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A】考試時間:分鐘 命題人:王棟紅 滿分:100分說明: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班級、考號、座位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側面相應的空格內。2.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上,收卷時只交答題卷。一、單項選擇題:(共50小題,每小題1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關于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區域是客觀存在的B.區域的邊界是明確地C.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D.劃分區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標相同2.下列關于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都位于平原地區 ②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③都位于第三階梯 ④雨熱同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3、符合長江三角洲土地條件特點的是:( )A.水稻土是生產力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較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國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4,有關我國南方和北方人民生活方面的比較,錯誤的是:( )A.南方居民多以大米為主食,北方居民則以面食為主B.北方過去農村住房多就地取土,用土坯壘墻,南方舊式居民的建筑材料多用磚瓦,竹木C.南方房屋的層高比北方小,屋頂坡度也比北方小D."南船北馬"是我國傳統交通地理的顯著特色5、我國煤炭主產區煤炭外運主要采取輸煤和輸電相結合的形式。輸電就是將煤炭為電力,再通過電網輸送,這種做法對當地的不利影響是A.氣候變暖降水減少B.產業結構更加單一C.當地就業機會減少D.加重當地大氣污染6、A.雨熱同期 B.全年干旱少雨C.降水季節變化小 D.冬季南北熱量條件相差不大7.下列各組地域單元中,按照同一類指標進行歸類的是A.熱帶、溫帶、寒帶 B.濕潤地區、低緯度地區、江南丘陵C.黃河流域、東南丘陵、干旱地區 D.廣東省、廣州市、云貴高原8.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距海洋遠 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對水汽的阻隔作用 緯度位置偏高A. B. C. D.9.東北地區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區,但是農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優勢B.降水較多、氣候濕潤的優勢C.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 D.暖流的影響30. 我國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規律敘述正確的是A.氣溫 B.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C.地從西向東表現為平原—高原山地 D.河流量從北向南依次增大A. B..D.下列地區中,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是A.東北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聚落的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下列地區和當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A.西雙版納——竹樓B.江南地區——尖頂屋C.陜北延安——窯洞D.云貴高原——蒙古包.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 ①冬小麥與春小麥主要產區的分界線 ②農區畜牧業與牧區畜牧業的分界線、蹪駶檯^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④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分界線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3.東部季風區中,跨地勢兩級階梯,且地區間水分條件差異顯著的自然地區是( ) A.東南地區 B.華中地區 C.華北地區 D.東北地區.下列傳統民居各對應的分布地域不正確的是( )A.蒙古包——呼倫貝爾草原B.架空支撐的房屋——青藏高原C.平頂屋——塔里木盆地D.白色墻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下圖為中國地理四大區域圖。讀圖,回答7~9題。.有關四大區域農業發展主要制約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a——旱澇災害 B.b——土壤肥力C.c——水源 D.d——低溫.d地區種植農作物單產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A.二氧化碳濃度高 B.氣溫高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降水量適中.有關b與之間大致界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凇、鄞盒←溑c冬小麥種植區 ④濕潤區與干旱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9.三個經濟地帶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差別是( )A.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B.自然資源和產業結構的配置C.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D.經濟發展速度和產業結構的配置.關于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部經濟地帶和東部季風區的范圍是基本吻合的B.西部經濟地帶位于青藏高原上C.重慶直轄市屬于東部經濟地帶 D.三個經濟地帶是依照我國自然條件的差異及自然資源的地域分布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劃分的.有關海洋對人類活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沒有階段性B.在航海技術落后的階段,人們重視海洋資源的利用C.