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一課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案
一、教材分析
本專題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這一過程共分為四個歷史階段,各有時代特色。本課為第一個歷史階段: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爭鳴,發表不同政見、彼此駁難的同時,也彼此吸收、融合,終于形成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長的過程中發展成長起來的。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并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揮,提倡“仁政”學說,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戰國末期的荀子,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當時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別有用的合理的科學的成分),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強調“天行有!,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還對“禮”進行深入的討論,成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歷史與文化,有志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難點:1、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內容較多而且新知識、新內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結合相關史實,以及情感體驗、主觀認識,正確判斷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
四.教學建議:
本專題是新課標“思想史”的第一專題,教師要幫助學生逐句分析教科書正文前面的“導語”,向學生交代兩點: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從四個階段認識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第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一、關于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議教師向學生講明確:
1.“百家爭鳴”的含義: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所謂“百家”,是泛指,意為數量多,主要分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十家。所謂“爭鳴”指當時代表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于是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爭相發表自己的見解。
2.教科書以四個子目分別講述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教師要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提煉諸子思想主張知識要點,以利于記憶。方法可以選擇結構法或表格法。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填寫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學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
(2)教育思想:開創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把自己的思想主張貫穿到教育活動中;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3)孔子的歷史地位:儒家學派創始人,教育家,文化傳播者。
2.孟子
(1)思想內容: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并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揮,提倡“仁政”學說,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2)影響:對儒家思想發展有重要貢獻。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強調“天行有!,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還對“禮”進行深入的討論。
(2)地位: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成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講完本子目后,歸納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學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學派代表主要內容影響
老莊
之學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小國寡民”社會。老莊崇尚自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莊子宣揚天道與自然無為;追求“逍遙”。
法家
思想李悝在魏國變法:獎勵耕戰、嚴刑峻法。對中國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統一全國,起到了重大作用;兩漢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體系中,成為維護專制政權的工具。
商鞅在秦國兩次變法:廢舊制度、重農抑商、加強中央集權、以吏為師。
韓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將法家理論系統化;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主張“事異則備變”。
墨家的主張墨子“兼相愛、交相利”;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葬、節用;在認識論和邏輯學貢獻。漢代以后,逐漸湮沒失傳。
指導學生填表,之后啟發他們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分析老莊之學產生的社會基礎。
對于同一學派內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區別分析。從總體與局部兩個方面來把握各家學派的思想特點。
記住:法家代表除了上述三人外,還有吳起、申不害等。法家內部形成重“法、”重“術”、重“勢”三個不同學派,韓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議分組討論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當時及以后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實來理解。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主觀認識、獨立思考與判斷,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思想對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的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九、板書設計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
2.孟子
3.荀子
二.其他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必修三第一單元第1節“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老子、莊子、韓非子的主張。
二、預習內容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創立儒學(1)政治思想: “ ”為核心; “ ”,即強調統治者以德治民;主張“ ”,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2)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 ”。
2.孟子
(1)把孔子的“仁”思想發展為“ ”,進一步提出了“ ”的民本思想;
(2)在倫理觀上,主張“ ”,通過實行仁政來回復和擴充人的善性。
3.荀子
(1)主張施政用“ ”和“ ”,“ ”。(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觀點。(3)主張“ ”,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
4、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改造的影響:
