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1、儒家主張“民貴君輕”,君主必須為人民謀福利,“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在君民關系上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 B.“惟夫國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國將興,聽于民。國將亡,聽于神”2.“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毕铝懈黜椫,與這一政治思想屬于同一學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伞盉.“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C.“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才者勉以分人”3、莊子說: “四方上下為序,古往今來為宙”。愛因斯坦在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提出狹義相對論。二者A.都運用了相對論原理 B.反映出不同時代的不同科學觀C.揭示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本質區別 D.具有共同的時空觀4、孔子曰“仁者,愛人,愛有等差。”墨子曰“兼相愛,交相利”,“愛無等差”。造成這種分歧的原因是A、所處的時代不同 B、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C、學術思想不同 D、談論的問題不同5、在評論秦朝滅亡時,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最終還是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贝颂幟献拥摹耙粋思想”具體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貴君輕”統治者要實行“仁政” C、兼相愛,交相利 D、加強中央集權,防止人民反抗6、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學說最突出的共同點是 A、提出社會變革的主張 B、反對掠奪戰爭 C、主張實行“法治” D、主張放寬刑罰,減輕賦稅7、戰國時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進行辯論,根據下列幾句話,判斷哪些學派的思想家參加了這次聚會?“兼相愛,交相利”“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明主峭其法而嚴刑,咸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亂”。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④②① B、①②③ C、④①③ D、④②③8、清朝學著趙翼說“西漢開國,功臣多出于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皆有儒者氣象出現“儒者氣象”是因為 A、孔子的有教無類 B、孔子建立儒家學派 C、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D、《五經》的流行9、云:“諸呂作亂,日食、晝晦。吳楚七國叛逆,彗星現,天狗過梁野!鄙鲜鲇涊dC、對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18、蘇東坡在《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贊》中說:“與可之文,其德之糟粕。與可之詩,其文之毫末。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這反映出A、宋代書法開始成為一種藝術 B、文人畫注重文化底蘊、人格精神C、文人相輕的社會風氣 D、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藝術革新19、在敦煌藝術中,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壁畫大多宣傳佛教悲慘犧牲的善行和對現實的艱苦無奈;隋唐壁畫則更多的宣傳享受和娛樂,表現幸福與祥和;宋朝壁畫中,世俗場景大量滲入佛界。這種變化說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國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藝術形式的多樣性 D、藝術內容的時代性20、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異彩紛呈、絢麗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A、魏晉時期是書體演變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 B、“字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是傳統中國化的特點C、“同光十三絕”是當時京劇藝術各行當的代表人物D、《楚辭》是古典文學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21、南宋后期著名的詩論家嚴詡在《滄浪詩話*詩評》中說“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所以不及也!眹涝傉J為唐朝詩歌繁榮的原因是唐朝A、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B、科舉制度,考查詩賦C、知識分子隊伍空前壯大 D、士人群體的刻苦專研22、明清時期,大量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為主的章回形式的長篇和短篇白話小說蓬勃興起和長足發展,這主要是因為A、白話文開始興起 B、文學素材日益豐富C、市民階層逐漸壯大 D、思想控制放松23、明清時期的小說多以反封建統治為題材,這反映了A、封建專制統治衰敗的必然性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D、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25、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8分)材料一:夫儒者以“六藝”《詩》、《書》、《禮》、《易》、《春秋》、《樂》)為法!傲嚒苯泜饕郧f數,累世不能通其學 ,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少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易也。 ——漢初.司馬談《論六家要指》 材料二:北宋開始,門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羅不到人才。禪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頭,由真返俗。而進士輕薄,終于擔當不了天下大事。在這情形下,須待北宋知識分子再來打開新風氣,尋覓新生命。書院講學,由此醞釀。他們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轉移到現實社會。要把清凈寂滅究競涅?的最高出世觀念,正式轉變成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人文中心的舊理想。 ————錢穆《國史新論》材料三:浙東學派,從南宋到明清,經過永嘉學派、永康學派、金華學派,從葉適,到王陽明,到黃宗羲,一脈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經濟思想和經濟倫理。比如“永康學派”的代表人物陳亮提出的“義利兼顧”的思想,……余姚人王陽明進一步提出“四民異業而同道”的經濟倫理,到了黃宗羲更是明確地提出了著名的“經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寧波幫的經營理念》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點是什么?(4分)根據所學簡述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10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理學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理學產生的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浙東學派代表人物黃宗羲的君主政治觀和經濟發展觀,(4分)并分析其思想特點。(2分)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為了適應戲曲劇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劇吸取了中國戲曲的傳統角色劃分,依照不同類型人物的年齡、性別、身份與性格特征從臉譜、服裝、唱腔等方面將演員劃分為生、旦、凈、丑四類,稱為四大行當。 ————《京劇行當》材料二:京劇的傳統劇目有《野豬林》《林沖夜奔》《武松打虎》《挑簾裁衣》《獅子樓》《十字坡》《快活林水簾洞》《安天會》《十八羅漢斗悟空》《沙橋餞別》《五百年后孫悟空盤絲洞》《十八羅漢收大鵬》《無底洞》《金錢豹定軍山》《陽平關》《水淹七軍》《走麥城》《受禪臺》《伐東吳》《連營寨》《白帝城》《別宮祭江》等。材料三:“四大徽班”為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均為徽調著名戲班。據載,三慶班于1790年進京為乾隆帝祝壽,受乾隆帝所寵愛。后因為臣下所以論,道光帝將他們驅逐出宮,徽班從此在北京民間繼續演出,廣受歡迎。材料四: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各種文化異彩紛呈,沖擊著祖國的傳統文化,“國粹”京劇也不可避免的呈現出衰落的跡象,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喜歡京劇。請回答:閱讀材料二,指出京劇人物類型與明清小說有什么關系?(2分)閱讀材料三,分析京劇發展走了一條什么道路?(4分)京劇在新中國成立前后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2分)結合材料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國粹”京劇的。(4分)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許多中國人恍然大悟,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 是沖突的根源,并且認為中國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矯正這種不平衡現象。《東西文化及其哲 學》的作者粱教溟也為努力保衛中國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對科學與民主,他宣稱人類的生活 依賴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犧牲中國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國的道德準則和體制,這是自損其 命。我們認為應該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發展本身的長處。二梁貶抑西方的物質文明,也 相應地頌揚中國的精神文明,兩人努促國人:“到東方去!” 25、(1)六藝卷帙浩繁,儒學太博而難以找到要點,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學對于正君臣父子,別夫婦長幼尊的禮數,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2分)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經孟子、荀子改進,體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統治者重視;遭受打擊于秦朝,秦朝實行“焚書坑儒”;確立正統于西漢,董仲舒把道家、陰陽五行家等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當中,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趨向官方化、神學化;走向成熟在宋明時期,儒學從道教、佛教中吸取了有益的東西,理學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產物,理學發展到心學,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辨化過程;自我批判在明清之際,出現了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啟蒙思想,批判理學,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性。(10分)(2)理想:治國、平天下。(1分)原因:佛教、道教的沖擊(宗教的沖擊);科舉考試選拔的人才不能擔當大任;培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用人才。(3分)(3)君主政治觀: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臣平等。(1分)(寫出一點即可)經濟發展觀:反對重農抑商,主黑龍江省泰來縣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性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82572.html
相關閱讀:湖南師大附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
高二歷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測試卷(有答案)
上學期高二寒假歷史試題精編
2018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寒假試題
浙江省溫州2012年高二歷史下冊階段性測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