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逍遙右腦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二歷史必修一猜測試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
1夏商早期政治制度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我們認為( )
A它與王位世襲制無關
B地方不須向商王納貢
C它們直接影響了宗法制
D它形成對商朝眾星捧月之勢
2 某位同學假期翻閱自家的族譜,他發現自己與劉氏皇族有著淵源關系,且為大宗,此事的依據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門閥制
3 蘇洵在<< 六國論>> 中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一觀點忽視了( )
A 統一的必然性 B秦國強大軍事力量
C 秦朝統治的暴政 D仁義不施的后果
4 漢朝、宋朝、明朝官職的相似之處包括( )
(1)以考試辦法選舉官吏 (2)推行監察制度
(3)分割相權,加強皇權 (4)分散地方官職權
A、(2)(4) B、(1)(3) C、(1)(2) D、(2)(3)
5 唐后期地方節度使耀武揚威 ,但北宋時文官卻榮耀顯赫。一文一武的地位變化說明必須( )
A 必須改革官僚機構 B 解決無權人浮于事
C 消除地方割據勢力 D 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6 隋唐與元朝在中央都設立了中書省,表述正確的是( )
A、 前者設六部管理財政,后者管理佛教事務
B、 前者草擬和頒發詔令,后者則是行政機構
C、 前者為加強皇權,后者為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控制
D、 前者標志集權制度成熟,后者標志集權制達到頂峰
7 回憶下列四幅圖,其中最能反映資本主義國家對中華民族危機加深的轉折點是( )
A鴉片戰爭后簽定《南京條約》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的圓明園殘跡
C甲午戰爭后〈〈馬關條約〉〉的簽字時情景
D八國聯軍侵華后統治者“結與國之歡心”
8 甲午中日戰爭引發的民族危機喚起了一部分先進分子的覺醒.最典型的是( )
A.維新變法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革命黨人集聚力量
D.留學國外浪潮興起
9 太平天國運動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其根源在于( )
A.中國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
B.它代表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水平
C.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
D.它屬于當時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部分
10 中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經受了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這兩次嚴重失敗是( )
A、 二七慘案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B、 大革命運動失敗和紅軍長征
C、 二七慘案和紅軍的長征 D、 大革命運動失敗和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11 1942年春,羅斯福總統說"假如沒有中國,??? ???有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它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敗俄國"其主要意思是說( )
A美國要繼續縱容日本 B日本正在擴大侵略活動
C美國要開始對日宣戰 D中國抗戰牽制了日本的侵略
12 1913年的一份歷史問卷測試表明在一些中小學孔子、孟子、顏淵等人備受崇拜,但孫中山只受到少數人的關注,這說明當時( )
A袁世凱為復辟宣揚儒學 B 孫中山革命脫離了群眾
C新舊思潮交替存在 D 中華民國名存實亡
13 "八七會議給了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這里“新的出路”是指( )
A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B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C開展土地革命 D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
14 回憶下列地圖,圖一 1929-1932農村革命根據地,圖二 華北
北解放后抗日據地。你認為從圖一活動地域轉移到圖二活動地域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上抗日的需要 B左傾錯誤的影響
C土地改革的擴大 D振奮抗日精神或協助正面戰場
15 2004年3月我國修改后的憲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此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這一變化所體現的精神是( )
A.個人利益服從公共利益 B.個人與公共利益相互作用
C.尊重和維護個人利益 D.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16 詩人余光中在《鄉愁》中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句蘊含的歷史信息是( )
A.渴望祖國統一 B.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
C.反對外來勢力 D.贊揚一國兩制
17.相對清政府屈辱外交而言,民國時期外交的變化是( )
①拒絕和約簽字 ②收回膠加灣 ③收回漢口英租界 ④收回臺灣、開羅會議 ⑤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8 馬克思說:“希臘的內部極盛是伯利克里的時代!彼鞒鋈绱伺袛嗟淖钪饕罁牵 )
A 保證民主政治的開放性 B 奴隸制經濟的新發展
C 文學藝術事業十分繁榮 D 女性公民能享受民主
19 西塞羅說:“法是一種自然的權利,是理智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義與非正義的標準。”古羅馬人提出的自然法則與下列哪一歷史因素無關( )
A 英國《權利法案》 B 美國《獨立宣言》
C 法國《拿破侖民法典》 D 日本《1889憲法》
20 雅典為保護公民利益,制約官員,曾經實行“陶氏放逐法”,把多數人確認為損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國外但不得動其財產。其中滲透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是( )
A 執政為民 B 民主集中 C 保護私產 D 加強監督
21 彌爾頓是17世紀英國著名的詩人、政論家。1649年他曾被克倫威爾聘為共和國外語秘書。1667年他完成了《失樂園》(該詩體現了詩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當時的形勢以及他的政治態度應該是( )
A.克倫威爾時期他主張軍事獨裁
B.英國革命前夕他主張限制王權
C.舊王朝復辟他反對封建專制
D.“光榮革命”后主張君主立憲
22 觀察圖片《美國1787年憲法的簽署》,從中可以看出美國獨立戰爭后面臨的體制上的嚴重問題是( )
A.殖民者卷土重來
B.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
C.松散的聯盟不能有效管理國家
D.大小州之間的矛盾
23 巴黎公社沒有敲響法國資本主義的喪鐘,這是因為( )
A法國資本主義處在上升時期 B普法戰爭失敗是暫時的
C民族矛盾轉化成了階級矛盾 D臨時政府腐敗和賣國失敗
24 十月革命直接推動了中國革命運動的發展,不符合這一論斷的是( )
A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 B中共提出民主革命綱領
C五四愛國運動發生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25 50年代,“四川金堂縣農民在分配土地”和“各地農民拿著土地證申請入社”,這兩種歷史事件反映出( )
A農村生產關系的不斷變化 B全國性土地改革完成
C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發展 D對私人工商業的改造
26 冷戰建立在美蘇兩國均勢基礎上。下列表述不準確是( )
A它避免了世界大戰的再度發生
B它使世界格局形成了多極化局面
C它造成了一些國家分裂和領土糾紛
D它也加劇了東西方國家的對峙
27 二戰后的西歐處
在兩極對峙的夾縫中,為此他們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實行改革發展經濟 B開始逐漸走向聯合
C參加北約組織 D接受美國的經濟援助
28 歐洲聯合,日本的崛起,不結盟的發展,中國的振興的最主要歷史意義是( )
A使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 B 嚴重地沖擊著兩極格局
C發展中國家活躍于國際政治舞臺 D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29 “八一九”事件事與愿違,它加速了蘇共的權力喪失和蘇聯解體的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 )
A蘇共已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B國內反對派和國外勢力的壓力
C蘇聯模式的僵化和阻攔
D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
30 柏林墻的拆除所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是( )
(1)促進東西德國人民自由往來 (2)德國再度完成統一
(3)東歐發生劇變 (4)冷戰局面徹底結束
A(1)(2)(3) B(2)(3)(4) C(2)(3) D(1)( 4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09856.html
相關閱讀: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