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40題1-16班學生做,每題1.5分,共60分。1-50題17-20班學生做,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錯選均不得分。)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圖,完成2—4題。2.綜合考慮緯度、地形、氣候等因素,四大區域太陽年輻射總量最大的是 ( ) A.a B.b C.c D.d3.c區從東往西,植被依次為 ( )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綠洲—草原 D.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4. 造成c區植被變化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異造成的 B.熱量差異造成的 C.地形差異造成的 D.人類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5.下列區域具有明確邊界的是A.干濕地區 B.行政區 C.熱量帶 D.自然帶 科學家觀測研究表明,近30年來我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據此回答~題。.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獲取,主要采用了( )A.遙感(RS) B.全球定位系統(GPS)C.地理信息系統(GIS) D.數字地球7.對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全球定位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C.遙感技術 D.地理信息技術.GIS不僅可以像傳統地圖一樣,解決與“地點”“狀況”有關的查詢,而且能進行趨勢分析、復雜的“模式分析”和用“虛擬模擬”進行預測性分析。2010年3月23日發生在西藏林芝察隅的森林火災全部撲滅。將GIS用來監測森林火災,可以( )A.用來分析、判斷引起火災的原因B.預測森林火災的發生地點C.預測森林火災所造成的后果D.及時知道火災地點、范圍,以便于及時分析火勢蔓延方向,制訂滅火方案.關于數字地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數字地球是數字化的地球 數字地球已能滿足人類目前的需要 數字地球的最大特征是虛擬現實 數字地球采取集中方式存儲信息A.B.C. D.我國是荒漠化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呼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應對荒漠化挑戰。各方應切實履行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提高自身應對干旱、防治荒漠化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據此回答~1題。.下列現象不屬于荒漠化范疇的是A. 沙質荒漠化 B.石質荒漠化C.次生鹽漬化 D.過度開墾化.關于我國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成因,敘述正確的是 A.是人類過度的經濟活動和潛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產物B.是簡單的荒漠擴張過程C.氣候因素,特別是降雨量的變化,影響荒漠化進程D.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形成的17.制約圖示區域城鎮分布及城鎮人口規模的主導因素是A.C.熱量條件及農作物產量 D.水資源分布及數量18.圖示區域內,與古代相比,當代A.C.交通線離山地更遠 D.山地森林覆蓋率更低19.圖示區域城鎮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A.森林破壞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20.下列荒漠化問題與所對應的地區,正確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鹽漬化 B.西南喀斯特地區——紅漠化C.西北干旱地區——沙漠化 D.黃淮海地區——石漠化讀下圖“七個省級行政單位某種植被面積占全國該種植被面積的比例圖”,回答21—22題:21.該植被最有可能是A.針葉林 B.苔原 C.硬葉林 D.草原22.該植被分布區最普遍的環境問題是A.土地沙化 B.固體廢棄物污染 C.酸雨 D.臭氧層破壞23.水源的多少決定了綠洲的人口和農田規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當,在西北干旱氣候條件下,可能出現的荒漠化現象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巖 D.次生鹽漬化讀“亞寒帶針葉林、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礦質養分循環模式圖”,回答~題。25.與乙森林系統相比,甲森林系統的A.生物體儲存的養分少 B.落葉層儲存的養分多C.土壤中儲存的養分少 D.系統整體的物流量大.全球的乙森林系統主要分布在A.非洲大陸 B.大洋洲 C.亞歐大陸 D.南美洲風力發電前景廣闊,但風力發電場占地較多。下圖是“我國風能資源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題。.關于我國風能資源分布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地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B.乙地有效風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離冬季風源地近,地表平坦 C.我國風能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不均衡性 D.丙地有效風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遠離海洋.據調查,甲地風能資源利用前景優于丁地,其原因是 A.甲地氣溫年較差比丁地小 B.甲地有效風能密度比丁地大 C.甲地人均土地資源比丁地多 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32.有關該省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我國東部地區,緊靠京津唐地區B.地處我國西部地區,向東近鄰西安、咸陽等工業中心C.地處我國中部地區,向東鄰近京津唐地區 D.地處我國西部地區,向西近鄰西安、咸陽等工業中心33.