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海洋成為人們交往的通道,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超過內陸D.隨著技術的進步,海洋資源開發的領域大為擴展,但深海錳礦還沒有開始采掘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和畜牧業基地。結合所學知識,回答57~58題。.該地區農牧業生產所需水源主要來自A.湖泊水B.咸水淡化C.大氣降水D.冰雪融水.該地區種植棉花的有利條件是A.光照充足B.水源豐富C.科技發達D.勞動力豐富讀“我國西氣東輸主干管線工程示意圖”,回答17~20題。44.西氣東輸管道線路的走向所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A.地形類型 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 D.交通線路.西氣東輸管道經過煤炭豐富的陜晉,其主要目的是( )A.解決該地區供能不足的矛盾B.調整該地區產業結構C.該地區煤氣產量大,氣源多D.改善該地區城市大氣質量.西氣東輸管道跨越黃河、長江各幾次( )A.3次、1次 B.2次、1次C.2次、2次 D.1次、1次.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能積極地推動新疆及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B.加速改善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并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C.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的矛盾D.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沿管線各自然帶大致呈垂直地帶性分布下圖表示某產業在世界上的遷移過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23~25題。.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A.軟件制造 B.玩具制造C.汽車工業 D.石化工業.導致該產業轉移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原料 B.技術C.交通運輸 D.勞動力價格.產業轉移的根本原因是( )A.轉移污染物 B.尋求企業發展最優區位C.擴大企業影響力 D.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二、單項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51、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秦嶺淮河作為自然分界線是明確的,無過渡性B.所劃分的區可進一步劃分C.線北的地區降水都在800mm以下D.秦嶺??淮河與行政區邊界重合52.我國柴達木盆地主要景觀特征是A.荒漠廣布 B.稻花飄香 C.黑土廣闊 D.河道縱橫53.內蒙古高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華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小麥生產基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重要的水稻生產基地。這些不同農業生產地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條件差異 B.政策導向影響C.水熱條件差異 D.飲食習慣影響讀“珠三角與周邊地區區域合作示意圖” 54.關于圖中箭頭代表的含義,表述正確的是 A.實線箭頭代表資源和能源 B.實線箭頭代表技術和資金 C.虛線箭頭代表資源和技術 D.虛線箭頭代表能源和資金55.珠三角石化企業向粵西轉移帶來的可能影響有 A.大量公司總部向粵西地區轉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 C.減輕珠三角地區的環境壓力 D.大量廉價勞動力向珠三角地區轉移56.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人地矛盾最劇烈的時期是 A.采獵時代 B.農業時代 C.工業時代 D.后工業時代57.我國南方地區以水田農業為主,北方地區以旱地農業為主,西北地區發展畜牧業。形成這種生產活動地域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熱量58.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塔里木盆地農業生產的優勢條件是A.光照充足 B.熱量豐富 C.降水豐沛 D.土壤肥沃59.下列能源消費中,基本沒有碳排放的是A.沼氣和煤炭 B.天然氣和地熱能C.核能和石油 D.風能和太陽能60.廣東人經常喝涼茶,四川人喜歡吃麻辣。形成這種飲食習慣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植被B.土壤C.氣候D.地形61.某大型肉食品加工企業將生產基地由廣東遷往湖南,是因為湖南A.氣候適宜 B.水質優良 C.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 D.原材料豐富、廉價62.南水北調工程對華北平原的影響主要有A.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 B.改善生態環境質量C.削減污水排放量 D.增加水能裝機容量63.下列四個區域與其農業發展方向匹配合理的是A.東北平原——開墾沼澤地 B.東南丘陵——發展茶園果園C.華北平原——發展水稻種植 D.橫斷山區——發展垂直農業64.下列關于我國不同地區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A.西南地區地質災害嚴重B.東北地區酸雨危害嚴重C.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D.華南地區土壤鹽堿化嚴重65A.勞動力數量多 B.礦產資源豐富 C.能源價格低廉 D.對外聯系便捷66.下列屬于發達國家向海外轉移的產業有( )A.技術密集型 。.勞動力密集型 。.資源密集型 。.知識密集型67.廣東省東莞市南開實驗學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初考試地理(理)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92529.html
相關閱讀:高二地理下冊第一單元人口與環境單元測試題
廣東省東莞四校2015-2016學年高二上期中聯考試題(地理)
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協作體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理)試題(無
高二地理下冊期末備考模擬綜合測試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