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要求: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重點:1、掌握中國古代各個歷史時期的科技發明和發現
2、文學特色:先秦-《詩經》和楚辭,兩漢-賦,唐朝-詩歌,宋元-詞曲,明清-小說。
3、掌握唐朝詩歌繁榮、兩宋詞繁盛、明清小說蓬勃發展的原因。
4、認識文學是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其發展、繁榮又是以經濟、政治為基礎的。
第8課 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知識結構:
一 科技發明和發現
1、 特 點:
數量多、領域廣、水平高(多項世界領先)、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
2 、表 現:
四大發明、數學、天文、醫學等
3 、發展階段:
先秦---元代:成就大、世界領先、新發明新發現多
自明清以后:主要是總結前人成果,發展相對緩慢
4 、自明清以后科技相對緩慢的原因:
①中 國:
a 封建社會步入晚期,矛盾尖銳;
b資本主義雖有萌芽,但封建經濟和封建專 制主義嚴重阻礙其發展;
c 為加強統治,統治者紛紛采取強化君主專制措施;
d思想上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禁錮人們思想,經常采取閉關鎖國政策
②西 方:資本主義萌芽后,迅速發展,積極對外擴張,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此起彼伏,反封建斗爭頻頻開展,科學領域掀起重視實踐,崇尚科學和理性的思潮,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
5、中國古代科技與近代西方科技的簡單比較:
①中國古代科技:重視實用,重視經驗的總結,典型的如四大發明
②近代西方科技:重視理論創新,重視規律探索,如萬有引力定律等。
6、影響科技發明的因素:
社會穩定與否、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思想因素、民族融合與對外交流等
第9課 輝煌燦爛的文學
二、文學
1、《詩經》和楚辭:
(1)《詩經》:(主要為我國古代北方民歌)
地位: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儒家經典(五經)之一。
內容:收錄西周-春秋的三百多首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特點: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句;內容古樸,現實感強。
(2)楚辭: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
楚辭: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創作的一種新詩歌體裁,亦稱“騷體”。
特點:采用楚國方言,句式靈活,易于表達情感。
《離騷》:屈原的長詩,楚辭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我國古代文學“風”、“騷”并舉,“風”指國風,即指《詩經》,“騷”指《離騷》,分別代表了我國古代文學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種不同風格。)
2、漢賦:兩漢盛行,以楚辭為基礎創造出的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特點:辭藻華麗,手法夸張,內容豐富,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
代表作: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東漢張衡《二京賦》。
3、唐詩: (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黃金時期)
(1)唐朝詩歌繁榮的原因:(從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考慮)
①國家統一、國力強盛; ②國內外文化交流頻繁;
③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舉以詩賦為主。
(2)唐詩成就:(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各自的代表人物等)
4、宋詞:(詞,又稱長短句,唐代出現,兩宋繁榮)
(1)宋代詞繁盛的原因:(從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方面考慮 )
①商業發展,城市繁榮,市民增加; ②適應市民生活需要;
③兩宋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
(2)宋詞代表人物(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
5、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宋代興起)(繁盛、衰落原因、認識)
特點: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比詞更為生動活潑
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散曲:《秋思》)
元雜劇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元雜劇四大悲。宏P漢卿《竇娥冤》、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
元雜劇四大愛情。和鯇嵏Α段鲙洝、關漢卿《拜月亭》、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
6、明清小說: (練習冊第29頁)
(1)中國古代小說發展過程:
魏晉南北朝——興起(志怪小說)
唐朝——(傳奇,情節曲折離奇的短篇小說,適合市民欣賞)
宋代——(話本,把中國小說創作推到一個新階段,為后來小說的繁榮奠定基礎)
明清——空前繁榮
(2)明清小說蓬勃發展的原因:(從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方面考慮 )
①封建專制越來越強化,封建社會走向衰落; ②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③市民階層擴大,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
(3)明清小說成就:(四大長篇古典名著、文言短篇小說集和諷刺小說 )
10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課標要求:
1、概述漢字、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
2、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重點:掌握漢字的演變,書法、繪畫成就,京劇形成發展的過程。
知識結構:
一、漢字和書法藝術
1、漢字的發展演變:
(1)起源:圖畫
(2)演變過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
(商朝時甲骨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文字走向成熟)
(3)演變趨勢:由繁到簡
2、書法:
(1)發展階段:自發階段——————自覺階段
(2)功能:實用功能、審美功能
(3)三種書體的特點、成就:(教材P46-47頁)
書體特 點功能書法家及其代表作
楷書筆畫詳備、結構嚴整實用
功能[魏]鐘繇、 [東晉]王羲之
[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
草書筆畫簡約、勾連不斷,流暢、縱情審美
功能[東晉]王羲之、王獻之
[唐]張旭、懷素
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審美
實用[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北宋]蘇軾、 [元]趙孟?、 [明]文征明
二、繪畫藝術
時 期特 點代表人物及作品
先秦時期由萌芽走向成熟,人物畫為主《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
秦漢時期門類豐富壁畫《夫婦飲宴圖》、馬王堆漢墓帛畫
魏晉南北朝士大夫活躍于畫壇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隋唐時期中國繪畫的高峰展子虔《游春圖》、
閻立本《步輦圖》、《歷代帝王圖》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兩宋時期全面發展,宮廷畫活躍,風俗畫出現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成就最突出(文人畫特點)王冕《墨梅圖》、徐渭《牡丹蕉石圖》、
鄭板橋《墨蘭圖》
1、兩宋風俗畫出現的原因:商業發展、城市繁榮,適應市民生活需要(藝術由經濟、政治決定,又反映了社會生活)
2、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戲劇、小說成就突出的原因:封建專制走向頂峰,思想文化專制越來越強化,封建社會逐漸衰落;元、清為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等比較尖銳;商品經濟的發展。(當時的文人借助戲劇、小說、書畫等文學、藝術形式來表現個性,抒發情感)
三、戲曲藝術
1、中國戲曲的發展:由原始歌舞發展而來
春秋戰國:出現優伶
元朝:元雜劇把中國吸取藝術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流傳甚廣
清朝:京劇形成、發展
2、京劇的形成、發展過程:
①乾隆末年——徽班進京; ②道光年間——徽漢合流;
③同、光年間——京劇成熟; ④民國以來——走向世界。
(程長庚、譚鑫培等“同光十三絕”) (梅蘭芳等)
單元小結
一條線索:古代中國科技、文學、藝術的發展演變
三個重點:
①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四大發明、五個領域;兩點認識;三個原因——見第8課提綱)
②文學成就(《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③書畫和戲曲藝術成就(漢字的演變,書法、繪畫和戲曲藝術的成就)
幾個認識:
①古代中國科技曾經長期領先,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②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反映,而文學、藝術反映的是社會生活(經濟、政治、民族和外交關系等)
③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發展都是以經濟、政治等為基礎的。
④對待我國古代傳統(思想)、科技、文學、藝術的態度:
批判繼承,不斷創新,使之與時俱進、走向世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1454.html
相關閱讀: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