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模擬試題212.《贏政的道》一文中寫道:“始皇帝贏政比較黏糊,只要走進歷史,不管你是否樂意,也無論你停在哪一段兒,他都將不請自來,躲不掉也避不開!弊髡哌@樣評價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開始實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B.確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國家政治框架C.確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開始用軍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祿制13.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發展情況示意圖。下列對a、b、c、d四處出現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a處處于低潮是受秦朝“焚書坑儒”的影響B.b處處于高潮是受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的推動C.c處處于低潮是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道的沖擊D.d處處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動14、歷農民起義的口號綱領南宋“均貧富,等貴賤”明末“均田免糧”清代天朝田畝制度。農民A.打擊地主經濟 B.獲得土地 C.擺脫暴政統治 D.建立平等的社會“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凝聚中國人民大團結力量實現了中國夢的史實有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運動 ③國民大革命 ④抗日戰爭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16.A.是洋務派對洋務運動所進行的宣傳 B.批評了頑固派的冥頑不化C.反映了維新派與革命派的激烈交鋒 D.指出了洋務運動的致命局限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國初年的南京18.有學者認為,新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延續過程。改革開放后30年我們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取得的。沒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內容屬于改革開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①健全與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③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④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①1688年的光榮革命:限制王權,議會至上 ②1776年的美國革命:沒有代表,不納稅 ③1789年法國大革命:民主、共和、人權 ④1917年的俄國革命:和平、土地、面包A. B. C. D.20.貝多芬于1804年創作完成《英雄交響曲》時,在總譜的扉頁上寫有“獻給拿破侖?波拿巴”的字樣。后來,在聽到拿破侖稱帝的消息后,貝多芬把這一頁撕掉了,并在同年10月出版時改成這樣一個標題:“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寫的英雄交響曲”。貝多芬的這一舉動表明了他的A.民主主義情懷B.現實主義創作態度C.民族主義情懷 D.個人英雄主義觀念220世紀的俄國,經歷了1917年十月革命和1991年蘇聯解體兩大歷史事件。對于該國人民來說,本質上都是對A.歷史文化的反思 B.西方模式的崇拜 C.社會制度的選擇? D.政治領袖的追隨22.1876年在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面對“最大奇跡時驚:我的天哪!這個鋼鐵做的玩意兒竟然會說話!。A.巴西政治經濟落后 B.美國成為世界工業強國 C.通訊科技成就巨大 D.美國完全實現現代化23.兩極格局瓦解后,與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相伴隨的,還有“非極化”趨勢。就是“極”以外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導致“極”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響減弱的過程。這是因為①第三世界開始興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②全球化總體有利于中小國家③新的科技革命給中小國家帶來的機遇④國際關系朝著民主化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38. 比較是研究歷史、學習歷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歷史的前因后果。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26分):材料一 在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君權是世俗權力,管轄世俗界,教權是精神權力!粋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就可以不對封主盡義務!鞣椒饨〞r代并無近代意義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習慣法。所謂習慣法,就理論上講,就是法律來自社會,而非出自君權。——吳于廑《中西啟蒙運動的比較》材料二 (15、16世紀)西歐的封建專制王權是在市民——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相互斗爭中充當“表面上的調停人”而確立起來的,為了取得市民——資產階級的支持以加強自己的實力,一般都采取……扶植資產階級的勢力,打擊或削弱封建地主貴族的措施!聜b君《中西500年比較》材料三 中國明代的封建專制制度卻起著完全不同的歷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經濟基礎和封建階級結構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統治當作自己的根本任務。——郝俠君《中西500年比較》(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15世紀左右中國和西方政治狀況的區別(6分)。(2)試以英國為例,說說15、16世紀封建專制王權采取的哪些政策起到了扶植資產階級的作用?在英國國家的政治走向上產生了什么結果(5分)?(3)明代的封建專制統治者采取了哪些維護封建統治的措施?對中國國家社會形態的走向上產生了什么影響?通過以上中西對比,分析什么樣的政治狀況有利于先進因素的成長(9分)?(4)當這兩種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國受到了怎樣的沖擊?試概括其表現(6分)。39.(28分)近代以來,新舊體制的轉型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重大主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對清王朝的日益衰敗,有人預測,他必將被一個新的王朝所取代。但歷史的車論并未重蹈王朝循環的覆轍。材料二 19世紀初,英國“舊的政治體制與新的社會現實發生了沖突……經過長期的較量,最終,英國還是用和平的手段解決了問題,完成了權力的重新分配!辈牧先 霍布斯鮑姆把1914—1991年這一時期定義為“極端的年代”,他認為經歷1914—1945年的“大災難”時期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興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與重組之潮,而在經濟活動的全球化方面,同樣也掀起了一個極為強大先進的發展。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哪些因素導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個民主共和國而非封建王朝?(8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史實分析舊的政治體制與新的社會現實發生了沖突的原因。英國為何能以和平的手段解決?(6分)(4)材料三中提到“經濟活動的全球化”在20世紀50至70年代獲得“強大先進的發展”,請以國際經濟體系方面的史實加以說明。(4分)參考答案:12-23 B D D B D C C C A C C B38.【答案】(1)西方有與君權平列的教權,中國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對封臣沒有絕對的權力,中國君主具有一切權力;西方法律來自社會,中國法律出于君權。(6分)(2)殖民掠奪;推行重商主義和組建海外貿易壟斷公司;圈地運動;宗教改革。結果:17世紀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起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聯合專政。(2分)(3)經濟上繼續重農抑商,實行海禁政策;政治上廢丞相,設內閣,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文化上八股取士,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程朱理學仍占主流。(6分)結果:封建社會日趨衰落,思想文化被壓制,最后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2分)(4)1840年英國為打開市場和獲得原料用戰爭打開中國的大門,從經濟上進行經濟掠奪和商品輸出,沖擊了傳統經濟結構,中國逐漸淪為西方的經濟附庸(2分);政治上中國主權受侵犯(2分);但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沖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萌發向西方學習的思潮(2分)。39.【答案】(1)19世紀中葉以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救亡圖存意識的增強,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立憲派和革命派的發展壯大;清政府實施的各項改革。(任答對1點給2分,滿分不超過8分)()原因:工業革命導致社會結構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力量發展,要求提高政治地位。(2分)因為:革命時期形成了以妥協方式協調矛盾的傳統;代議制的民主機制具有較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4分)(4)通過關貿總協定確立國際貿易體系,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確立國際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使世界經濟朝著制度化和體系化的方向發展。(4分)廣西玉林地區屆高三一輪復習模擬歷史試題(2)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47768.html
相關閱讀: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
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校”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