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學年高二年級10月第一次階段段測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5小題,共70分)1. 一戰以后,主要戰勝國如英國、美國、法國、日本在全球范圍內調整列強關系和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形成了帝國主義的新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B.一戰中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C.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D.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2.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的標志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專政B.希特勒任總理后,德國走上獨裁和擴張道路C.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放手擴軍備戰D.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3. 觀察下邊漫畫,該漫畫( )A.譏諷了英國的均勢政策 B.諷刺了英法的綏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會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當時的主要矛盾4. 既是一戰的戰勝國,又參加了巴黎和會,但最終未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的國家有( )①中國、诿绹、廴毡尽、芊▏鳤.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西方大國推行綏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竭力避免戰爭,維護既得利益B.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的欲望C.打擊進步勢力,維護資本主義D.贏得備戰的有利時機,準備與法西斯斗爭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有關的是 ( ) ① 德日法西斯專政建立 ②意大利法西斯專政建立 ③國際聯盟成立 ④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日本代表團對歐洲事務很少開口,故被稱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沒有資格介入歐洲事務 B.無力與歐洲列強爭奪霸權C.專注亞洲事務及其利益 D.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辭令 )A.日德蘭海戰 B.凡爾登戰役 C.索姆河戰役 D.馬恩河戰役9. 下列帝國主義國家屬于同盟國集團的是①德國②奧匈帝國③法國④意大利⑤英國( )A. B. C. D.10. 20世紀初,列強為所謂“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島嶼屬地和島嶼領地的權利”而簽訂的國際條約是( )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 C.《五國海軍條約》 D.《四國條約》 11. 下圖所示武器,首次使用于 )A.馬恩河戰役 B.凡爾登戰役C.索姆河戰役 D.日德蘭海戰“一戰”中處于兩線作戰的國家有( )①英國、诜▏、鄱韲、艿聡、輮W匈帝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③④⑤ D.④⑤一戰成為一系列新技術發展的催化劑,許多技術受到重視,下列技術中是在一戰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是( )①化工技術發展、谏a流程和生產管理改進、壅訌妼λ饺私洕母深A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③ )A.英法參戰后 B.俄國參戰后 C.德國參戰后 D.美國參戰后15.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勢力日益猖獗,納粹黨為打擊、迫害德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制造了臭名昭著的( 。〢.珍珠港事件 B.薩拉熱窩事件 C.反猶狂潮 D.國會縱火案16. 華盛頓會議上的哪一條約的簽定有利于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地位( )A.《四國條約》 B.《限制海軍軍備條約》C.《九國公約》 。.《國際盟約》17. 1923年法、比兩國占領魯爾的借口是( )A.德國采取多種方式對抗法國B.魯爾地區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C.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D.德國政府的消極抵抗政策觀察下面漫畫,日本在巴黎和會上能夠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關鍵因素是 ) A.中國的五四運動激怒了帝國主義列強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國的支持C.日本在和會上不插手歐洲的事務D.德國主動請求和會把山東交給日本2015年5月北約仍持續炮擊利比亞,但德國與法國意見不完全一致,德國堅持不參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兩國是死對頭,法德在“一戰”后繼續進行較量,而此時雙方較量的焦點之一是( )A.海軍軍備 B.陸軍數量C.賠款 D.鐵路 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的形成,就其實質而言說明了 ) A.英法俄與德意奧雙方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已成為列強的主要矛盾C.歐洲列強在為各自利益相互勾結D.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日趨激烈《凡爾賽和約》最能體現英國愿望的是關于 )A.領土問題的規定 B.殖民地問題的規定C.軍事問題的規定 D.賠款問題的規定美國總統威爾遜將國聯盟約稱作“兄弟和友愛的憲章”。能夠說明這一觀點的有 )①蘇俄及德、奧被吸收為國聯會員國 ②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③規定和平解決國際爭端、芤幎▽饠闹趁竦貙嵭形谓y治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0世紀30年代中期,丘吉爾在英國議會中主張:“建立武裝的國際聯盟,爭取盡可能多的國家參加,以英法兩國為核心,反對潛在的侵略者!