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下冊歷史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課時訓練題[1]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

1、加爾文宗教改革中主張體現資產階級進行原始積累這一意識形態是

A、主張政教合一

B、主張共和制的長老制

C、主張選民要以奮斗精神取得事業成功

D、主張議會負責世俗事務

答案:C

2、恩格斯說:“加爾文的教會的組織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國已經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間的王國還能夠仍然從屬于君主、主教和領主嗎?”對材料理解不正確的

A、加爾文主張建立民主的教會組織

B、加爾文主張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

C、加爾文的主張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D、加爾文主張加強王權

答案:D

3、英國國教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教派的影響而產生的

A、天主教 B、加爾文教 C、路德教 D、清教

答案:B

4、17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是

A、新教反對天主教的運動

B、一場反對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會的運動

C、資產階級反對天主教會建立本民族教會的運動

D、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政治運動

答案:D

5、宗教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是因為改革:

①打擊封建勢力 ②剝奪的教會財產很大一部分落到資產階級手中 ③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解放人們的思想 ④加強封建統治者的權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6、英國出現清教徒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A、天主教的腐敗激起教徒的不滿

B、英王要進一步加強王權

C、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增長

D、封建世俗勢力奪取政權

答案:B

7、加爾文認為,上帝自創世紀以來,就把世人分為“選民”和“棄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淪。這種觀點實質上反映了當時

A、封建貴族世襲思想 B、封建社會等級思想

C、封建制度解體 D、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思想

答案:D

8、通過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統稱為新教,它主要包括下列哪三大教派:

①路德派 ②加爾文派 ③清教 ④英國國教 ⑤東正教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9、加爾文宗教改革的內容不同于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是

A、反對教皇權威B、主張不需要通過教會的中介同上帝聯系

C、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D、宣揚選民和棄民

答案:D

10、加爾文宗教改革和英國宗教改革的相同點是 ①從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藝復興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②都反對羅馬教皇權威 ③改革的領導者都是國王(或君主) ④改革保留天主教基本教義和儀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11、加爾文的學說在西歐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是由于他學說中的( )

A、“因信稱義”學說 B、“因行稱義”學說

C、“先定論” D、“進化論”

答案:C

12、對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宗教改革主張形成影響最大的是

A、皇權至上 B、人文主義 C、啟蒙思想 D、唯物主義

答案:B

13、加爾文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不同之處是

A 堅持《圣經》是最高權威 B 簡化宗教儀式

C 提倡自由、平等和個人主義精神 D 主張建立民主教會

答案:D

14、加爾文在瑞士能夠成功主持宗教改革的決定因素是

A、他深入研究了《圣經》

B、受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

C、他曾在巴黎大學攻讀神學

D、1541年,支持宗教改革的一派掌握了日內瓦政權

答案:D

15、下列關于英國國教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是英國民族教會 B、國王是教會最高首腦

C、廢除了天主教會基本教義和儀式 D、是封建專制的工具

答案:C

16、馬丁·路德、加爾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響包括 ①從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藝復興運動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②都反對羅馬教皇權威 ③都主張《圣經》是信仰的根據 ④改革的領導都是國王(或君主)

P>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B

17.加爾文說:“一個人之所以發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勞,而完全靠上帝恩賜!敻槐旧斫^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應予以斥責,這樣做就是褻瀆神明!边@主要體現了

A.加爾文的“先定論”思想

B.加爾文對許多國家產生的影響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徹底否定了天主教會的作

答案:A

18.以下活動和加爾文有關的是①確定“教隨國定”原則 ②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 ③提出建立民主教會的主張 ④領導法國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19.下列宗教改革的內容,屬于馬丁路德和加爾文所共有的:

①信仰得救 ②因信稱義 ③簡化儀式 ④制定嚴格的道德標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20.在教義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內容不同于加爾文教主張的為

A.沒收天主教會的土地 B.教職人員可以婚嫁

C.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D.先定論

答案:C

21. 16世紀法國國王反對宗教改革,但英國國王卻推行宗教改革,導致這兩種不同結果的原因是

A.確定“教隨國家”原則 B.反對天主教信仰

C.維護自身統治利益 D.維護和加強國教

答案:C

22.相比較而言,下列最不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和資本主義發展方向的為

A.路德教 B.加爾文教 C.英國國教 D.清教

答案:C

23.下列對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說法不正確的是

A.以“因信稱義”為中心內容

B.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政治變革和民族獨立運動

C.德國改革影響最大

D.消除了宗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答案:D

24.下列哪項內容不是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的相同點:

A.都發生在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之后

B.都是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封建斗爭

C.都要求擺脫宗教束縛

D.都為資本主義發展打碎了精神枷鎖

答案:C

25.宗教改革的作用不包括

A.否認了教士的特權,體現了人與人的平等

B.促進了歐洲現代民族主義國家的出現

C.結束了歐洲封建制度,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加速了歐洲政治格局的變遷,即從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26、閱讀材料: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說:“在路德遭到失敗的地方,加爾文卻獲得了勝利。加爾文的信條適合當時資產階級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的先定學說,就是下面這一事實在宗教上的反映:在商業競爭的世界中,成功或失敗不取決于個人的活動或才智,而取決于不受他支配的情況。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一個人的意志或行動,而是未知的至高的經濟力量的擺布!

