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歷史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伏爾泰曾說:“能吐絲的蠶原產于中國,很晚以后,蠶才跟織造絲綢的技術一道傳到波斯。”目前所知,人工育蠶技術始于新石器時代的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C.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D.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2.據杰里.杰特利《新全球史》記載,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鐵制農具在中國驟然增加,鐵犁、鐵鎬、鐵鍬、鐵鐮刀和鐵耙在鄉村里成為日常用具。這一現象給當時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包括①土地兼并之風盛行 ②農產品產量增加 ③重農抑商政策確立 ④水利事業發展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3.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歷史三峽論”,將四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形態變遷分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階段。其中“封建”階段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是A.政權和族權互為表里 B.專制王權披上神權外衣C.中央對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統一促進政治統一4.《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边@一舉措:A.加強北部邊防B.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有效管轄C.是嶺南地區歸人中央王朝管轄的開端D.使“西南夷”地區開始進入中原統—政權的版圖5.《元史》記載:“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揚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遷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諸郡隸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統有三十路、一府!睆牟牧峡梢缘贸龅恼_結論有 ①元朝行省的管理區域時有變動 ②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區劃 ③元朝在全國共分設了十個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茉男惺≡O置和調整由中央政府決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十二銅表法》第三表中規定:“在第三次牽債務人至廣場后,如仍無人代為清償或保證,債權人得將債務人賣于臺伯河外的外國或殺死之!薄叭鐐鶛嗳擞袛等藭r,得分割債務人的肢體進行分配,縱未按債額比例切塊,亦不以為罪。”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奴隸與平民在借貸關系中不受保護 B.保留了習慣法的陋習C.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D.保留了債務奴隸制7.《十三行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球貿易航線!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上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對18-19世紀上半期十三行貿易興盛原因分析錯誤的是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B.當時中國民間貿易的興盛和發展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許的外貿機構 D.廣州歷來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商港8.9.1880年前后,康有為游歷香港、上海等地后認為:“覽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鄙鲜鍪妨媳砻鰽.先進的中國人正式提出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張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國必須“師夷長技以制夷”C.近代中國人開始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D.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為思想發生轉變12.閱讀《申報》的部分記事,可以得出的結論有年份記 事1918安裝美國進口的新式印報機,每小時可印報三萬余份。1932連續發表題為《剿“匪”和造“匪”》的社論,公開反對國民黨的“圍剿”。1937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絕日寇新聞檢查,宣布停刊。1938香港版出刊。①近代科技的進步,為報業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②《申報》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武裝斗爭③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直接摧殘中國新聞事業④《申報》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4.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也折射出歷史發展的變遷,據此判斷下列對聯反映的歷史事件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共爭青島歸來,同看國賊罷黜;歡呼學生復課,慶賀商店開門。”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盇. B. C. D.15.在某地發現一張短訓班結業證,其中稱:“茲有本部盟軍聯絡參謀訓練班第二期學員×××修業期滿,成績合格,特給此證!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 月 日!笨梢娕e辦該期訓練班最有可能是A.培訓接受日軍投降儀式所需人才 B.國民黨為蘇美軍隊培訓軍事聯絡人員C.為贏得反法西斯戰爭最后勝利培訓人才 D.國民黨在美國支持下為內戰培訓軍事人員16.美國學者費正清曾說:“1949年以來的中國革命,從其牽涉到的人數或從其變革的廣度和速度來說,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對世界外部地區來說,這也是現代一次最少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來,這一事件表明 人民革命政權替代了反動的封建政權 中國革命的勝利極大地增強了世界和平力量 中國革命的偉大意義當時沒有被西方世界認識 新中國的建立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A. B. C. D.17.某生在整理歸納中國近現代外交關系史時,粗略地繪制了一個兩國關系發展趨勢圖,該生試圖揭示的是A.中德關系趨勢 B.中美關系趨勢 C.中蘇關系趨勢 D.中日關系趨勢18.有同學對上圖數據進行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結論,你認為正確的有幾個?A.0個 B.1個 C.2個 D.3個19. A.羅馬帝國已經沒有了公民與臣民的界限 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質意圖就是要建立社會的平等 C.不平等的思想才是古代希臘、羅馬正常的思想 D.古代希臘、羅馬各個階層都能參與政治20.下表編制的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現殘損,你認為其中三格已標明數字序號的內容應該是②③A.汕頭特區、海南。粚幉、溫州;沿海經濟技術開發區B.潮州特區、汕頭特區;杭州、寧波、溫州;沿海經濟開放區C.福州特區、汕頭特區;杭州、寧波;經濟技術開發開放區D.汕頭特區、海南。粚幉、溫州;沿海經濟開放區21、右圖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興煙草公司在《申報》 上刊載的一則香煙廣告。運用該材料可研究的歷史主題 包括 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②實業救國思潮的發展 ③物質生活的變遷 ④大眾傳媒的發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后世的儒家思想家對其思想繼承并創新發展。下列思想屬于“創新發展”的有 ①道德規范有四種,即仁、義、禮、智 ②“兼相愛,交相利” ③“不期修古,不法?伞 ④“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雹荽嫣炖,滅人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⑤23.《西方文明史》中記載:“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歐洲歷史使人們越來越難以像以往那樣對進步深信不疑……,這是令人幻想破滅和感到絕望的年代!钡谶@一時期的中國,有的人卻感到“革命勝利的曙光噴薄欲出”,這是因為 ①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中共的誕生,讓先進的中國人看到了希望②國民革命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③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興起,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正面戰場迎來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④ 24.某中學一歷史研究小組對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進行研究,有同學提出“為什么說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代議制?對這一問題,有四位同學產生了爭議,你認為最正確的回答是A.甲:皇帝和帝國宰相聯合掌握行政大權B.乙:聯邦議會權力較大,帝國議會權力較小C.丙:行政機構權力大,立法機構權力小D.丁:行政機構控制了立法機構二、非選擇題(3小題,第26題分,第27題14分,第2題14分共50分)——摘自鳳凰網材料二 光榮革命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擺脫革命與專制的循環,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辦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國極少有大起大落、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人們看到的只是逐步的變革、前進。它是英國文化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摘自《毛哥的BLOG》材料三 總的來說,美國的民主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則民主”與“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為它產生于對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華的綜合。這種綜合并不容易:它是人們通過許許多多的“妥協”來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協,都既需要足夠的氣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編自《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社會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側重于“治民”(即社會治理),后者側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20多年中國改革實際上沿著這兩個方向展開。 ——燕繼榮《中國的改革:另一種民主化經驗》(1)根據材料一,概括這一制度對推動中華民族發展的作用。(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有哪些?(4分) 材料二中的“英國文化模式”有何特點?(2分)(3)材料三認為美國的民主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結合1787年憲法的內容加以說明。(6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時期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是怎樣體現“善治”的?(4分)27、(分)史料研讀、專題探究、問題比較和綜合評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專題探究(1)請分別列舉春秋戰國時期私學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時期市民文化在藝術方面的主要表現(分)史料浙江省舟山市嵊泗中學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05911.html
相關閱讀:高三文綜歷史聯考試題(天津市帶答案)
廣東省“十二!2013——2014學年度高三第2次聯考文綜歷史試題(
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2015--2015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試
山東師大附中2014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
山東省青島市屆高三期末檢測 歷史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