边@里的“侵略者”是指 )A.共產國際 B.蘇聯C.法西斯國家 D.殖民地國家 )A、對抗法俄集團的軍事威脅B、出于爭奪巴爾干半島的需要C、同法國爭奪突尼斯的斗爭失敗D、抗衡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25. 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及建立后, 世界上主要國家對這一新的國際秩序感受各不共同。有人概括這么幾種不同的狀況 ( )①先悲后喜的獲勝者 ②得勝得利不得勢的衰敗者 ③得勝得利的寢食難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獨者。以下對此表述準確的是 A.①是美國, ②是德國 B.③是法國, ④是蘇俄(聯) C.②是德國, ③是英國 D.①是蘇俄(聯), ④是美國26. 華盛頓會議結束時, 美國總統沃倫?哈定 )①拆散英日同盟 ②重新瓜分德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 ③美國海軍力量獲得與英國同等的地位 ④重新確立“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對華政策原則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7. 下列不屬于同盟國集團失敗原因的是( )A經濟實力處于優勢 B施里芬計劃戰略失誤C國內社會危機嚴重 D國際力量對比弱于對手 28. “當會議桌上發生爭論時, 德國總是在開口前把一支左輪手槍擺在桌面上!边@反映德國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 )A.極端民族主義盛行 B.軍國主義盛行 C.崇尚和平 D.強權政治29. 1919年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致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備忘錄中曾說: “我想象不到將來有比這更能引起戰爭的原因: 已明確證實自己數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強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 居然被一群小國所包圍, 這些國家中的多數從來就沒能為自己建立過穩定的政府, 而每個國家中又都存在著大批吵著要與他們的祖國統一的德意志人!眲诤?喬治講這段話的最主要目的是 )A.警告美國不要插手歐洲事務 B.否定美國有關民族自決的提議C.聯合美國提防德國的再度崛起 D.不要過分削弱德國 )A、德奧締結同盟條約 B、意大利加入德奧同盟C、三國協約的建立 D、法俄締結軍事協定31. 一戰后, 美、英、日三國在遠東與太平洋地區激烈爭奪霸權, 掀起海軍軍備競賽, 以下具有暫時緩與這一矛盾作用的國際條約是( ) A、《凡爾賽與約》 B、《四國條約》 C、《五國海軍條約》 D、《九國公約》32. 以下對首次世界大戰的評述不準確的是 ( ) A.資本主義文明受到巨大挑戰 B.為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提供時機C.民族主義引起人們的重新審視 D.維護歐洲傳統國際格局33. 華盛頓會議后, 美國國務卿休斯說: “多虧這個條約, 對華‘門戶開放’終于實現。”這個“條約”是( ) A.《四國公約》 B. 《五國海軍條約》 C.《九國公約》 D.《凡爾賽與約》34. 德國法西斯勢力攫取政權的順序是(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 借“國會縱火案”取締異黨 納粹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A. B.C. D.35. 一戰后, 德國外長西蒙斯說: “必須對敵人的策略有所估計。敵人當中, 一些人想擠牛的奶, 另一些人想割牛的頭”。根據史實分析割牛頭者對德的策略是( )A.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國, 以便確立其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B.采取綏靖政策 C.扶植德國 D.防止德國東山再起二、非選擇題(共2題,30分)36.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歐洲各國,戰爭爆發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熱的態度歡迎它的到來,這是人所共知的。對他們來說,戰爭脫離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興奮和刺激,為國家而戰被認為是崇高的理想……無論對英國人、法國人還是對德國人來說,戰爭就是保衛和強化國家,在當時沒有比這更好的思想觀念了……在這一階段,戰爭的經濟成本尚未得到重視,強調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價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戰爭當作短期現象考慮,沒有想到它將可能從根本上變革各國的社會和國際的秩序。與當初的期待相違,戰爭經過數個月不但沒有終結,反而又持續了一年、兩年,由此開始了超越以往的對戰爭的意義和目標的認真的探討!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國家認為進行戰爭是國家的正當權利。在此基礎上,國際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張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提出交戰規則以及關于戰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軍事必要外財產不應受到損害等原則。這些原則后來被西方國家普遍接受;卮穑海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一戰爆發前期西方民眾與國家對戰爭的看法。 (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格老秀斯對戰爭的主張,結合所學知識促成其思想變化產生的原因及歷史意義。(11分) 37. 19世紀末, 美國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爭奪世界霸權。閱讀以下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柏林, 1917年1月19日, 德國外交大臣給德國駐墨西哥大使的密令: 2月初我們將實施無限制潛水艇戰。浙江省江山實驗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10月第一次階段性測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65589.html
相關閱讀: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