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家對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特別是對人腦在各種狀態下產生的特定腦電信號進行了大量研究,發展出了“腦—機接口”技術。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利用大腦在做神經活動時發出的腦電信號,實現人腦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直接通訊和控制。原來,人腦思維想象時會產生很多微弱的腦電信號,當人腦在做不同的運動想象時,在大腦的不同區域會產生各種模式的腦電信號,通過“解讀”這些信號,可以對人的運動想象類別進行判斷。
專家強調說,“腦機交互”與傳統的“人機交互”技術并不相同。大腦通過神經控制身體的外圍肌肉,通過識別手指、嘴唇肌肉的運動來“解讀”大腦思維,這就是人機交互原理。而腦機交互則是檢測腦電信號及其變化,在沒有肌肉和外圍神經參與的情況下,實現人的“意念”對外部環境的直接控制。
目前輪椅的核心——“基于腦機交互的輪椅控制系統”已研發成功。使用者坐在輪椅上,戴上一頂采集腦電信號的“帽子”后,即可展開運動想象:當你想象自己的左手在運動時,輪椅向左行駛;想象右手運動,則輪椅向右運動;想象雙腳運動,輪椅即朝前方行駛。在做想象時,計算機會檢測到“帽子”采集的大腦信息處理信號,通過分析來給輪椅下指令。
專家指出,這項研究對理解大腦認知過程、智能信息處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并能給殘疾人、老年人的自理自助帶來福音。腦機交互技術還將應用于殘疾人康復治療、汽車疲勞駕駛預警、高危險性工作警覺度評估、情緒分析等領域。
本文來自:快速記憶法 http://www.885221.com/dp-bbsthread-8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