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遼寧省沈陽二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題 Word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沈陽二中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15屆)歷史試題說明:1.測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 2.客觀題涂在答題紙上,主觀題答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第Ⅰ卷 客觀題(共60分)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孔子象征著什么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觀念,還是一種財富”在中國,如果有人用這樣一個問題去問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會千差萬別,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試題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屬于孔子思想精華內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無類維護周禮,貴賤有序 B. C. D.2、戰國時期有人認為:“嚴家無悍虜,而慈母有敗子。”由此,他主張治國應該 A.民貴君輕 B.無為而治 C.兼愛非攻 D.嚴刑峻法 3、唐太宗在總結其治國經驗時,提出“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的理念,同時又認為“夫安人寧國,惟在于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朕所以押情損欲,克己自勵耳”。唐太宗的治國經驗體現了中國古代哪些學派的主張A.儒家、道家 B.儒家、法家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4、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說:漢武帝“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技之士, 咸得自效”。司馬遷認為漢武帝實行的文化政策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博采百家,綜合利用 C.文化專制政策 D.任各種學派自由傳播5、某學者認為,經過數百年的斗爭,“儒”“佛”“道”終于形成一種調和局面(見下圖)。 該學者意在說明A.三教合流的實質是學派的合流 B.儒、道、佛有學派和宗教之分C.佛教、道教難登大雅之堂 D.儒、道、佛的合流乃大勢所趨 6、王陽明在一首《示諸生詩》中說:“爾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但致良知成德業,漫從故紙費精神。”這說明他主張 A. 通過學習古代典籍以增長知識 B.要向外部世界探尋真知識 C.人的是非善惡來自固有的本性 D.探求知識要敢于向人求問7、明朝后期的李贄被稱為“離經叛道”的思想家。對這里“離經叛道”的準確理解應該是 A.徹底否定孔孟之道 B.倡導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學說 D.挑戰正統儒學權威8、明清之際,出現了有別于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之外的實學(或新儒學)思潮,下列主張反映了這一新思潮的是 A.“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B.“同植綱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 C.“崇實黜虛”“廢虛求實” D.“天理之正,人心之安”9、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具體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名稱。下列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節氣反映四季變化與中國傳統農業密切相關 B. 節氣體現了國家的“重農抑商”政策C.節氣影響著中國人的生產與生活 D. 節氣體現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的進步10、某書云中國的“印刷術用于傳播古老的觀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藥加固的是皇帝的統治,  而不是正在出現的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針除鄭和用于著名的遠航外,并不像西方人 那樣用于世界范圍的探險、貿易和帝國的建立”。該書作者旨在說明中國的四大發明   A.對西方科技產生了爆炸性影響    B.未能推進中國社會根本性的變革  C.指南針被鄭和用于著名的遠航    D.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面貌和狀態11、與西方相比,中國古代雖是建筑、水利、機械、紡織大國,但物理成就不多;作為發明 造紙術、火藥的國家,可化學并不突出;農業技術高度發達,而生物學理論卻相當薄弱。這反映了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是①具有較強的經驗性 ②重視實用技術 ③缺乏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 ④注重以實驗事實為根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下面兩幅東、西方繪畫作品的共同點是南宋 馬遠《踏歌圖》 日出?印象 A.準確客觀地描繪物像 B.注重表達畫家的主觀感受 C.運用抽象夸張的手法 D.注重光與色的明度差別13、“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這是對下列哪一藝術門類的評價 A.書法 B.中國畫 C.文學 D.戲曲 14、“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個人手執牛尾跳舞的樣子,后來加上“舛”(雙腳形),強調雙腳配合雙手和樂曲有節奏地跳躍。這說明漢字 A.演變總趨勢是由簡到繁 B.