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逍遙右腦準備了高二歷史寒假練習試卷,希望你喜歡。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福建土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著名的承啟樓內有一幅楹聯:“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易結重人倫”。該聯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源于(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內外服制
2、《荀子•君道》稱:“墻之外,目不見也;里之前,耳不聞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遠者天下,近者境內,不可不略知也!睘檫_到這種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立丞相,幫助皇帝處理政事 B.設立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
C.設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強地方控制
3、“盡管羅馬法律嚴格限制婦女繼承財產,但一些聰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 的漏洞…隨著羅馬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婦女們也開始占有大宗財產…許多婦女管理著家庭財政和大地產。”這表明( )
A.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逐漸與男子平等 B.羅馬法關于財產關系的規范不夠嚴密
C.婦女的財產繼承權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婦女的財產占有體現公民法的靈活性
4、伏爾泰在《以英國人的口吻》中寫道:“一個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國王,有無限的權力做好事,卻無力為非作歹……一邊是貴族重臣,一邊是城市代表,與國君共分立法之權!辈牧纤从车恼误w制是 ( )
A.君主專制 B.共和制 C.貴族制 D.君主立憲制
5、宋代心學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學家指責其“詆毀先儒”、“傳習邪說”,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階層卻從王陽明的心學中感悟到“震霆啟寐、烈耀破迷”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為心學( )
A. 適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B. 打破孔孟學說的權威
C. 強調人在探求理時的主體性 D. 是對理學徹底的否定
6、15世紀,意大利人開始用各種地方性通俗語言文字翻譯拉丁文《圣經》,這一現象說明( )
A.天主教會已經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經有了較大的影響
C.人文主義思想在意大利興起 D.通俗語言文字取代拉丁
7、近代中國人在反思傳統文化時,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規制使之具有新意義”,有的人“厭惡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從事批判與排除”。這兩種人的代表分別是( )
A.魏源、洪仁� B.洪仁?⒖滌形�
C.康有為、孫中山 D.孫中山、陳獨秀
8、清末維新人士譚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革命黨人章炳麟改名絳(顧炎武初名絳),明白宣示他是顧炎武學說的繼承者;孫中山等則抽印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分發革命同志。這主要是因為王、黃、顧的思想( )
A. 具有早期民主啟蒙的性質 B打破了宋明理學的官方統治地位
C. 適應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 D. 屬于資產階級性質的主張
9、錢乘旦《現代文明的起源與演進》中這樣評價理學:“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并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么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范圍之內!庇纱丝梢娎韺W( )
A.排斥儒學以外的一切思想 B內容豐富、探索世界本源
C.概括了世間所有自然規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閉性
10、“沒有中世紀的廢墟擋路。……一開始有歷史的時候已經有了17世紀形成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因素。”反映以上歷史發展特點的國家是( )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11、.“(元世祖時)議立三省。侍御史高鳴上封事曰:‘臣聞三省設自近古,其法,由中書出,改移門下。議不合,則有駁正或封還詔書;議合,則還移中書。中書移尚書,尚書乃下六部、郡國。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政貴得人不貴多,不如一省便!痹雷娼邮苓@一建議,在中央設立( )
A.三省六部 B.中書省 C.軍機處 D.內閣
12、“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的持續增長造成中等階級與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貴族、大地主的地位與經濟實力都大為下降了,但他們仍把持政治權力,造成權力分配與社會力量對比高度脫節的狀態!睘榱私鉀Q這種“狀態”,英國在政治上( )
A.進行議會改革,重新分配議會議席 B.實行兩黨制,首相由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C.頒布《權利法案》,建立民主政體 D.確立了責任內閣制,內閣集體對議會負責
13、錢穆在《國史新論》中寫道“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卞X穆認為此項制度的意義是( )
A.徹底結束了貴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機會
C.門第觀念在民間消失 D.科舉成為入仕的唯一途徑
14、在德意志帝國,皇帝有權任命帝國首相和官員,有權召集和解散議會。軍官均由皇帝任命,將軍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議員都被譏笑為“綿羊腦袋”。被稱為“騎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發出的第一道圣諭就是“致我的軍隊”。這反映了德意志帝國的政治特點是( )
A.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B.君權至上和君主專制
C.德國已走上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道路 D.將軍享有國家最高的政治權利
15、宋代一直被人認為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至成熟的重要階段,下列史實能證明此觀點的是( )
A. 火藥開始被應用于戰爭 B. 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
C. 指南針開始應用于航海 D. 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
16、某歷史著作有這樣的敘述:“在萬歷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學士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 對其中的一人咨詢較為頻繁,但從名義上說,他和另外的幾位大學士 仍處于平等的地位。這以后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張居正名為首輔或稱元輔,其他大學士的任命則出于他的推薦……”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漢代內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內閣制 D.清代設軍機處
17、被宗教人士評論為“讓上帝遠離了這個世界,降低了人類在其中的獨一無二性”的學說是( )
A.伏爾泰的天賦人權說 B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C.馬丁•路德的新教學說 D.達爾文的進化論
18、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曾改變了整個世界,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學派,沒有一個顯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边@里所說的影響主要是指( )
A.奠定了中國古代文明古國的地位 B.促進了西歐社會制度的轉型
C.推動了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絕的狀態
19、馬丁•路德說:“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該材料反映了馬丁•路德
A.否定教皇地位 B.否定基督教
C.倡導人的解放 D.宣揚《圣經》精神
