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將所選答案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在答題表的相應空格中。)1.《漢書?藝文志序》載:“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習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在這里,班固說的是A.秦末漢初時期儒、道諸說沉渣泛起B.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C.東漢末年以后儒、釋、道三家合流的出現 D.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思想混亂局面2、《史記?商君列傳》中關于商鞅說服秦孝公變法記載“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 …“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逼渲嘘P于“帝道、王道、霸道”對應的思想分別是(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道家、法家 D.儒家、法家、墨家7.關于16世紀的宗教改革,有人曾這樣比喻:教會原本是教徒與上帝的接線員,于是借助這個電信壟斷地位大發橫財。自此之后,人人自帶直撥上帝的熱線了。材料A.主張廢除教階制度與宗教儀式 B.否定信仰上帝C.宣揚《圣經》至高無上 D.挑戰教會權威、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的傳播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爆發,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國,而17世紀中國思想家的思想影響卻遠未能達到這一步。產生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思想家們的思想產生的時間較早 B.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法國 C.當時中國的科技水平遠遠落后于法國 D當時中國思想家們沒對未來社會提出政治設想A.此書是指顧炎武的《日知錄》 B.其議論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權C.其觀點與西方啟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對近代民主思潮的興起有一定影響11.盧梭認為:“自從人類察覺到一個人具有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長。”這段話表明盧梭認識到了A. 財產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 B. 專制統治致使人民貧困和遭受奴役C. 爭奪食物是人類沖突的重要原因 D. 奴役與貧困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12、明清(前期)時期的科技文化大多反映了商品經濟和君主專制制度衰落的時代特征,下列事實并不順應時代特征的是( )A.黃宗羲:“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C.宋應星:“此書(按:《天工開物》)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D.明末,一官員奏:“蜀昔有沃野之稱……近為五府者什七,軍屯者什二,民間者什一而已。”數學天文歷法氣象地學化學農學機械水利輕工兵器項數2225259257788造成上述表中所列主要情況的根本原因是A.重農抑商政策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業發達 D.農耕經濟14.16.A.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 B.使人類徹底擺脫神學的束縛C.促進了人類的思想解放 D.使人類開始關注現實世界20.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產生嚴重的危機。宗教真理之金同那個盛裝它的古老破舊的錢袋一起丟棄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這主要是由于A.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與“上帝直接對話“ B.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否定生物“神創說“ C.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理論,擺脫神學對科學的束縛 D.赫胥黎創立人猿同祖論,否定“上帝造人說”21.“這一發現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決定了物理學的發展。要是沒有這一發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毕铝杏嘘P“這一發現”的表述,錯誤的是A.有助于解釋光電效應 B.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發展C.揭示了時空的本質屬性 D.促進了人們深入認識微觀世界22.“在科學上,沒有哪個理論能夠得到完全的‘證明’,當它出現時,總是有待進一步檢驗和審視。正是這一不斷自我糾錯與完善的特性,使科學成為人類理解自然機制最為嚴謹最為有效的手段!毕铝惺穼嵎显撜撌龅氖洽購膩喞锼苟嗟聦W說到自由落體定律 ②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③從萬有引力定律到電磁感應理論 ④從量子理論到光電效應的成功解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3.彼得.蓋伊在其著作中寫道:“對成千上萬知道它的人和的觀察家來說,在1760~1800年之間,生活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瘋狂地追求發明”。這種精神可能出現在A.法國 B.英國 C.德國 D.美國24.諾貝爾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寫道:“假設一位古希臘人能被奇跡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國,他或她會發現許多熟悉的事物。不過,如果希臘人再晚兩個世紀被送來,就會發現,自己宛如置身于一個‘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認識,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種假設的主要歷史依據是A.工業社會形成與發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長 C.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 D.各國間交往密切25.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電氣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1929年地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電子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電氣時代進入電子時代,由此證明A.科技革命是擺脫社會危機的根本出路 B.經濟危機的爆發是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C.科技是社會形態更替的根本標志 D.科技創新能夠推動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6題16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6分,共50分。)26..28、(1分)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產物,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結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世紀,歐洲新興資產階級的不斷壯大和思想解放潮流催生了科學的不斷發展,牛頓創立的理論更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上海版高一歷史下冊《宇宙探險》材料二:讀圖 圖一 中國造紙術傳播示意圖 圖二 英國工業革命成果擴展示意圖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性成就時間國家新科學技術時間國家新科學技術1945美國原子彈爆炸1969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1946美國電子計算機誕生1972美國重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1957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1997英國利用體細胞培養克隆羊“多利”成功請回答:(1)材料一中牛頓創立的理論是指什么?(分)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理論產生的主要歷史條件(背景)。(4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傳播對人類文明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4分) (3)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發生了怎樣的轉移?(3分)從科技中心的轉移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分)江西省興國縣將軍中學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 暫缺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95811.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
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