以圖畫文字為基礎逐步演變發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構成 D.講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韻意趣 15、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曾感嘆說:“唐人詩歌,其于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 無避隱�!奔词鼓切胺峭忾g所應知”的宮闈秘聞,詩人“反復極言”“上之人亦不以為 罪”“今之詩人”則絕不敢如此。這段論述說明了 A.唐朝詩人熱衷于描寫宮廷秘史 B.唐朝詩歌空前繁榮 C.開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發展 D.詩人受人尊重的原因16、湯顯祖1550~1616和莎士比亞1564—1616)堪稱世界戲劇界的兩座豐碑,他們同時出現在東半球的中國和西半球的英國《牡丹亭》與《羅密歐與朱麗葉》分別是其代表作,以下這兩部作品的個性解放封建專制統治加強資本主義經濟程度發展推動思想解放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與科學 C.金錢與權力 D.法律與宗教信仰18、普羅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像什么東西。有許多東西我們認識不了的,問題是晦澀的,人生是短促的”。對此言論內涵的理解,準確的是人要在自己的靈魂中發現神 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類自己 慨嘆人生短暫認識有限 A.把高度的科學觀察、分析和巧妙的藝術構思結合在一起 B.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圍廣闊而又登峰造極的成就 C.實現了文藝復興時代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想 D.在藝術與科學領域都是新時代的巨人21、有人說:“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種國教??羅馬天主教,不信奉國教者就被戴上一頂持異端邪說的帽子,這種氣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獨立。宗教改革運動以后,許多不同的國 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則,思索其他學說也比以前安全了�!边@里主要強調的是 A.宗教改革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實現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D.宗教改革維護了資產階級利益22、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狄德羅說:“沒有一個人從自然得到了支配別人的權利。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的個體,都 有享受自由的權利�!眱扇酥鲝埖南嗤幨� A.人人享有言論自由 B.寬容他人 C.保障人的自然權利 D.敬畏自然 2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張:“要尋求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能夠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來防御和保護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富;而同時又使每一個與全體相聯合的個人只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樣自由�!边@一主張屬于  A.天賦人權說              B.三權分立說    C.人民主權說             D.社會契約論24、歷史學家們認為,歐洲近代早期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極大地促    進了精神層面現代化的進程。這四場運動的共同之處是  A.促使人類自立、自覺、自信意識的形成    B.摧毀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鎖  C.使宗教寬容主張被廣泛接受    D.確保了代議制的逐步建立25、弗洛伊德說:“人類的自我觀念在科學發展的沖擊下,受到兩次重大打擊。第一次是地球中心說破除……第二次是生物學研究,把人類貶到‘我們都是動物界的子民’,剝奪了人自以為是的尊貴地位�!痹斐蛇@兩次“打擊”的人物分別是  A.哥白尼、達爾文           B.伽利略、赫胥黎  C.牛頓、達爾文           D.愛因斯坦、赫胥黎 26、英國數學家懷特海在《科學與近代世界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現代主義  D.印象畫派28、近代中國著名思想家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贊揚“不設君位”“不立王侯”的瑞士   為“西土桃花源”,又在《皇朝經世文編》中說“今必本夫古”。由此可見  A.魏源主張在中國建立西方議會民主制度  B.受西方沖擊,魏源的思想搖擺不定  C.魏源羨慕西方議會民主制度,但對傳統制度繼續抱有信心  D.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9、“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進一步沖破了傳統“華夷之辨”的保守觀點。下列材料可以體現“中體西用”這一進步思想的是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A.進化和革命的思想 B.中體西用的觀點 C.廢除君主制的要求 D.還政于民的主張32、《孫中山選集》下卷載“因此吾人欲證實民族主義實為健全之反帝國主義,則當努力于贊助國內各種平民階級之組織,以發揚國民之能力。蓋惟國民黨與民眾深切結合之后,中國民族之真正自由與獨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孫中山民族主義觀是用暴力手段推翻滿洲貴族的專制統治 改變清政遼寧省沈陽二中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試題 Word版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54557.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