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當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
理解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
探究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國際共產主義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談話法,分析法和歸納對比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新的社會實踐需要新的理論,新的理論指導新的社會實踐。學習老一輩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甘愿奉獻的高尚品格
【重點難點】: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2、鄧小平理論的地位
【知識梳理】
一、鄧小平理論
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簡表
時間內 容精髓及指導意義
醞釀
產生
發展
走向成熟并形成體系
2、、科學內涵:① 是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② 是對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
③ 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④ 是開創和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的旗幟
3、主要內容:① 關于發展道路,強調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② 關于真理標準,肯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③ 關于發展階段,作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
④ 關于根本任務,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⑤ 關于發展動力,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⑥ 關于外部條件,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⑦ 關于政治保障,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⑧ 關于發展戰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步驟和目標
⑨ 關于和平統一,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
⑩ 關于教育發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⑾關于科技地位,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⑿ 關于判斷各項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提出“三個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⒀ 關于計劃與市場,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4、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① (提供思想基礎)
② (提供經驗條件)
③ (推動事業發展)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國際形勢的變化
國內形勢
2、基本內容:①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
②始終代表
③始終代表
3、關系:“三個代表”是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基礎
靈魂和先導
本質和歸宿
4、精神實質
(1)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關鍵在于與時俱進。
(2)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樣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本質在執政為民。
(3)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
5、歷史地位
理論來源:是對 繼承與發展
理論價值:是 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
指導意義:是新世紀實現 的強大思想武器。
【知識拓展】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區別
解決的問題思想精髓重大作用
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延伸探究】
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總結20世紀的中國革命進程時說:“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請回答:
(1)20世紀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分別是指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8018.html
相關閱讀: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