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學設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設計
教案背景:
本教案為本人參加江西省于都縣2009-2010學年度校際交流教案。
學生定位:文科班較低層次的學生
學情分析:
1.學生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人熟悉,對其理論名稱也有了解,通過看照片說理論導入新課非常合適,讓學生一上課就感覺到輕松的氣氛。
2.學生通過必修二的學習,對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的相關內容已有了解。但是對于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標志、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方針寫入黨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內容,有待通過本堂課予以解決。
3.學生剛剛學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一節,對毛澤東思想有所了解,并形成初步認識,這對認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有裨益。
4.學生需注意的細節: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標志是什么?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是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做的講話嗎?“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什么時候提出來的?
教材分析: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20世紀中國重大理論成果之一,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它是一個系統的理論工程。本節主要圍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展開闡述。內容包括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成熟、指導地位的確立、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在敘述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中,第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在必修一、必修二中未詳細闡述,又因其地位的重要性,故在教材中進行詳細闡述,在中作為新知識對待。而中共十一屆三中會,因在必修一、必修二中已有詳細闡述,所以教材略講,教學過程中可以以練習的形式予以檢測。
鄧小平南方談話內容,必修二、必修三所述有所不同,有必要結合兩冊教材的表述進行闡述;中共十四大與中共十五大在必修二中有敘述,相關內容可以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直接回答。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必修三才有的內容,應該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方式予以把握。
教學目標: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學習偉人銳意進取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過程。
教學難點: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的關系、所反映的時代特點及其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實質。
教法與學法指導:啟發式教學與自主學習、小組討論與探究、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照片說理論)請同學們看到照片,這些偉人創立分別創立了什么理論?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2.哪些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這一理論體系是否已經發展到了頂峰?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仍在不斷發展
二、鄧小平理論: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請問歌曲提到了中國的哪位領導人?什么事情?
鄧小平改革開放;南方談話
▲2.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1)你想了解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嗎?請認真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階段標志
初步形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
基本形成1982中共十二大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綱領
1987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形成完整的體系(理論發展)
成為黨的指導思想(理論完善)
(2)(展示文革結束后歡慶場面和文字材料“兩個凡是”)
材料: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聯合社論(經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和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批準)
請問:照片和文字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你知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相關情況嗎?認真閱讀教材,記錄相關知識點。
(學生簡單板書相關知識點)
①背景:文革結束,百廢待興,人民希望擺脫困境;左傾錯誤思想繼續存在;鄧小平疾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②1978,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眾多與會人員呼吁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③內容:注重解放思想;提出改革經濟體制的任務。
④歷史地位: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成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3.你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熟悉嗎?請答題:
(1)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貢獻,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結束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束縛
B.開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C.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D.開始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2)中共八大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進程中,都做出了突出貢獻,從兩次大會的主要內容上看,二者關系的實質是( )
A.并列關系 B.從屬關系 C.對立關系 D.發展關系
▲4.改革開放新時期曾經出現兩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一次是1978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請問還有一次是什么?
(展示文字材料)
1978年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是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深刻回答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5.(展示推倒柏林墻、大帝國蘇聯解體時的圍攻議會、八九風波圖片)請同學們思考,鄧小平為什么要發表南方談話? 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
(1)國際: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出現低潮,兩極格局結束,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和平與發展仍為時代主題。
(2)國內:一部分人對社會主義產生疑惑;改革開放姓“資”姓“社”問題、如何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6.(觀看鄧小平“南方談話”視頻)請問:鄧小平南方談話談了哪些問題?意義如何?(學生回答)
(所涉及的問題略)改革開放新階段的宣言書、中共十四大的思想基礎。
▲7.請問鄧小平南方談話這年,中共開了什么大會?會議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中共十四大
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立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8.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有何意義?
鄧小平理論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熟);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
▲9.我們經常提到鄧小平理論,你知道“鄧小平理論”一詞是何時出現的嗎?又是在在哪次黨會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十五大
▲10.(展示鄧小平理論內容,小組討論)如何認識鄧小平理論?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第二個理論成果;從中國國情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內容廣泛,主要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
(2)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創造性發展;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
三、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請結合國內外形勢,江澤民為什么會在世紀之交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內容有哪些?有何意義(略)?
(1)和平與發展仍為時代主題;當今世界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改革開放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并日趨完善,黨的歷史任務和自身建設面臨新挑戰。
(2)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補充:先進生產力是基礎;先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凝聚力;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小組討論)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請問它們與毛澤東思想有何聯系?有何共同點?
(1)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三大理論成果,成為中國共產黨理論指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主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進行實踐總結和理論創新,代表最廣大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都屬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四、課堂小結:(學生完成)
五、作業:
▲1.課堂鞏固:
(1).下列關于鄧小平理論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其核心是關于經濟建設的理論
B.其之所以成為獨立的理論是因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
C.其本身有一個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
D.是鄧小平自己的理論
(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的共同特征是( )
A.一脈相承且與時俱進
B.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D.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關系最準確的是( )
A.繼承 B.發展 C.繼承與發展 D.對立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①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②反映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
④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C.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5).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②①③④
① 鄧小平南方談話
②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
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
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課外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記者,想采訪你的同學,了解他們關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請你在采訪前、采訪后各寫一篇采訪稿。
教學反思:
1.本堂課注意了學習的趣味性,使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血有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2.學生自己完成課堂小結,有利于學生對本堂課的宏觀把握,及時發現問題,從而實現所學知識的內化。當然,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小結不是很到位,應予以充分鼓勵和表揚,不斷激勵學生自己完成課堂小結,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準備明顯不足,尤其是對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何時開始不清楚,全班48人只有一兩位同學清楚。有必要讓學生課后復習高一所學知識,注意各個時期的界限及其標志,師生共同探討其識記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9603.html

相關閱讀: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