關于圖中a處煤炭基地敘述正確的是( )A.是世界少有、國內罕見的優質主焦煤B.是全國極為寶貴的低硫、低灰、高發熱量優質動力煤C.直接將a處煤炭運至沿海港口的鐵路線是焦兗日線 D.該煤炭基地目前已基本枯竭,不具開采價值 34.有關該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省有發展電解鋁工業的資源條件和能源條件B.該省經濟發展的關鍵是提高煤炭銷售價格C.該省逐步形成了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D.煤炭工業是該省目前經濟的核心部門35.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設過程中,為保證能源基地高效、有序地運轉,要重點加強建設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6.山西省能源基地經濟發展的關鍵是( )A.加強原煤的生產和輸出B.優化產業結構,延長煤炭的生產鏈 C.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D.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植被37.山西省煤炭綜合利用的明顯成效是 ( )①改善了環境質量 、谔岣吡嗣禾康母郊觾r值③使產業結構多元化 ④減輕了交通運輸負擔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如下圖表示世界能源消費構成的變化。讀圖,回答~題。.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氣、水電和核電B.石油、天然氣、煤、水電和核電C.天然氣、石油、煤、水電和核電D.煤、水電和核電、石油、天然氣.下列對于能源③的說法正確的是( )A.正在建設以新疆為中心的能源基地B.不再是我國消費比重最大的能源C.因為①的消費量越來越大,③的市場逐步變小,應減少其產量D.變③能源的直接輸出為輸出火電可提高經濟效益.下列關于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設條件的評價正確的是( )A.臨黃河,水運條件便利,有利于原煤輸出B.山西煤炭不適合通過黃河外運C.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的煤炭外運網已逐步形成D.加強坑口電站建設和煉焦業,既可提高經濟效益,又有利于當地環境保護讀以下兩個區域略圖,回答1~2題。1.兩區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溫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C.水資源豐富D.重化工業基地2.針對區域突出的環境問題,兩區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樹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發展新興產業C.完善交通,建設水運網 D.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下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帶的主要分布區,據圖回答~題。 43.在下圖所示的幾種氣溫年內變化和年降水總量情況中,與該自然帶相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該自然帶在A地區分布的原因主要是A.沿岸暖流經過和迎風坡對氣流的抬升B.背風坡氣流下沉現象顯著C.西南信風影響D.沿岸臺風活動頻繁、降水較多.目前,圖示自然帶植被的面積正在大幅度減小,這導致的后果是A.自然災害減少 B.全球降水增加C.雪線高度上升 D.產生厄爾尼諾現象讀美國田納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圖和流域內甲地降水量與氣溫變化圖,回答6~7題。6.下列有關田納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美國的中部地區B.河流上游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C.氣候類型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D.降水季節變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較多7.為了雨季蓄洪,甲地區防洪水庫留出庫容較為合理的時間為( )A.9~10月 B.11~12月C.1~2月 D.4~5月.田納西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成因組合,不正確的是( )A.土地退化——長期高強度地種植棉花B.植被破壞——礦山開采和冶煉、擴大耕地面積C.酸雨污染——煉銅企業大量排放含硫廢氣D.沙丁魚減少——河流建水庫,沒有修建過魚道,影響了沙丁魚的洄游產卵我國的黃河流域存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其中水土流失是頭號問題。因此,我國也加強了黃河流域的綜合治理。讀黃河流域水系圖,聯系課本所學的河流的綜合開發,回答~49.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條件是( )A.黃河流域流程長B.黃河流經地區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C.黃河流經地區降水少,而且不均勻,暴雨不集中D.黃河流經地區毀林開荒、破壞植被現象嚴重.課本中提到的田納西河流域出現的生態問題,你認為同黃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土地退化 B.植被破壞C.水質污染 D.都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第ⅠⅠ卷(選擇題)(1).在甲圖中,寫出山脈的名稱:A、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在甲圖中,寫出平原的名稱: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3)乙圖所示的是我國 平原地區,氣候類型為 。(4)從土地利用方面比較甲.乙兩地,完成下表。地區土壤類型耕地類型人均耕地水平甲高乙低(5).對東北商品糧基地建設有利的自然條件(答2點)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甘肅省白銀市會寧五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29929.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