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同步檢測
一、
1.在某一歷史時期,許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歡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來、遙遠的東方、飄渺的夢境等“非凡”環境,塑造諸如驕傲孤獨的強盜、憤世嫉俗的叛逆者、溫柔多情的淑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賽女郎等。據此判斷,這些文學作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
A.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問題更加突出
B.工業革命后,各國階級矛盾更加尖銳
C.知識分子對“理性王國”大為失望
D.西方社會精神危機在文學層面的反映
2.“自由和理想是人們的一種向往”。在19世紀以來的文學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義文學作家寫了一篇鼓勵人們去為這種追求而斗爭的文學著作。該作品為( )
A.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B.海涅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C.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D.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3.(2015•西安期末)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巴黎圣母院》是其著作之一,與這部著作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
B.利用了強烈的對比
C.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心靈的贊美
D.反映了大革命前夕封建王朝的黑暗
4.(2015•棗莊高二檢測)某校學生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了《西風頌》、《巴黎圣母院》、《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悲慘世界》等作品。他們研究的課題可能與哪一文學流派有關( )
A.解凍文學 B.古典主義
C.現代主義 D.浪漫主義
5.(2015•北京學業水平檢測)19世紀,小說《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其作者是( )
A.巴爾扎克 B.托爾斯泰
C.雪萊 D.高爾基
6.(2015•銀川高二檢測)《人間喜劇》一開始在中國被譯為《人間戲劇》,后來也有人主張應該譯為《人間鬧劇》,認為作品的故事沒有喜劇內容,相反,全部是悲劇。巴爾扎克的悲劇人物(以葛朗臺為例)形成的原因是( )
A.深受封建壓迫和剝削
B.人性畸變、人欲泛濫
C.革命失敗、群眾被殺
D.精神空虛、陷入迷茫
7.(2015•鹽城高二檢測)“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藝術家,不僅創作了無與倫比的俄國生活的插圖,而且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又是一個發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辈牧现辛袑幵u價的“他”是( )
A.維克多•雨果 B.巴爾扎克
C.列夫•托爾斯泰 D.高爾基
8.(2015•聊城高二檢測)某作家主張:“只有沒有情節,沒有動作的藝術才算得上真正的藝術!睋伺袛啵@位作家的代表作應是( )
9.20世紀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面世即以與傳統戲劇風格迥異的荒誕劇的形式為貝克特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種荒誕劇所反映的主題是( )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絕望的
B.世界是荒誕的,現實是丑惡的
C.街頭流浪漢、殘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們每天都在等待
D.現代資本主義文明中的失望、苦悶和迷惘
10.“因為他在小說中能夠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和斗爭”,獲得以上評語的是諾貝爾文學獎著作《百年孤獨》,其作者是( )
A.馬爾克斯 B.泰戈爾
C.魯迅 D.索卡因
11.世界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三個文學流派的共同點是( )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②在創作形式上追求完美和諧
③都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反映
④熱衷于塑造和贊揚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2.20世紀印度的文學巨匠泰戈爾的長篇小說《戈拉》和中國文學革命的巨匠魯迅的《吶喊》集均引起很大的社會轟動,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 )
A.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B.描寫了本國近代社會的演變發展
C.反映了當代下層人民的精神風貌
D.其作品均被編成劇本搬上了銀幕
二、非
13.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臺的癮頭”。他真切地想象著,他的金幣“像人一樣的活的,會動的”,它們“會來,會去,會流汗,會繁殖”。他厚顏無恥地對被迫放棄繼承權的女兒說:“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彼谂R終之際還想將神父的鍍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為己有。由于用力過猛,終于一命嗚呼。
——《人間喜劇》
材料二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請回答:
(1)上述兩則材料,分別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2)材料一在創作風格上有何顯著特點?
(3)材料二中的這段名言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它對我們有何啟發?
14.(2015•福州高二檢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13年,泰戈爾憑借其著名長詩《吉檀迦利》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這樣寫道:“由于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材料二 從19世紀中葉起,在文化領域,人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漸被淡化,世界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不斷加強……20世紀50年代以后,世界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交流著。
(1)材料一反映了當時世界文學發展的什么特點?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促使兩個時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3)面對19世紀中期以來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對亞、非、拉等國的文化侵略,應該抵制;也有人認為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國家應當有選擇地吸收外來文化,發展本國文化。你認為哪種說法更合理?請就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詳解答案
1【解析】 從材料中“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來、遙遠的東方、飄渺的夢境”可知,這些文學作品屬于浪漫主義文學流派。浪漫主義文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是知識分子對“理性王國”的失望。
【答案】 C
2【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主題內容“鼓勵人們……抗爭”判斷。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是浪漫主義詩作,熱情洋溢地鼓勵人們為爭取自由和理想而斗爭。
【答案】 D
3【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浪漫主義文學出現于法國大革命后。
【答案】 D
4【解析】 本題考查外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浪漫主義的典型代表作是法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英國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德意志詩人海涅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答案】 D
5【解析】 本題較簡單,《人間喜劇》的作者是法國的巴爾扎克。
【答案】 A
6【解析】 資本主義建立后,資產階級私欲橫流,金錢成為主宰一切的力量,造成人性畸變、人欲泛濫。
【答案】 B
7【解析】 根據材料提供信息可知評價的是俄國作家,可以排除A、B兩項。高爾基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與材料中“是一個發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不符,故選C項。
【答案】 C
8【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準確理解材料含義的能力。要求學生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認識到材料反映的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特點。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屬于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反映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風貌,是現實主義文學作品。高爾基的《母親》反映了20世紀上半期蘇聯文學的偉大成就。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現代主義文學荒誕派的典型,在其作品中沒有故事情節和戲劇沖突。答案為D項。
【答案】 D
9【解析】 以《等待戈多》現代荒誕戲劇為典型,考查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
【答案】 D
10【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作品。故選A項。
【答案】 A
11【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文學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①③正確;②④與現代主義無關。
【答案】 D
12【解析】 20世紀亞非拉文學的特點是反帝反殖和愛國主義精神。
【答案】 A
13【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材料分析及描述、闡釋問題的能力。第(1)問較簡單,結合教材回答即可。第(2)問需要分析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風格。第(3)問體現了作者珍惜生命、熱愛事業的人生態度,對我們而言要珍惜時光,做好每一件事。
【答案】 (1)巴爾扎克、奧斯特洛夫斯基。
(2)關注社會問題,深入剖析社會生活,揭露和批判社會罪惡。
(3)珍惜生命,熱愛事業。愛惜生命,珍惜時間,認真學習,做好每一件事。
14【解析】 情境材料題是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命題形式,一般涉及對歷史原因、特點及看法的分析。第(1)問考查學生史料分析和歸納能力,第(2)問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第(3)問屬于,考查學生推理能力。
【答案】 (1)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東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認。
(2)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20世紀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全球化浪潮的迅猛發展。
(3)第二種說法?捶ǎ嘿Y本主義文化既有精華,又有糟粕;被侵略國家要辯證地看待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實和發展自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0109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
湖北省潛江市職教中心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歷史)
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 歷史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吉林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卷 Word版
高二歷史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單元測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