(二)、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①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②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 ”。
③提出“ ”的政治主張。④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2)莊子:把世間萬物都看作是相對的.認為放棄一切差別觀念就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1)韓非子:主張君主要 ,提出了 。
(2)影響:把君主的權力提高到極點,迎合了建立大一統專制國家的歷史發展趨勢。
3.墨家(1)墨子:主張“ ”;宣揚“ ”;提倡節儉;主張“ ”
(2)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當時影響很大.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說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2.說出老子、莊子、韓非子的主張。
3.分析“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和影響。
4.歸納孔子、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的貢獻。
學習重難點: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以及對儒家思想的貢獻。
二、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說出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2.說出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的主張。
(二)合作探究
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1.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
(2)具體原因
①士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②教育和學術領域發生變化,出現了 私人 講學。
2.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 莊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韓非子。
3.影響
(1)逐步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2)“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 運動。
(3)“百家爭鳴”,是中國 學術文化 、思想道德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
(三)精講點撥
時期人物主張貢獻
儒家春秋孔子 (1)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強調統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3)主張主張“克己復禮”,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4)首創私人講學,主張 “有教無類”
創立 儒家學派
戰國孟子
荀子(1)主張“仁政”,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2)主張“性本善”
(1)主張施政用“ 仁義 ”和“王道 ”,“ 以德服人”。(2)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 “君舟民水 觀點。(3)主張“性本惡 ”,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1) 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
(2)戰國后期,儒家發展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反思總結
(四)當堂檢測
一、選擇題
1.(2008海南歷史)“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背诌@一觀點的人應是
A.墨翟 B.孟軻 C.荀況 D.韓非子
2.(山東臨沂一中)孔子看到魯國季氏用了天子的樂舞,便憤然譴責道:“是可忍,孰不可
忍!”這則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愛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復禮 D.中庸之道
3.(山東師大附中)在某中學歷史探究課上,學生從“如何遏制學生上課說話現象”的角度
表達他們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說:“這是品德問題,應該以德教化!币疑f“這是
違紀行為,應該嚴格懲罰!北f:“這是無意識的,要讓學生自我覺悟。”他們的描述所
對應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
4.(山東泰安英雄山中學)在人類文明發展的今天,面臨著技術進步與戰爭災難、經濟發展
與道德淪喪并存等問題。早在1988年,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就發表宣言稱: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贝酥小爸腔邸笔侵
A.“兼愛”和“尚賢” B.“仁”和“德治”
C.“克己復禮” D.“有教無類”
5.(2009年海南模擬)孔子主張社會和諧,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這些主張產生的共同社會背景是
A.社會長期動蕩不安 B.百家爭鳴趨于合流
C.奴隸制度全面崩潰 D.封建經濟逐步興起
6.(2008年濰坊模擬)某班同學在編寫“諸子百家論治國”的歷史短劇時,為扮演孟子的同學所設計的臺詞應是
A.“兼愛非攻,互助互愛” B.“民貴君輕,社稷次之”
C.“為政以德,愛惜民力” 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
7.老人們時常教育后代說:“為人處世不可有貪心,衣能遮體,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靜。做到以靜制動”。顯然老人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戰國時期的有一學派提出“以法為本”和“法不阿貴”,這一派別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韓非子 C.莊子 D.墨子
課后練習與提高
【重點難點突破】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講明義理之歸,閉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 “仲尼雖圣,效之則顰,學之則為步,丑婦之賤態!
——李贄
材料四 從18世紀后期起,伏爾泰開始接觸中國文化,他特別推崇中國的儒家思想,對孔子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房間里常年掛著一幅孔子畫像。他反對君主專制,希望有一位開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為貴,君為輕”被他當作武器來攻擊封建君主專制。伏爾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認為孔子是用道德的說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熱和個人崇拜來影響別人。……伏爾泰是從中國古老文化中為法國啟蒙精神汲取營養。
材料五 儒教中包含的這種共同體意識在韓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攪业默F代化成為主要目標時,全體國民能夠形成集團協力組織,大規模地開展經濟建設!褰讨鲝埲吮仨毰c天奮斗,與人奮斗,提倡力爭!沁@種剛健有為的性格、自強不息的精神,韓國才能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處變不驚,從容應對,讓經濟穩步復興。
——王淑臣 《韓國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蘊》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二、三,歸納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變化的過程。
(2)根據材料四,說明伏爾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根據材料五,指出儒學對韓國的影響。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參考答案
(四)當堂檢測
1.【解析】本題的關鍵詞“法”,強調“法”對國家的重要性。故正確選項為D項。【答案】D
2.【解析】孔子希望恢復周的禮樂制度,主張“克己復禮”,使每個人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答案】C
3.【解析】甲生主張以德教化,可見是儒家思想;乙生主張對違紀行為嚴格懲罰,可見是法家思想;丙生主張要讓學生自我覺悟,可見是道家思想!敬鸢浮緼
4.【解析】B項是孔子的核心主張!敬鸢浮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3635.html

相關閱讀: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