4、要有信心。英語不過是表達思想的一種工具、一種說話習慣而已。我們要堅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絕不會“付出的愛收不回!
5、要有實際行動。一個真正的馬拉松運動員絕不會空等奧林匹克金牌從天下掉下來,現在就行動起來。
6、要有連續性、持續性。學英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難有成就。比如燒開水,在燒到80度時停下來,等水冷了又燒,沒燒開又停,如此周而復始,又費精力又費電,很難喝到水。學英語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在完全忘記之前及時復習、加深印象,如此反復,直至形成永久性記憶。如果等到忘記了再來復習,就象又學新知識一樣,那么,我們就永遠是初學者,雖然在辛辛苦苦地燒開水,卻難品味到其甘潤。
英語專家指點迷津
“匈牙利著名女翻譯家卡扎.羅姆爾,通曉十多種語言。通過多年摸索和學習,她把自己學習外語的豐富經驗概括為簡明易懂的十條,這對每一個外語學習者都有普遍意義。這十條是:
(1)學習不中斷,哪怕擠出10分鐘也好,早晨是大好時機。(2)學厭了可變換一下學習方式或形式。(3)不要脫離上下文孤立地死記硬背。(4)隨時記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5)盡可能“心譯”接觸到的東西,如一閃而過的廣告,偶爾聽到的話語等。(6)只有經過教師修改的東西才值得牢記,也就是說,要記住那些肯定是正確無誤的東西。(7)抄錄和記憶句型和慣用語時,要用單數第一人稱。(8)外語好比碉堡,必須同時從四面八方圍攻:讀外文報,聽外語廣播,看外語電影、聽外語講座,讀外語課本等。(9)要敢于說外語,不要怕出錯誤,要請別人糾正,不要難為情,更不要泄氣。(10)要堅信自己一定能達到目的,堅信自己有堅強的毅力和學好外語的才能!浴缎旅裢韴蟆1999.2.8章志潔
“學外語沒有什么秘訣,就是給予足夠的時間,堅持下去。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多查字典!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
“多讀、多寫、多聽,時間久了,自然產生效果;沒有任何學習英語的捷徑!
——著名翻譯家,楊憲益
“學語言就是要“自己去吃點兒苦頭”,語言不能依靠教學法理論,決不能讓令人眼花繚亂、五花八門的教學法牽著鼻子走!
——著名學者,季羨林
“學習外語沒有捷徑可走,語言能力的強弱與掌握語言材料的多寡成正比,語言材料吸收量越大,語言能力提高越快,其中,背誦是一種強化的語言材料輸入,是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多年來被語言(包括母語)教學實踐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復旦大學教授,《大學英語》總主編董亞芬(摘自《光明日報》1998年5月8日)
“學外語無非是模仿和記憶,讀要朗讀,不能默念。口語、語法一定要雙管齊下。口語學習只能是個熟能生巧的問題,除了實踐,沒有其他方法。”
——南京大學德語教授張威廉(摘自《解放日報》1998年5月14日)
“通過文化來學習語言,語言也會學得更好。語言之有魅力,風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為后面有一個大的精神世界:但這兩者又必須藝術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語言表達力同思想洞察力又是互相促進的。文體,風格的研究是有實際用途的,它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觀察英語的性能,看到英語的長處,短 處,以及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應該特別注意或警惕的地方。因為英語一方面不難使用,一方面又在不小心或過分小心的使用者面前布滿了陷阱。”
—— 王佐良(12月23日15:32)
“學習英語無捷徑。要想學好英語只有大量實踐,多聽多讀多說多寫。不要被商業廣告所誤導。對于初中級英語學習者我特別推薦英語簡易讀物,讀的材料要淺易,故事性要強,讀的速度盡可能快一些,讀的越多越好。這是學好英語屢試不爽的一個好辦法。說英語一不要怕犯錯誤,二不要怕別人笑話。要爭取一切機會講英語,和外國人講,和同學講, 和同事講,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和自己講。例如,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錄下來,然后再放出來自己聽。要多用詞典,多用英語詞典。如果讀詞典讀的津津有味,就說明學英語已經上路了。英語具有較好的基礎以后,通讀(注意不是略讀或跳讀)一本淺易的英語語法書會使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胡文仲(12月23日15:32)
“用英文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都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對于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確有很大難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中,我體會到堅持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首先要選好難易程度適中的原文書籍:一般以每頁(大32開)不超過八個生詞為宜。其次是閱讀方法:要像讀中文小說那樣快速瀏覽,不默讀,不查字典,更不通過翻譯來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見不認識的生詞,要根據上下文來推測。第三是要堅持天天都讀,而且要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只要堅持下去,幾個月,半年之后,肯定會看到成效。 ”
——何其莘(12月23日15:32)
“要理解一國的文化就要讀些歷史,文學,包括詩和散文作品。我國古時兒童入私塾讀書,開始讀《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此外還要讀《千家詩》或《唐詩三百首》,也就是要蒙童及早地接觸我國傳統文化的意思。我們讀點英詩,目的與此類似。 ”
——周玨良
“學英語就要無法無天,要天不怕地不怕。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學習外語,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里,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光學幾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
——許國璋
“我認為學好英語在一般情況下可用如下規則描述:“動因+興趣“---決心---持之以恒----見效。既要珍惜課堂教學和老師指導的學習機會,也要抓住“習得”英語的機會,后者指學會自己主動聽廣播聽錄音,看電視看錄像,讀書報讀小說,與操英語者用口語和書面語交流。模仿英美人的語音語調,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調,重點應放在發音正確,吐字清楚,表達自然。大膽張口,有時不免背誦,以至自說自話。閱讀時對那些不影響全句全篇大意的新詞,多查詞典,了解其意義和用法。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其規律,學英語也一樣,因此,看一兩部淺易的語法書何樂而不為?”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