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高二歷學期寒假作業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逍遙右腦準備了高二歷學期寒假作業試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說明:

1.答題時請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校名、班級、姓名、座號、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

2.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請直接將第I卷選擇題的答案填入答題卷的表格相應位置內,交卷時只交答題卷。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

只有一項符合題意。)

1.有人說“儒家及老莊皆有政治思想……雖不相同,然皆從人民之觀點,以論政治。……唯法家從‘一夫’出發,基本上沖著平民而來”。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法家

A.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實行嚴刑峻法 B.宣傳天道與自然無為

C.要求以“禮”約束百姓 D.實行控制思想的“焚書坑儒”

2.一首陜北民歌這樣唱道:“老天爺爺你睜睜眼,下場大雨哥哥留一留!备柙~表達了中國傳

統文化中對“天”的敬重,這與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觀點有關的是

A. 君權神授 B. 三綱五常 C. 天人感應 D. 心外無物

3.某中學研究性學習課上,針對教師提出的“對比宋明理學和文藝復興的不同之處”,某學習小組得出下列四個結論,其中觀點正確的有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壓制個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農耕經濟為基礎,后者以工業經濟為基礎

③前者服務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務于新興的資產階級

④前者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后者遭到封建專制王權的壓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15世紀時梵蒂岡一個圖書管理員說:“過去稀有而索價上百金幣的書籍,現在只要二十

金幣,不論古今,罕有人類發明之重要堪與媲美。”這里說的“發明”是指

A.造紙技術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裝訂書籍

5.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了三幅圖片,依據下圖情景,據此判斷他的研究課題應是

A.古代舞蹈藝術的演變 B.京劇由元雜劇直接發展而來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變 D.古代戲曲藝術 的發展

6.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 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孫中山和張謇的選擇是當時中國社會迫切的需要

B.康有為的選擇是在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

C.都對清政府感到失望

D.都想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狀況

7.老師介紹下邊這幅古意盎然的書法藝術,內容以詞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學

討論其可能的時代。其中說法較為正確的是

A.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這有可能是商代的作品

B.這是甲骨文,但宋代對甲骨文并沒有認識,這有可能是民國

初年的作品

C.這是漢代的隸書,商代也沒有紙張,這有可能是漢代的作品

D.這是漢代的隸書,但漢代沒有發展出詞的文學形式,這有可能是宋代的作品

8.“建設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歲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經營地方人民之事業,及育幼、養老、濟貧、救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睋伺袛鄬O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主張為

A.將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 B.地方政府應享有高度自治權

C.解決以土地為核心的財富分配問題 D.建立福利社會

9.“改造中國、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孫中山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之后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時,歷史這樣回答他

A.“暫時放棄政治革命,先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壯大資產階級力量后卷土重來”

B.“繼續承認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在華利益,以尋求其更大更廣泛的幫助”

C.“采取更靈活的革命策略,爭取更多的軍閥倒向革命陣營,建立和鞏固政權”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廣大群眾之中,要聯合中國共產黨,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

10.毛澤東同志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同時還是文學家、藝術家。下列詩

句中含有其“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是

A.“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B.“宜將剩勇追窮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C.“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1.下圖所示郵票紀念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理論建設的主要貢獻是

①提出“一化三改”理論

②發表《論十大關系》

③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

④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有研究者認為,近代中國出現過五次大的留學熱潮、①②③處的初衷應該是

批次 留學時間 留學初衷

次 晚晴的留學熱潮 富國強兵

第二次 民國初期的留學熱潮 ①

第三次 國民政府時期的留學熱潮 科技救國

第四次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留學熱潮 ②

第五次 改革開放以后的留學熱潮 ③

A.實業救國、建設國家、創業立業 B.建設國家、實業救國、創業立業

C.建設國家、實業救國、富國強兵 D .實業救國、創業立業、建設國家

13. 1977年8月4日,鄧小平主持召開了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恢復中斷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復高考

①是“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 ②有利于社會的公平競爭

③有利于人才的選拔 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撥亂反正的重要標志之一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14.美國著名太空學者迪安說:“美國人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我們在太空中面對的將不僅僅是白藍紅旗幟(俄羅斯國旗),一條紅色巨龍正在太空軌道中升起!”這條“紅色巨龍”最有可能是指

