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歷史寒假測試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以下是逍遙右腦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寒假測試卷,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逍遙右腦一直陪伴您。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痛批一再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時說:“現在一些人身上好像沒有什么道德血液,見利忘義、損公肥私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黃華華痛斥的行為與哪家思想 相悖甚遠: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下面是幾位思想家的言論:

甲.“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乙.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丙.“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

丁.“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調和”

其中一位與其他三位派別不同,這一位是:

A.丁 B.丙 C.乙 D.甲

3. 位于撫州市樂安縣西的古建筑群——流坑古村,被譽為“千古第一村”而蜚聲中外。某中學學生前往參觀考察,看到一古宅門前橫匾上寫著“理學名家”四字,四位同學對此發表看法:①甲說:“這幢房子建于唐朝盛世! ②乙說:“這家先人是唯心主義者。”③丙說:“該家祖先主張‘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④丁說:“這家祖先在學習上提倡‘格物致知’!

上述看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4.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比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這句話表明李贄:

A.抨擊專制君主 B.提倡經世致用 C.反對偶像崇拜 D.反對綱常禮教

5. 宋朝學者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若只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這種現象得益于:

A.造紙術的改進 B.雕版印刷術的推廣

C.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D.王禎發明木活字

6. 印章是古代中國文人的必 備物品。觀察下面的印章,它采用的漢字字體為:

A.隸書 B.小篆 C.行書 D.草書

7. 晚清張之洞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寫道:“夫不可變者,倫紀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睂@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作者反對向西方學習 B.作者堅持傳統綱常倫理

C.作者贊同“中體西用” D.作者反對進行政治變革

8. 近代中國某思想家說:“凡君主專制、立憲和民主三法, 必當循序一一行之,若紊其序,則必大亂……然則必欲與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由此可知這位思想家:

A.反對政治變革 B.提倡民主共和 C.維護君主專制 D.贊同君主立憲

9. 近代中國著名翻譯家嚴復說:“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賊竊國者耳。國誰竊?轉相竊之于民而已”。這句話表明嚴復接受了:

A.達爾文的進化論 B.孟子的“民貴君輕”

C.盧梭的“主權在民” D.洋務派的“中體西用”

10. 民國時期,保守知識分子驚恐不安,稱新文化運動為“洪水猛獸”“異端邪說”,“功利倡而廉恥喪,科學尊而禮儀亡,以放蕩為己任,以攘奪為責任”。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新文化運動導致人民道德敗壞 B.新文化之“自由”實際是放縱私欲

C.新文化運動導致社會動亂不息 D.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傳統綱常禮教

11. 孫中山在1912年元旦大總統宣誓儀式上莊嚴宣告,“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孫中山改善民生的主要途徑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核定全國地價 C.消滅私人資本 D.推翻滿清暴政[來源:學|科|網]

12. 某電視臺計劃拍攝一部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記錄片,當拍攝“毛澤東思想的成熟”這一片段時,他們理想的選址應是:

A.江西的井岡山 B.貴州的遵義 C.陜西的延安 D.河北的西柏坡
13. “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贝蚱屏诵铡百Y”姓“社”束縛的事件是:

A.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 B.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C.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14. 蘇格拉底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據此他主張:

A.讓 每個成年男子都參與國家管理 B.人類是自然界中最高級的

C.國家應由少數精英分子來治理 D.人類是有能力認識自然的

15. 在15世紀的意大利城市中,流傳這樣一首歌曲,“青春是多么美麗啊!但是,留不住這似水年華!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閑暇”。對這首歌曲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人們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 B.它違背天主教會的主張

C.它體現出人文主義色彩 D.人們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

16.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墓設計奇特,從棺木中伸出一只“手”來,手中握著一支燃燒的火把。這支“火把”體現的意思是:

A.“社會契約”說,推翻了“君權神授”理論

B.“三權分立”說,反對君主專制

C.“自然權利”說,追求自由平等博愛

D.“人民主權”說,激發了法國人民的革命斗志

17. 在工業革命中,“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熱能、為機械供給推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辈牧现械摹八笔侵福

A.珍妮紡紗機 B.改良蒸汽機 C.內燃機 D.發電機

18. 物理學是一門探索自然奧秘的學問,“使人類的認識由低速領域擴大到高速領域,由宏觀領域延伸到微觀領域,人們第一次深刻地認識到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運動相互依賴!边@句話評價的科學理論是:

A.牛頓的經典力學 B.普朗克的量子理論

C.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D.哥白尼的日心說

19.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毕铝形膶W作品中,生動體現了這一現象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百年孤獨》 C.《歐也妮•葛朗臺》 D.《母親》

20. 電影被稱為年輕的藝術。觀察下面電影海報,該影片屬于:

