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練習高二歷史2015.11(測試時間: 90分鐘)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 下列屬于雅典民主政治確立的原因的是①工商業者的政治要求 ②山多地少封閉式的農耕經濟③平民與貴族間的斗爭 ④小國寡民和獨立的城邦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2. 有學者認為,“解負令”是梭倫改革的核心。這是因為“解負令”A.剝奪了氏族貴族的特權 B.鞏固了雅典的公民群體C.維持了商品經濟的規則 D.滿足了平民的政治要求3.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五百人議事會,比梭倫改革中的四百人議事會進步在A.成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 B.鼓勵了普通公民積極參政C.實際上執掌了最高統治權 D.削弱了貴族的血緣政治特權4. 在古希臘,“創造了一種平衡的等級體系,其中人人都享有某些權力”的政治家是A.梭倫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柏拉圖5. 古希臘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其中講到:“在我們這里,每一個人所關心的,不僅是他自己的事務,而且也關心國家的事務”!耙粋不關心政治的人,我們不說他是一個只注重自己事務的人,而說他根本沒有事務。”對這兩句話的準確理解是 A.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權利 B.鼓勵公民積極參政 C.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 D.不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將被放逐6.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家園。關于智者學派與蘇格拉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他們關注的中心問題都是人和人類社會B.智者學派關注自然,蘇格拉底強調人的理性C.智者學派提出知識就是美德D.蘇格拉底認為世間一切好壞優劣都取決于人的感覺7.蘇格拉底反對雅典“輪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張讓“那個知道的人”去統治。下列著作進一步闡發了這一思想的是 A.《理想國》 B.《十日談》 C.《路易十四時代》 D.《純粹理性批判》8.漫畫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學問題。右圖中的哲學家可能是A.柏拉圖 B.普羅泰戈拉C.蘇格拉底 D.亞里士多德9.《民法大全》認為:“羅馬人民所適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一部分是全人類共同的法律。”羅馬帝國制定“全人類共同的法律”主要是為了協調A.羅馬帝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B.羅馬平民與貴族的關系C.羅馬人與被征服民族的關系D.羅馬公民與奴隸的關系10.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格曾說:“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和平,最為持久的征服。”下列說法全面體現了以上觀點的是 A.在羅馬帝國征服擴張過程中羅馬法律所起的作用最大 B.《民法大全》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成文法 C.羅馬法使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利益得到保護 D.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1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說:“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睂@句話理解準確的是 A.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據 C.法律可以消除社會矛盾 D.法律是治國重要手段之一12.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和古代羅馬成文法形成的共同的政治基礎是A.公民社會的現實 B.商品經濟的要求C.民主政治的傳統 D.民主機構的設立13.在世界歷史上,首次出現“南北美洲和東歐(包括西伯利亞)生產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亞洲提供各種奢侈品,西歐則指揮這些全球性活動”這種現象的背景是A.新航路開辟加強了各大洲聯系 B.近代自然科學在歐洲產生 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D.工業革命在世界的擴展14.17世紀初,一位在華的歐洲人說,“大西近海一國,每歲所入(美洲白銀),亦不下數百萬,有識者曰:敝地實受多銀之害,金銀愈多,而貨愈貴也。”對材料的解讀正確的是①“大西近海一國”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國”指葡萄牙③當時的歐洲發生了商業革命 ④這種現象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 明朝中后期,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農作物經由呂宋(今菲律賓)傳入中國,出產于美洲的白銀也大量流入中國。為開通美洲到呂宋航路做出貢獻的航海家是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16. 人文主義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核心是A.開始以人作為學術研究的核心 B.反對宗教神權對人性的束縛C.主張以世俗政權取代神權統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權威17. 日本學者認為,1540-1610年間,世界科學技術的中心在意大利。這個時期意大利科技發展的主要條件是A. 新航路開辟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B. 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C.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D.意大利是當時世界最富有地區18. 歌德在評述某人的學說時寫道:“自古以來沒有這樣天翻地覆地把人類意識倒轉過來。因為若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無數古人相信的事物將成為一場空了,誰還相信伊甸的樂園、贊美的頌歌和宗教的故事呢。”歌德稱頌的人是A.哥倫布 B.牛頓 C.哥白尼 D.達爾文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創作的特點是A. 以宗教題材弘揚人性之美 B. 以抨擊教會的腐敗為創作主題C.注重鮮明的色彩和夸張的形式 D.以浪漫主義為其創作風格20.首先提出“塑造基督徒品性的是個人的信仰,而不是羅馬教皇和宗教議會”的思想家是A.托馬斯?阿奎那 B.伏爾泰 C.馬丁?路德 D.加爾文21.“一個人怎樣才是義的,那就是惟獨因信”。在該思想的影響下①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被削弱 ②德意志出現德文版《圣經》③教徒反對事功和繁瑣的教儀 ④西歐的世俗王權逐漸衰落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2. 馬丁?路德說:“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這種主張 A.否認了羅馬教會存在的合法性 B.否定了羅馬教會的精神權威C.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有利于歐洲民族國家的發展23.宗教改革中的下列主張,直接推動歐洲各國民族文化發展的是 A.簡化宗教儀式 B.世俗國家的權力高于教會的權力C.信仰即可得救 D.每個人都可閱讀和解釋《圣經》24.“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迷信、偏私、特權和壓迫,必將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義,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剝奪的人權所排斥。”恩格斯此段話贊揚的是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科學社會主義25.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著作是 A.《純粹理性批判》 B.《政府論》C.《社會契約論》 D.《論法的精神》26. 美國紐約是世界著名城市,在歷史上其名稱幾經變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紐約市(City of New York)。這樣變化是因為A.“無敵艦隊”的覆滅 B.“航海條例”引發戰爭的結果C.英法七年戰爭結束 D. 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27.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反抗專制統治的過程中,英國革命曾有一個階段背離了出發點,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觀點的史實是A.查理一世解散議會,實行無議會統治 B.克倫威爾解散議會,建立護國公政體C.議會發動政變,擁立威廉和瑪麗 D.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王權28.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我從不為議會所困擾,但我事事都得與我的內閣商量并獲得內閣的支持!边@是因為①內閣成員集體負責 ②內閣不必對議會負責③首相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 ④內閣首相對國王負責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29.關于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描述正確的是A.責任內閣制度最終在英國確立 B. 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上議院席位C. 更多英國民眾獲得選民資格 D. 議會最終取得了征稅的權力30.《□□革命史》中寫道:“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群眾暴政的侵犯!蔽闹械摹酢鯌撎钌 A.法國 B.英國 C.美國 D.德國31.兩黨政治是美國政治的重要特色。歷史上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峙格局最終形成是在A .18世紀90年代 B. 19世紀30年代C .19世紀50年代中期 D.19世紀末20世紀初32.在費城制憲會議上,富蘭克林曾說,我們知道第一個總統會是個好人,可是誰知道后面會選出什么家伙來呢?出于這種擔憂,各州代表對美國政體進行的設計是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大權 B.州政府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擁有自治權C.立法、行政、司法三權獨立平等,互相制約 D.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2分)33. (8分)文藝復興時期,不可能也不應當區分古代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因為他們是合二為一的。(1) 閱讀地圖回答以下問題: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商業中心逐漸從 轉移到 (填寫相應的字母)。(2分)(2)依據所學知識,說明“古代世界”和“人的發現”分別指什么?分析二者之間的聯系。(6分)34.(22分)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亞里士多德說:“每個人都是貪婪自私的,對待貪婪自私的人我們無法用道德來完成約束,我們必須要靠法治,因此,法治就是為了防惡。”“當北京市重點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40232.html
相關閱讀: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