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曾子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注意事項: 1.本次考試分第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頁。 2.請把第卷的答案連同自己的姓名、班級、學校、考號涂寫在答題上。 3. 滿分100分;時間l00分鐘。第卷(選擇題共50分)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回答1~2題。1.這四大區域的劃分指標是A.積溫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D.年太陽輻射量的多少2.有關于這四大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A.區域界線是明確的 B.區域內部整體性突出C.區域之間差異性突出D.四大區域是相互聯系的回答~題。.圖示反映了區域的A.整體性B.差異性.穩定性.開放性4.圖中區域發展水平差異最可能的原因是A.兩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 B.兩區域語言的差異C.兩區域人種分布的差異 D.兩區域領導人的差異 D.農業都以種植業為主右圖為中國三大自然區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決定中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基本因素是 A.氣候和植被 .地貌和氣候 C.植被和土壤 D.水文和地貌大體與圖中P線相吻合的一月平均氣溫等溫線和年降水量線的數值分別為 A.℃ 800mm B.4℃800mm C.℃ 400mm D.4℃ 400m 9、下列有關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〢.區域內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區域劃分的指標一般都是綜合性的,按單一指標劃分的區域很少C.區域劃分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了解區域內部特征D.區域是按一定指標在地理環境差異的基礎上劃分出的一定范圍的地理空間10、既屬于東部季風區.又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上的地貌單元有 ( ) A.塔里木盆地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華北平原11、從東部季風區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再到青藏高寒區 ( ) ①區域面積依次減少,人口比重依次減小 ②冬季氣溫逐漸升高,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③人類活動漸次減弱,自然生態變化逐漸減少 ④土壤發育程度降低,生物種類由多到少再到較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據此回12~13題。12.不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問題的是 A.環境污染嚴重 B.產業結構單一 C.失業率高 D.城市化進程合理化13.資源枯竭型城市尋找新出路,下列舉措不正確的是 A.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 B.禁止開采煤炭、石油,積極尋找替代性環保能源 C.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D、大力發展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產業14.表中各類濕地面積變化幅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是 A.河渠、水田、海涂、水庫坑塘 .水庫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C.河渠、水庫坑塘、海涂、水田 D.水田、河渠、水庫坑塘、海涂.與2000年相比,2004年該區域 A.水鳥棲息地減少 B.物種多樣性有所減少 .濕地面積減少 D.生態環境有所改善23.圖中顯示,工業CO2排放量大于50億噸的大洲主要是( )A.亞洲 B.歐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24.190多個國家的代表和科學家齊聚印尼巴厘島,共商氣候變化問題,最符合可持續發展的( )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階段性原則25.全球變暖可能導致的影響是( )A.生物多樣性必然增加 B.我國1月份0°C等溫線經過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C.各地農作物產量都會大幅度減少 D.臺灣島的面積可能會比現在小 曾子學校2013—2014學年度上學期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 理 試 題 第Ⅱ卷 (非選擇題50分)26、讀甲、乙兩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比較甲、乙兩區域中的平原地區優勢農產品的差異。(分)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甲乙(2)圖中甲區域農業的發展與乙區域相比,有哪些區位優勢和不足?(4分)(3)A、C兩區域面臨的主要問題分別是什么?解決的措施分別有哪些?(分)(1)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簡述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帶來的主要危害。對黃土高原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應在右圖中a、、d三處采取不同措施,與下列治理措施相適應的地點分別是:修筑梯田;修建淤地壩;平整土地 (3)下圖為黃土高原地區由于植被遭到破壞后出現的惡性循環簡圖,請將下列內容的數碼代號填圖中相應的空格中:①水土流失加劇②洪水災害增多③土壤肥力下降(4)簡要分析黃土高原地區產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材料二:右圖表示的是三江平原地區土壤質量的變化。(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耕地面積 ,沼澤面積 ,這種變化會使氣候變得 。(3分)(2)結合材料二,三江平原地區土壤質量與開墾年限的關系是什么?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3)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試分析其農業發展的區位條件。(7分)29、讀下列資料和洞庭湖水系變遷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材料一:洞庭湖水系變遷圖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積非常嚴重,到20世紀末,面積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幾條線”,大片濕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澇災害日趨嚴重。近50年來,洞庭湖經歷了35次水災,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洪水接二連三地肆虐洞庭湖兩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損失近500億元。近幾十年來,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劇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億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億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億立方米。(1)根據材料說明洞庭湖發生了什么變化?產生了哪些生態問題?(3分)(2)引起該現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有哪些?(5分)(3)要改變這種狀況,當前應采取哪些主要措施?(3分) 曾子學校高二地理上學期期中考試 參 考 答 案 一、選擇題:(共50分,每小題2分)二、綜合題(共50分)26、(14分)( 每空1分,共4分每空填對一種作物即可,有填錯的作物不得分)區域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麥、玉米甜菜、大豆等 (1)耕地土層變薄,土壤養分流失,耕地質量下降,導致單產降低(1分);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直接或間接誘發、加劇自然災害 (1分);使大量泥沙匯入黃河,含沙量劇增。大量泥沙在下游河床淤積,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河,威脅生命財產安全(1分)29、(11分) (1)水域面積大幅度減少(1分) 洞庭湖調蓄功能降低 (1分)洪澇災害嚴重 (1分) (2)自然原因;暴雨、長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積(2分) 人為原因;①長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1分)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1分) ②人類大規模圍湖造田,使湖底縮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1分) (3)長江上游植樹造林、退田還湖、退耕還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3分)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曾子學校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30230.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