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逍遙右腦準備了歷史高二寒假作業試題,希望你喜歡。
一、單項選擇題:
1-5 DCBBA 6-10 DCBCC 11-15 CCBDB
16-20 ACAAD 21-25 CDDAC 26-30 DCCDB
二、非選擇題:
41.(10分)
(1)詹姆士一世強調“君權神授”和君權無限(1分);洛克主張天賦人權,認為自由權、生命權和財產權是不可剝奪的,堅持人民有權反抗暴政。(2分)根本原因是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1分)
(2)現象:“人治”與“法治”的斗爭(或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交鋒)。(2分)影響:詹姆士一世的思想導致了國王和議會之間長期的激烈斗爭,洛克的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后的新秩序提供了理論論證。(4分)
42.(24分)
(1)政治設計:君主立憲政體(1分)。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議會為國家權力的中心;議會和內閣掌握實權,君主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4分)
(2)不同:《獨立宣言》宣稱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而1787年憲法卻沒有規定保證人權的條款。(4分)原因:《獨立宣言》發表的目的是動員廣大人民參與獨立戰爭,而1787年憲法的制定者則都是有產階層,沒有下層民眾利益的代表者。(4分)
(3)實踐:法國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頒布《人權宣言》,頒布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拿破侖時期頒布《民法典》,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3點6分)
(4)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選權的政治斗爭目標。(1分)目標變化:有組織地進行政治斗爭,組織工人階級政黨,奪取政權。(2分)原因:馬克思主義誕生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使國際工人運動發展到了新階段。(2分)
43.(21分)(1)努力:①以康梁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發起戊戌變法運動。②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民主共和制,發起辛亥革命。(4分)原因:中國政局動蕩,民族危機嚴重;(2分)國人對憲政的無知;中國傳統文化和制度的阻礙。(2分)
(2)前者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后者規定實行總統制;進一步擴大參議院的權力;增加“人民”一章。(3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將袁世凱置于責任制內閣的監督和 約束之下,維護民主革命的成果。(2分)
(3)材料三:抗日戰爭時期;各個階級都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材料四:解放戰爭時期;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4分)前者:調動了各階級、階層抗日的積極性;后 者:贏得了民心,為解放戰爭建立了穩固的后方。(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93348.html
相關閱讀: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