請問答

(1)結合材料分析,加爾文教與路德教相比,其作用大在哪里?

加爾文教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影響極大,比路德教產生了更為廣泛的國際性影響。日內瓦也由此成為“新教的羅馬”。

(2)“加爾文的信條”的思想核心是什么?這種思想的經濟根源是什么?

先定論;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思想。

2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割據嚴重,王權衰微,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占居了支配地位,羅馬教皇終于確立了西歐的大一統神權統治。

14—16世紀,在西歐隨著商品生產與交換的繁榮,封建生產方式開始瓦解,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和發展,同時資產階級開始興起,他們反對教誨和貴族的特權,強烈要求分享政治權利。

文藝復興的思想家們批判了中世紀教會的蒙昧、禁欲說教與封建的等級特權制度,宣傳了個人自由、平等與欲望,提倡竟爭進取精神與科學的求知的理念。

西歐資本主義進入原始積累時期以后,無論是國內發展還是海外掠奪,都需要有強大的國家作支撐。英國、法國等逐漸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天主教會成為西歐各國強化王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這句話,(神的裁判表現在神身,正如……所寫的:“義人等信仰生活

”)神終于憐憫我,讓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義人蒙受神思所經歷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話的意思就是:“《福音書》表現了神的裁判,慈悲為懷的神通過它讓信仰使我們成為義人! ——馬丁·路德

“人的得救與否,不是靠齋戒、懺悔、贖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預訂,人的意志無法改變。人在現世的成功與失敗,就是得救與否的標志,就是”選民”與“棄民”的標志。 ——加爾文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歸納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出現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①天主教會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社會進步;②資本主義興起與發展,為其提供經濟條件;③文藝復興促使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為其提供思想條件;④統一民族國家的出現也為其提供了政治條件。

(2)依據材料二,分別指出兩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共同點是什么?

主張:“因信稱義”;“先定論”

共同點:“信仰得救”

(3)你認為誰的教義更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為什么?

加爾文。

理由:人在現實的成功是成為上帝“選民”的標志,鼓舞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精神。

(4)依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實質。

實質:一場反封建統治的政治運動。

28.15世紀前后,中國與西歐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哪些不同的現象?分析這兩種思想文化現象不同的原因,及其對各自歷史發展的影響。

15世紀前后中國封建專制主義控制著思想,科舉考試只準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只準用儒家經典解釋,不許發揮個人見解,答題限于八股文體,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明朝宦官專權,打擊東林黨人,使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事,思想文化完全處于封建專制的控制之下。

而同一時期西歐發生了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提倡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人的作用,鼓勵發揮人的創造力,反對宗教神學,重視科學實驗。文藝復興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

明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把大部分知識分子吸引到讀書做官的道路上,明中后期雖然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思想文化被專制強權所控制。

西歐不僅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而且完成了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思想逐漸沖破了宗教神學的桎梏。

文藝復興運動進一步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中國的封建專制使中國開始落后。

2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馬丁·路德說:“世俗權力是受上帝的委托來懲治奸邪,保護善良的。因此,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薄吨碌乱庵举F族書》

材料二 托馬斯·閔采爾說:“……直到現在,城市和鄉村里貧苦的、平凡的人們,都處于與上帝的意旨和任何正義相違背的境地,承擔著宗教貴族、世俗貴族和政府的沉重負擔!裕浇搪撁说木V領和計劃是這樣的:托庇上帝的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圍內,毋須武裝斗爭和流血來獲得自由! ——《中世紀晚期的歐洲》

材料三 托馬斯·閔采爾說:“貧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讓自己和子子孫孫在貧困中生活,就應該行動起來擺脫宗教和世俗的統治等壓在大家身上的沉重擔子。在現存的條件下,不流血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械馁F族堡壘,所有修道院,都是欺騙和壓迫的淵源,必須立刻摧毀!

——《書簡綱領》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馬丁·路德認為世俗權力與神權應當是什么關系?這一主張會得到哪個階層的支持?

世俗權力應高于神權。

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

(2)據材料二、三說明托馬斯·閔采爾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材料二、三與材料一表達的相似觀點是什么?

代表農民階級的利益。

相似觀點:都反對宗教神權。

(3)指出材料一與材料二、三觀點的不同之處是什么?產生這種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之處:材料一僅反對教會特權,材料二、三不僅反對宗教神權,而且還反對世俗封建貴族的壓榨,并主張用暴力手段達到目的。

原因:材料的作者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統治階級和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托馬斯·閔采爾代表受壓迫最重的下層勞動人民(農民階級)的利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47979.html

相關閱讀: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