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上)高二級期中考試地 理本試卷分選擇題和綜合題兩部分,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另發的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1.右圖中反映出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是A.對區域發展條件的影響 B.對區域發展方向的影響C.對區域發展水平的影響 D.對區域發展潛力的影響2.海南島濕熱的氣候條件在開發早期成為區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如今,人們利用這獨特的氣候資源,把海南島建成為我國冬季蔬菜供應基地。這說明A.不同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不同的 B.自然環境條件差異影響區域發展 C.區域具有差異性 D.區域具有可變性3.下列課題中,主要應用GIS進行研究的有①近50年某省糧食總產量與人均產量變化趨勢分析? ②近20年來,某市市區人口分布變化特征與城市建設相關性分析? ③某市郊區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業結構變化特征分析? ④某市市區主要道路交叉點交通流量狀況分析及公交線路、站點分布的方案設計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農牧交錯帶是生態系統較為脆弱的地區。讀“我國農牧交錯帶分布范圍圖”,完成4~5題。4.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區沙塵暴的是A.加強天氣預報 B.改變農業生產結構C.發展耐旱農作物 D.全面種草,發展畜牧業5.b地區生態環境易遭到破壞的主要自然原因是①位于板塊交界地帶,多地震 ②毀林開荒,粗放耕作、廴丝谠鲩L速度過快 ④處于西南季風區,降水多且雨季集中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對人類來說,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全球面積最大的雨林,發揮著巨大的生態效益,但近些年卻遭到嚴重破壞。據此回答6~7題。6.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是因為A.能夠吸納和調節大量降水B.深刻影響著地球大氣中的碳氧平衡C.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D.能涵養水源,凈化水質7.熱帶雨林對當地水循環的影響主要表現為A.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來源,是當地水循環的重要環節B.大量水汽被帶離了雨林地區,減少了當地的降水C.水循環水汽主要來自海洋,跟熱帶雨林沒有關系D.熱帶雨林能儲存大量的水分,會減少當地的水循環下圖是“山西省某地煤炭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示意圖”。讀圖完成第8~9題。8.該地生產結構的變化,其社會經濟效益表現在A.增強交通運輸的壓力 B.提高煤炭生產的產量C.促進產業結構的轉移 D.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9.該地生產結構變化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實現廢棄物的零排放 B.減緩當地氣候變暖的趨勢C.不會對當地大氣、水造成污染 D.加劇當地水資源的短缺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是國際上小流域綜合開發與治理的成功典范,讀“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圖”,據此完成10~11題。10.田納西河流域A.地形平坦開闊B.水能資源豐富C.氣候炎熱干燥D.礦產資源貧乏11.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的核心是A.梯級開發 B.灌溉發電C.提高水質 D.環境建設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結構和農業用地結構餅狀圖”。對比分析回答12~13題。12.造成該地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過度開墾B.過度放牧C.過度圍墾D.過度養殖13.該地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于A.緩坡退耕,發展大牧場放牧業 B.修建梯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態環境 D.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立體農業讀圖,完成第14~15題。14.關于該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城市化與工業化呈同步增長趨勢 ②階段Ⅰ城市化進程速度比階段Ⅱ快③該國可能屬于發達國家 ④階段Ⅱ工業化促進了城市化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15.階段Ⅲ,該國新增就業機會主要來自①資金密集型產業 、诩夹g密集型產業 ③資源密集型產業 、墁F化服務業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讀東北地區土地利用示意圖,回答16~17題。16.甲、乙、丙適宜布局的農業生產類型分別是A.草地、林地、耕地 B.畜牧業、種植業、林業 C.林地、耕地、草地 D.林業、畜牧業、種植業17.目前,東北地區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A.黃壤土層淺薄,土壤貧瘠 B.大面積開發沼澤,破壞濕地生態C.水土流失嚴重,泥漠化面積擴大 D.人口增長迅速,人均耕地面積少讀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發展圖(圖中黑圓圈代表城市),回答18~20題:18.由甲圖到乙圖變化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此過程稱為城市化 B.在此過程中城市數量減少 C.此過程中城市占地面積減少 D.此過程中城市人口比重下降19.圖示過程對地理環境產生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城市降水會逐漸減少 B.城市環境污染加劇 C.城市地表水下滲更迅速 D.城市“溫室效應”減弱20.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系是A.城市化不利于工業化 B.城市化限制工業化 C.城市化與工業化無關 D.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促進我國的黃河流域存在著嚴重的生態問題,其中水土流失是頭號問題。因此,我國也加強了對黃河流域的綜合治理。讀“黃河流域水系圖”,聯系課本所學的河流的綜合開發知識,回答以下3題。21.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是 A.黃河流域流程長 B.黃河流經地區植被少,地表?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C.黃河流經地區降水少,而且不均勻,暴雨不集中D.黃河流經地區毀林開荒、植被破壞嚴重22.教材中提到的田納西河流域出現的生態問題,你認為與黃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土地退化 B.植被破壞 C.水質污染 D.都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23.田納西河流域綜合治理措施,對于黃河流域的綜合治理有借鑒意義的地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防洪 B.發電,提高水質 C.土地合理利用 D.可以防洪、發電、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沒有提高水質陜西榆林地區“烏金(煤)遍地”,資源非常豐富。但在5年前,該地“村村點火,處處冒煙”,被人們戲稱為“黑三角”。據此回答24~25題。24.在資源開發初期,當地適合發展A.食品工業 B.高耗能工業C.農產品加工工業 D.高新技術工業25.近年來,該地區逐漸形成圖示的發展模式。有關該模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效益 B.增大了生產規模,延長了產業鏈C.加強了對當地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D.擴大了污染范圍和污染物的來源第二部分 綜合題(共50分)二、綜合題(共50分)26.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的南部,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全長2486千米。是中國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產基地。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6分)材料一: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漫卷風沙埋河道,欲哭無淚哀胡楊”是塔里木河下游斷流、干涸近30年的真實寫照。2001年,國務院批復《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下面是一些具體做法:上游:實施老灌區節水防滲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個山區水庫。中游:修建近800千米的堤防,以減少每年因決口而浪費的10多億立方米的河水。下游:跨流域調水,主要是由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綠色走廊輸水。2002年,塔里木河實施了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開始征收水費。材料二:塔里木河流域圖(1)塔里木河流域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征是 ,其生態環境脆弱的表現為 。(2)塔里木河流域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是: ,其主要的人為原因是: 、 、 、 、 。(3)簡述對塔里木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措施?27.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得益于優惠政策而迅速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地區之一。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4分)材料一:麻涌鎮地處珠江入?凇V州市與東莞市的交界處,以麻涌為中心,一小時即可到達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約11萬,其中外來人口3萬多。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依托港口優勢,引進外資企業近200家,經濟建設取得飛速發展。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交通及區域分布圖(1)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進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得益于豐富的 資源、政策和僑鄉的優勢,以及龐大的 ,發展起 型產業。(2)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進程的第二個階段,主要發展 產業,麻涌鎮將建設成外向型工業新城,根據材料分析其發展的優勢條件?(3)簡述珠江三廣東省實驗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93238.html
相關閱讀:黑龍江省哈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地理)
安徽省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湖南省長沙市第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學業檢測地理
北京市東城區(南片)高二12月會考模擬地理試題(WORD版)
2016年高二上學期寒假地理復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