20、閱讀以下當時人對某一著述的評論:評論一:“百年喜讀樽前兆,萬里驚看海外文”;評論二:“其書羅列甚遠之國,指掌形勢可謂奇書”;評論三:“欲制夷患,比籌夷情,尤為有用之書”。據上述評論推斷此書應該是( )
A.《海國圖志》 B.《資政新篇》 C.《天演論》 D.《變法通議》
2 1、.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如征稅、募兵、發行錢幣、宣布對外和戰以及使用武力恢復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權”。這段文字反映出美國( )
A.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 B.三權分立的原則
C.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權力結構 D.共和政體的實質
22、伏爾泰有一句名言:“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脖子上戴著軛,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就帶著馬刺嗎?”體現的理性精神是( )
A. 自由 B.平等 C.民主 D.法治
2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總統先生,人們關心的是你在何種程度上不經國會批準而采取行動,而你不必為內閣所困擾。而另一方面,我從不為議會所困擾,但我事事都得與我的內閣商量并獲得內閣的支持!边@說明英國的責任內閣制( )
A.首相對內閣負責而不必對議會負責
B.首相和內閣成員中的多數可能來自不同的政黨,因而相互牽制
C.內閣擁有行政與立法大權,對首相進行限制與制約
D.內閣成員對政府集體負責,并與首相在政治上共進退
24、.自秦漢至宋元,中國政治制度變革的總體趨勢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漸被削弱 B.國家行政權逐漸轉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漸退出權力中心 D.世卿世祿的貴族政治逐漸被打破
25、清朝官員梁章鉅在《樞垣記略》中記載:“其制無公署,大小無專官。直廬始設于乾清門外西偏,繼遷于門內,與南書房鄰,復于隆宗門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書、侍郎被寵眷尤異者,始得入,然必 重以宰輔!辈牧现兴龅臋C構應是( )
A.樞密院 B.中書省 C.內閣 D.軍機處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5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其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如果這一制度被削弱,此國家準出問題。傳統農業對水利有著更多的依賴,從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黃河,無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是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無法實現的……秦憑借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善的統治機構,做到了“書同文”,文字統一對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對中國的民族融合、國家統一、疆域拓展、歷史延續,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 機處,蓋隱然執政之府也。 ——《清史稿•軍機大臣年表序》
回答:
(1)材料一中左圖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結合材料二概括這一制度對中華民族發展的作用。
(2)材料一中右圖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間是什么關系?這樣設置有何目的?
(3)材料三中軍機處的職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 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的趨勢是什么?
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天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符),以類合一,天人一也!薄疤熳邮苊谔,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今也以君為主,天 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材料三 以下便是英國法治所達到的地步:給予每個人以天賦的權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們這些權利是被剝奪的。這些權利乃是:人身和財產的全部自由;用筆向國家提意見的自由;只能在一個自由人所組成的陪審委員會面前才可受刑事審問的自由;不管什么
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條文和明確規定來裁判的自由;放棄英國圣公會信徒對某些職位的特權,信仰的自由。 ——伏爾泰《哲學通訊》
材料四 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倘立憲政治之主動地位屬于政府而不屬于人民,不獨憲法乃一紙空文,無永久后行之保障,且憲法上之自由權利,人民將視為不足輕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擁護之;則立憲政治之精神已完全喪失矣。是以立憲政治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多數國民之自動,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
──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
(1)依據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兩段材料對君主統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導致兩者看法不同的歷史原因。
(2)依據材料三和四概括指出伏爾泰與陳獨秀政治主張相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造成觀點相同的原因。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余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
材料二 梭倫規定,國家的官職應先由各部落分別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后就從這些候選人中抽簽選舉!髠愑謩摿⒘艘粋四百人議會。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衛法律的職責 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貴族議會)。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察人,它監督最大多數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 事。
——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國憲法的若干條文:
第十五條 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于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 建議并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于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并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
(1)據材料一概括張傳璽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
(2)據材料二,指出梭倫調整政治機構方面的措施,從材料可以看出梭倫試圖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說明該國的政體及其特點。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認識。
高二歷史寒假練習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C C D A D B B A B A C
序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A A C B D A D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1)特征:權力高度集中(或皇權至上)。(2分)作用:奠定了中國古代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基礎,有利于國家的統一;集中人力物力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有利于農耕經濟的持續發展;有利于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延續。(8分 )
(2)三省六部制,(1分)關系:三省之間相互牽制和監督。(2分)目的:削弱相權,加強皇權。(1分)
(3)職能:跪受筆錄,上傳下達。(1分)作用:加強皇權,提高行政效率。(2分)
(4)趨勢: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79073.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