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優化訓練
基礎鞏固
1. 19世紀初,一位俄國貴族說:“(廢除農奴制)農業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嗎?一些田地難道不休耕,一些谷倉難道不會空嗎?畢竟,我們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農民生產出來的而是出自貴族……離開了主人的管束,農民只會貪杯、干壞事�!鄙鲜霾牧戏从车幕局鲝埵�( )。
A.維護農奴制度 B.廢除農奴制度 C.推翻沙皇專制 D.對農奴制進行改革
2.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經歷了緩慢而謹慎的醞釀過程,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改革必然觸動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發展資本主義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規模暴動
④為了維護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3. 同意逐步分給農民土地,但需要農民服勞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區封建主提出的?( )。
A.主要農業區 B.工商業比較發達地區 C.草原地區 D.全國各地區
4.“二一九法令”規定土地屬于( )
A.國家 B.地主 C.農民 D.資產階級
5. 以下各項中,哪些是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 ( )
①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②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許買賣農奴③削弱大貴族勢力,收回軍權④農民出錢贖買份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的主要進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資本的集中 B.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
C.強化了中央集權 D.擴大了國際市場
強化提高
7.俄國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體現在( )。
A.農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縛在土地上
B.解放后的農奴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C.農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盤剝和奴役
D.改革后農民的土地比原來還少,不足以維持生計
8.俄國1861年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是指 ( )
A.使俄國積累了大量資金 B.廢除了農奴制
C.增強了軍事力量 D.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9.之所以說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主要是因為它 ( )
A.它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農奴 B.使是農民獲得了土地
C.動搖了俄國落后的生產關系 D.從根本上推動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0.下列圖中人物活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讓報紙公開討論農民問題
B.成立秘密委員會討論解放農奴問題
C.簽署解放農奴法令
D.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
課外延伸
11. 閱讀俄國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
“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希望獲得絕對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瓕︕r民說這種期望是沒有根據的,一切勸導都不能動搖他們的信念;農民根本不相信地主會對他們作出任何讓步……懷疑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只是為了維護個人利益;只有采取強制和嚴厲的手段,才能使農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農民是如何認識1861年改革的?他們的這種認識是符合客觀事實的,還是自己憑空的猜想?結合史實說明。(2)簡要評說俄國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和歷史局限性。
12.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農民革命的威脅迫使政府開始準備農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賴以存在的支柱農奴地主也意識到必須破除農奴制。……中等地產的貴族希望農業沿著資本主義方向發展,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數,占有大部分農奴。……農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們所關心的都是防止農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讓步和妥協為代價使俄國的農村轉入資產階級的逐漸改革,從而把權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蘇聯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農奴宣言》載:“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的勞役的辦法�!�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俄國社會各階級(階層)對農奴制的基本態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農奴解放后獲得了哪些權益?
(3)材料三中農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猜想
13.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說過:“我不愿農民過得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暴動。我認為,我們把農民同土地割裂會點燃俄國。假使要我簽字連同土地一起解放農奴,我寧肯把手指砍掉�!�
??《蘇聯史》
材料二 對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權的地主,在農民向他履行規定的義務的條件下,讓農民長期用他們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規定的義務,在這種過渡下的農民稱為暫時義務農: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農民這樣獲得一定數量的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完全自由的農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所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是希望獲得絕對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挥胁扇娭萍皣绤柺侄�,才能使農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廳報告》
請回答:
(1)材料一中,亞歷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矛盾心理?
(2)據材料二、三說明這兩種農民在權利方面的區別。
(3)材料三中對農奴法律地位變化的結論是否符合實際?
(4)依據材料四,說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4. 列舉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參考答案
基礎鞏固
1.A 解析:本題中的農奴主貴族認為即便是廢除農奴制,農業照樣會出問題,對廢除農奴制持反對態度,結合本題四選項辨析可知:應是貴族維護農奴制。
2.C 解析: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并非為了發展資本主義,但其改革的客觀效果卻加快了俄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快了俄近代化。之所以醞釀,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訓,二是害怕農民暴動,根本上是為了鞏固沙皇統治。
3 . C 解析:本題重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教材中明確表明草原地區由于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地主們同意逐步分給農民土地,但需要農民服勞役。
4.. B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改革內容,農民可以購買一塊份地,但是土地仍然歸屬地主所有。
5. D 解析:①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之一,③“削弱大貴族勢力,收回軍權”與歷史史實不符,②④是俄國1861年改革的內容。
6. B 解析:農奴制改革推動了俄國社會的進步,主要就是從法律上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
強化提高
7.A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項表述不合史實,B項有所夸大,AC兩項正確,比較而言,A符合題意的是項.
8 . B 解析:根據俄國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農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國國內市場狹小,自由勞動力缺乏,從而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農奴制的廢除排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障礙,提供了自由勞動力,拓展了國內市場,所以正確答案應為B項。
9.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依據在于農奴制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資金和廣闊的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0. D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識圖能力,首先確認此圖為亞歷山大二世,而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由此確認D項符合題目要求。
課外延伸
11.【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與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能力,在解答此題時,一定要注意兩個方面:一要結合史實認識俄國農民對農奴制改革的意見。二要一分為二地評價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答案:(1)農民對改革表示懷疑。農民的懷疑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在改革前,亞歷山大二世保證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改革過程中,讓農民高價贖買地主土地,實際上是一場厚顏無恥的掠奪。
(2)進步性:改革是以國家名義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和資金,使俄國工業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逐漸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順應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因此,改革具有資產階級性質,是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轉折點。農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局限性:改革很不徹底,是在保護地主階級利益的條件下對農民的“合法掠奪”;它以犧牲農民利益來發展資本主義,必然給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帶來不良影響;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亞歷山大二世后來遇刺身亡;國內市場不能充分活躍起來和農民對改革的不滿。
12.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題回答注意材料一中關鍵詞“沙皇……農奴地主也意識到必須破除農奴制……中等地產的貴族”及“農業沿著資本主義方向”“把權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等;第(2)題注意抓住材料二中“贖買了土地”及“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等關鍵信息。第(3)題注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答案:(1)主張廢除。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度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農民獲得人身自由;農民還可以贖買一塊份地。
(3)農民所付的贖金比當時的地價還高;農民并沒有完全擺脫封建義務獲得完全自由。
高考猜想
13. 【解析】第(1)問注意閱讀材料,結合改革前的亞歷山大二世面臨的問題和改革的具體內容,得出矛盾表現,要求較高。第(2)問注意提煉材料的相關信息。第(3)(4)問要結合教材知識回答。
答案:
(1)矛盾:給農民土地,但不徹底解放農民;既防止農民暴動,又要維護農奴主的統治。
原因:由亞歷山大二世的階級屬性和被迫進行改革決定的。
(2)暫時義務農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數量土地的權利,還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農民則完全擺脫了地主的控制,且擁有私產。
(3)不符合實際.因為農民受制于控制社區管理的地主,農民對地主的依附關系仍存在。
(4)維護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統治,防止農民起義。
14.【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要解答此題,首先要辨識這四幅圖片屬于哪位改革者,其次綜合分析他們所實施的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答案:(1)梭倫:規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額,防止貴族任意兼并土地。
(2)商鞅: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
(3)穆罕默德?阿里:廢除包稅制,改革土地制度,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亞歷山大二世:“二一九法令”規定農民可以贖買一塊份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77547.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第3課 促進民族大融合
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教案2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教學案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1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