A.無聲黑白 B.有聲黑白 C.無聲彩色 D.有聲彩色

21. 阿奎那是歐洲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他說,“治理其人民的國王不過是上帝的一個仆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教會權力高于世俗權力 B.國家權力來自人民

C.君主權力是由上帝授予 D.君主應該服從教會

22.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大國崛起》中,對某一歷史文獻如此概括:“短短幾千個字,卻 是第一次把國王和貴族之間的權利關系,轉化為明確的法律文字!痹摎v史文獻應是:

A.美國 《獨立宣言》 B.英國《權利法案》

C.法國《人權宣言》 D.英國《人權宣言》

23.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權宣言》寫道:“自由傳達思想和意見是人類最寶貴的權利之一。因此,每個公民都有言論、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規定的情況下,應對濫用此項自由負擔責任。”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言論自由是“自然權利” B.言論自由不能逾越法律

C.法律與自由自相矛盾 D.法律至高無上

24. 2010年11月10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北大演講時說道:“我在英國當首相沒有專門的廚師為我做飯,只能去內閣蹭飯。不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開。每周二、周四還要去下院接受質詢……抱著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報》的標題會是英國首相以無恥的眼淚換取選票……”上述說詞不能體現:

A.英國政治精英受到廣泛監督 B.首相經濟待遇與其政治地位不相稱

C.選民在英國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D.英國首相須接受下院監督

25. 善于歸納類似知識是歷史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歸納完全正確的是:

①西方文化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智者運動”

②英國洛克第一個提出了“分權制 衡”理論

③歐洲文學史上巴爾扎克第一個采用現實主義筆法

④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而編撰的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是魏源《海國圖志》

⑤第一次系 統闡述人民主權和社會契約論學說的是盧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小題18分,第27小題19分,第28小題13分,共計50分。)

26. (18分)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 “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基礎的一項神圣權利。然而這項權利決不是出自自然,而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

材料二 “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法律是公眾意志的表現,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通過代表參與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三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造物主’那兒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如遇有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損害這些目的時,人民就有權利來廢除它……”

材料四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薄系滤锅F

請回答:(1)材料一體現了啟蒙思想中的哪一原則?(2分)有何進步意義?(2分)

(2)材料二出自哪國的哪一文獻?(2分)結合歷史背景簡要闡述其進步性?(4分)

(3)材料三中的文獻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2分)它體現了哪些民主思想?(4分)

(4)根據材料四以及所學知識,美國是如何預防這條經驗的?(2分)

27. ( 19分)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 魯迅先生曾經說,“西哲的本領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

材料二 “合而言之,則中學其本也,西學其末也。主以中學,輔以西學。知其緩急,審其變通,操縱剛柔,洞達政體。”──《勸學篇》

材料三 “天下人民四萬萬,庶士億萬,情為百端,才智甚廣,皇上僅寄耳目于數人,而數人者又畏懦保祿,不敢竭盡,甚且煬灶蔽賢,壅塞圣聽,皇上雖欲通中外之故,達小民之厄,其道無由。名雖尊矣,實則獨立于上,遂致有割地棄民之舉,皇上亦何樂此獨尊為哉?”──《公車上書》

材料四 “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敢有為石敬塘、吳三桂之所為者,天下共擊之!建立民國,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同盟會》宣言

材料五 “參議院由各地選派的參議員組成,行使立法權,并選舉臨時大總統、副總統,依法彈劾臨時大總統和國務員,由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員行使行政權,法院由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的法官組成,行使司法權。”

請回答:(1)材料一中,魯迅評論的對象是中國近代哪一政治派別?(2分)如何理解“本領要新,思想要舊”?(4分)

(2)材料二、三、四分別代表中國近代哪些派別?(3分)他們對民主政治的態度是什么?(6分)

(3)材料五出自近代中國 的哪一文獻?(2分)簡要評價其進步意義(2分)

28. (13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據英國學者羅伯特•坦普爾《中國──發明和發現的國度》一書統計,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基本的發明創造,幾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國,如下表:

年代科技發明(件 ) 中國世界其他國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中國曾保持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水平,那時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這一點可以毫不費力地加以證明!

材料三 開國元勛毛澤東說,“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材料四 二戰后,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和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人類的生活。科學技術日益滲透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活躍的因素。并且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本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江澤民《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序言(1994年)

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二,公元1001—1500年期間,中國取得哪些“令西方望塵莫及”的科技成果?(4分)

(2)材料三中毛澤東的愿望是哪一年實現的?(1分)根據當時的形勢分析中國迫切需要原子彈的原因。(3分)

(3) 根據材料四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科技的發展有何新特點?(3分)為此,黨和政府作出了怎樣的戰略決策?(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1349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