A.“東方紅?l”號衛星 B.“神舟”五號載入飛船

C.“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D.“嫦娥一號”繞月衛星

15.2018年,鳳凰網為紀念某一歷史事件開設了專欄,其中標題有“九州生氣恃風雷,鯤鵬南徙啟帷幕”、“打破玉龍飛彩鳳,脫開金鎖走蛟龍”,“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歷史事件是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設立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

C.鄧小平南方談話 D.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6. 1955年,植物學家胡先?因為批評前蘇聯生物學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來與中科院負責人談話:“科學是科學,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對,我們沒有理由為李森科辯護,我們就向被批評的胡先?承認錯誤!毕铝姓f法正確的是

A.體現了“雙百”方針的精神 B.實現了思想路線上的撥亂反正

C.反映了學術問題政治化的要求 D.蘊含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

17.馬丁• 路德這樣描述他在奧古斯丁修道院塔樓的“福音體驗”:“我夜以繼日地思索‘上

帝公義’的問題,直到我看出它與‘義人必因信得生’的關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義’

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樂園的門大開,

讓我進入。圣經的一切話語有了新意義!瘪R丁路德“福音體驗”的重大意義在于

A.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B.是人類自我意識的次覺醒

C.使人們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

D.使宗教神權、專制王權和貴族特權遭到沉重打擊

18. 下列有關兄弟倆的一組漫畫 反映了一個特殊的現象,最能對此進行解釋的科學理論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定律 B.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論 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19. 下面漫畫《進步與退步》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書寫工具的進步導致了書寫質量的下降

B.計算機的使用減弱了文字的作用

C.計算機 的應用給傳統文化帶來沖擊

D.傳播手段的進步導致了傳統媒體的衰退

20.《2018》是一部關于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它講述在2018年世界末日到來時,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該片投資超過兩億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上映,首映當天全球票房就已達到兩億美元。這說明電影藝術

A.滲透了大國的強權意識和價值觀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純粹是投機商人贏利性商業炒作 D.能夠喚起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思考

21.有同學以“改變時空的發明”為標題,繪制一張表格,列出交通運輸、電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方面的重要發明成果。下表中比較全面反映主題內容的一組是:

A 火車 輪船 汽車 相對論

B 蒸汽機 電報 電燈 電車

C 電動機 電影 電視 電腦

D 飛機 電話 電報 互聯網

22.圖l、圖2、圖3是不同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下列對這三幅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

A.圖l所示經濟結構形成于工業革命之后

B.當今世界正在形成圖2所示經濟結構

C.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圖3這種經濟結構逐步形成

D.促成從圖1到圖3經濟結構的變化的根源是生產技術的進步

23.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一項自然科學的巨大成就,也對人類社會的政治和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影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①成為歐洲啟蒙運動批判專制統治的思想武器

②成為西方國家進一步擴張侵略的“理論依據”

③成為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張的思想淵源

④成為近 代中華民族覺醒.奮發圖強的思想動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學校舉辦一次文藝活動,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來校演講,講題包括:歌德的詩歌創作、拜

倫與希臘獨立運動、雨果的小說藝術等,還安排了一個音樂會,由鋼琴家表演一場“貝多芬

之夜”。這次文化活動的主題,應當定為

A. 啟蒙運動的學術 B.印象派的文化風格

C.浪漫主義的文藝 D.后現代主義的藝術

第II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25題13分,26題12分,27題13分,28 題14分,共52分。)

25.(13分)思想文化的內涵及其傳播手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你們不能只追求榮譽和享樂,要知道,知識才是美德!銈儾灰舷胫麄兊娜松砗拓敭a,而首先要改善你們的心靈。”……“天賦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經過教育而學會了他們應當怎樣做人的話,就能成為良最有用的人。”

??蘇格拉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應該避免把權力委托給一個人、

幾個人,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為此,提出一條原則,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用權力來約束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政體,其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鳩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蘇格拉底對古典人文主義內涵的拓展,并說明拓展的主要目的。(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兩幅美術作品所體現的共同特點。(2分)指出兩幅美術作品的作者和康有為宣傳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處,(2分)分析產生這種相似之處的共同因素。(2分)

(3)材料三體現了孟德斯鳩的什么思想學說?結合所學,指出這一時期的反封建與材料二美術作品產生時期的反封建有哪些發展?(3分)

