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教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教案
課標要求:
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3、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4、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孫中山——三民主義
毛澤東——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鄧小平理論
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
一、孫中山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三民主義的?三民主義的內容有哪些?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帶給中國革命怎樣的影響?
1、背景:(1)鴉片戰爭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先進的中國人提出的不同救國主張相繼失敗。
(3)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并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同盟會成立的時間、地點綱領分別是什么?)
2、三民主義——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
三民主義十六字綱領含義局限性
民族主義
(民族革命)
(前提)驅逐韃虜
恢復中華推翻清政府
民族獨立沒有明確反帝
民權主義
(政治革命)
(核心)創立民國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沒有將整個封建地主作為斗爭對象
民生主義
(社會革命)
(發展補充)平均地權核定地價 土地國有不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群眾基礎.
3、孫中山是如何發展三民主義的?
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新
民族主義
反對滿洲貴族統治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
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新”在反 帝
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
建立國民的政府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新”在強調普遍平
,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等的民權;反帝反封
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 相結合
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
平均地權(后來提出耕“新”在更關注農
者有其田)節制資本 民和工人
(控制私人資本)
4、如何評價新舊三民主義
舊三民主義的評價:
積極性 :
①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②三民主義代表資產階級利益,反映人民要求、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
局限性: ① 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帝要求
② 沒有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綱領
新三民主義的評價:
新三民主義仍然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國民革命時期的旗幟。
二、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及歷史作用:
①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②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
——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
2、解決主要問題:中國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3、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4、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的第一次飛躍
階段主要著作主要內容形成階段
中共創建-大革命
1921-1927《中國社會狀況分析》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分析中國革命的對象、革命的領導者、同盟軍開始形成
土地革命
1927-193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等初步形成
抗日戰爭
1937-1945《論持久戰》
《論聯合政府》
《新民主主義論》革命分為兩步走,明確闡述新民主主義的概念成熟、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確立為指導思想
解放戰爭
1945-1949《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轉變的一系列問題,人民民主專政—豐富馬克思的國家學說
豐富和發展
過渡時期
1949-1956 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問題
建設時期
1956-1966《論十大關系》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報告》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三、鄧小平理論
1、解決的主要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2、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3、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開始形成: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打破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工作中心的轉移、改革開放、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初步形成:
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概念并第一次對其做出系統的闡述。
(3).成熟:
南方講話:理論體系成熟并形成。
十四大:做出了新的概括,成為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
十五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
四、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
1、解決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2、精髓: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鞏固練習
1、完成下列表格
解決的問題精髓作用
毛澤東思想
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鄧小平理論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使中國人民富起來(旗幟、支柱)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進一步……;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向小康社會邁進(指導思想、旗幟)
2、完成下列表格
形成背景成熟階段確立為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
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改造建設時期 抗日戰爭 七大
鄧小平理論建設社會主義階段
南方講話
十五大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與教訓 十六大
十六大
3、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報告中總結20世紀的中國革命進程時說:“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的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請回答:
(1)20世紀中國經歷的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分別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2)與時俱進、理論創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點,試分析舉例說明。
答:孫中山總結了革命失敗的教訓,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實現了第1次國共合作。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并以和平的方式實現了社會主義改造。鄧小平總結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3)三位偉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偉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國、建國、強國的道路,是振興中華、振興國家的道路。
4、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本質特征是(C)
A.一脈相承且與時俱進 B.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C.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D.中共集體智慧的結晶
5、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在(A)
A.20世紀90年代末 B.20世紀70年代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8243.html

相關閱讀: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