26.(12分)某中學為活躍校園文化,舉辦了中外文化展覽。現摘錄其中的部分展覽,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相關問題。

展覽一 中外名畫鑒賞

王維詩意畫圖軸 畢加索《格爾尼卡》

(1)結合所學知識,用簡潔的語言給以上兩幅名畫配上核心解說詞。(要求:每幅名畫的解說詞不得少于兩點,否則不能得分。)(4分)

展覽二 中外文學薈萃

(2)文學作品往往是一個時代社會存在的反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部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4分)

展覽三 中外思想集錦

(3)材料四中的兩位思想家主張的最主要的共同之處是什么?(2分)從歷史作用的角度談談這兩種思想的不同之處。(2分)

27.(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顧炎武說“自古以來,小人之無忌憚,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贄”。

??《日知錄》卷一八

材料二:李贄著作“皆狂悖乖謬,非圣無法”,“排擊孔子,別立褒貶,凡千古相傳之善惡,無不顛倒易位,尤為罪不容誅”。

??禮科給事中張問達彈劾李贄上疏

材料三 在啟蒙時代,中國形象變為了啟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啟蒙思想家普遍認為,用道德治理國家是中國的一大特征。道德與宗教、法律、禮儀風俗融為一體,成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國家因而長治久安。

??據韋克呂耶斯《論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文學中對中國現實的取舍》和許明龍《18世紀法國思想家論中國的德治》

材料四 魯迅對孔子及儒學的評論

評 論 出 典

評孔子 “孔丘先生確是偉大,生在巫鬼勢力如此旺盛的時代,偏不肯隨俗談鬼神。”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孔墨都不滿于現狀,要加以改革! 《三閑集•流氓的變遷》

“孔夫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所捧起來的,是那些權勢者和想做權勢者們的圣人”。 《且介亭雜文•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評儒學 (儒學是)“為了治民眾者,即權勢者設想的方法! 《且介亭雜文•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儒學)“是著眼于歷代封建帝王賴以維護其統治的儒家的傳統??精神‘麻痹術’” 《墳•春末閑談》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李贄有哪些“叛圣”、“非圣”、“排擊孔子,別立褒貶”的觀點?(4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李贄思想與傳統儒學的關系。(1分)

(2)材料三中的“中國形象”是什么? 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說明啟蒙思想家將“中國形象”作為武器的目的。(4分)

(3)根據材料四,指出 魯迅對孔子與儒學的態度有何不同?(2分)

(4)古今中外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各有不同,對此,我們有何認識? (2分)

28.(14分)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國走過艱難的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很多人認為,這場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我則認為,中國

傳統社會向近代文明的轉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經開始。

??裴鈺《改變中國》

材料二 他們認為中國擅長的是道,西方擅長的是器。中國原來也包括器的,但是后來這套科學技術“器”的研究沒有被重視,失傳了,傳到西方去了!覀儸F在又向西方學習,學的即是我們傳過去的東西,中國古已有之,傳到西方,現在“天將器還中國”,我們又學習,這是合理的,必要的。

??《晚清??政治與文化》

材料三 這三十年來,有一個名詞在國內幾乎做到了無上尊嚴的地位;無論懂與不懂的

人,無論守舊與維新的人,都不公然對它表示輕視或戲侮的態度,那個名詞就是“科學”。

??胡適《(科學與人生觀)序》(1923年)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很多人認為,這場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其依據是什

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者裴鈺為什么認為中國的近代文明是從明朝中后期開始的?(6分)

(2)材料二中的“道”、“器”分別是指什么?(2分)結合所學 知識分析“天將器

還中國,我們又學習,這是合理的”在當時的歷史影響。(2分)

(3)結合史實,說明“這三十年來”民族資產階級是如何學習和利用“科學”來促進

中國社會進步的?(4分)

  【導語】逍遙右腦整理《高二地理知識點: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2》,以及最全的高考備考資料,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文綜、理綜復習學習資料,復習講義、聽力材料、作文素材,歷年真題試題下載及答案解析,完備的資料庫為廣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備考參考。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俪嗟赖蛪簬В阂驗闊崃ψ饔眯纬,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坌棚L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流:


 、迾O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邩O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饕苿臃较颍壕捅卑肭蚨裕笾率窍募颈币,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215809.html

相關閱讀: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