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普通校2019-2019學年第一學期聯考試卷高三 生物 命題校:北京宏志中學 2019年11月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80分,考試用時100 分鐘?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
第Ⅰ卷
(共30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將所有答案填涂在機讀卡上。)
1. 下列生物均為單細胞生物,其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細菌,且都能進行有絲分裂,遺傳都遵循孟德爾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細菌都不含葉綠素,都是分解者,都能進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細菌都是異養生物,在電鏡下可觀察到核糖體附著在內質網上
D.乳酸菌、硝化細菌、藍藻都有細胞壁,且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分子
2. 2010年10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信息:“近期檢測出三株NDM1耐藥基因陽性細菌。”下列關于“NDM1超級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NDM1超級細菌”具有與真核細胞相似的細胞膜、細胞質
B.“NDM1超級細菌”耐藥性基因的產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
C.“NDM1超級細菌”沒有細胞結構,但其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D.“NDM1超級細菌”的耐藥性基因一定位于擬核中
3. 右圖所示的由39個氨基酸形成的某鏈狀多肽中含有4個丙氨酸,現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條長短不等的多肽。下列有關該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4條多肽的氨基至少有4個
B.4條多肽的肽鍵共有30個
C.多肽中的氮主要存在于肽鍵
D.4條多肽重新連接起來需要脫去3分子水
4.科學家分離出動物細胞中某種細胞器的各種成分,對分離的成分用雙縮脲試劑和二苯胺試劑進行檢測。發現能夠使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使二苯胺試劑呈現藍色反應。則該細胞器最可能是
A.葉綠體 B.線粒體 C.核糖體 D.染色體
5. 在人體活細胞內一般都能進行的是
A.核苷酸合成核酸 B.蔗糖分解成2分子葡萄糖
C.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氨基酸合成胰島素
6. 下面的①、②、③分別表示生物體內的三個生理過程,其中Q分別代表三種物質,下列有關Q的敘述錯誤的是
A.Q可能位于細胞膜上 B.Q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①不一定發生在細胞內 D.②必須依賴三磷酸腺苷
7.生物膜將真核細胞分隔成不同的區室,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相互干擾。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場所 B.內質網是加工蛋白質和合成脂質的場所
C.溶酶體內可合成和分泌多種酸性水解酶 D.線粒體將丙酮酸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8. 下列一定不具有活性的細胞是
A.用健那綠對線粒體染色30min的細胞 B.經鹽酸和龍膽紫溶液處理的根尖細胞
C.用于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的黑藻細胞 D.用于進行質壁分離和復原的表皮細胞
9.下列關于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低溫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壞了酶的空間結構
B.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或脫氧核苷酸
C.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在細胞內和細胞外均可以起作用
D.酶在催化過程中不斷被消耗
10.下列關于ATP的敘述,錯誤的是
A.3個ATP含有6個高能磷酸鍵,3個普通磷酸鍵,9個磷酸基團
B.ATP的化學元素組成包括C、H、O、N、P
C.細胞呼吸過程產生的ATP是供應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D.ATP中的A與構成RNA的堿基A代表的含義相同
11. 下圖為某植物葉肉細胞中的兩種膜結構以及發生的化學反應,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A中的膜除了酶以外還具有色素,而B中的膜則不具有色素
B.圖B中的[H]主要來自于丙酮酸的分解,其反應速率受溫度影響
C.圖A、B兩種生物膜所在的細胞器因含有DNA、RNA而被稱為半自主性細胞器
D.由于氧氣分子可能自由進出圖A、B兩種膜,因此這兩種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
12. 下列有關黃豆的敘述,正確的是
A.萌發初期,種子的有機物總重量增加 B.及時排澇,能防止根細胞受酒精毒害
C.進入夜間,葉肉細胞內ATP合成停止 D.葉片黃化,葉綠體對紅光的吸收增多
13.下圖是新鮮綠葉的四種光合色素在濾紙上分離的情況,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四種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其中乙的溶解度最大
B.四種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藍紫光
C.研磨時若未加入CaCO3則甲乙相對含量明顯下降
D.四種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14.下表為某綠色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氧濃度為a、b、c、d、e時,CO2釋放量與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氧濃度 a b c d e
O2吸收量 0 2 4 6 8
CO2釋放量 10 8 6 6 8
A.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B.氧濃度為a時是儲藏該植物器官的最佳濃度
C.氧濃度為d時只進行有氧呼吸
D.氧濃度為e時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強度相等
15. 為探究CO2濃度和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利用緩沖液維持密閉小室內CO2濃度的相對恒定,室溫25℃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對相應裝置準確測量的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組別1中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植物有氧呼吸消耗了氧氣。
B.組別6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量小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氣量
C.與組別3比較可知,限制組別2液滴移動的主要環境因素是光照強度
D.與組別4比較可知,限制組別3液滴右移的主要環境因素是CO2濃度
16. 將葉面積相等的甲、乙兩種植物的葉片分別放置在相同體積、溫度適宜且恒定的密閉小室中,給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一定相同
B.甲、乙兩葉片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段時間后都將逐漸下降
C.一段時間后,甲葉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濃度較乙低,則甲固定CO2的能力較低
D.一段時間后,甲葉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濃度較乙低,則甲葉片呼吸強度一定比乙低
17.以下幾類細胞中能觀察到紡錘體的是
A.大腸桿菌 B.蛙的次級精母細胞 C.蛙的紅細胞 D.根的成熟區細胞
18.科學家用含15N的硝酸鹽作為標記物浸泡蠶豆幼苗,并追蹤蠶豆根尖細胞的分裂情況,得到蠶豆根尖分生區細胞連續分裂的數據如下,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蠶豆根尖細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時間為2h
B.15N會出現在細胞中的DNA和某些蛋白質中
C.蠶豆根尖細胞的中出現赤道板的時期有0~2h、19.3~21.3h、38.6~40.6h
D.核糖體、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在蠶豆根尖細胞分裂過程中活動旺盛
19.下圖一表示某動物精原細胞中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該對同源染色體發生了交叉互換,結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個精細胞。這四個精細胞中,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是
A.②與③ B.①與② C.①與③ D.②與④
20.下面A圖表示動物精巢內所看到的體細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量的變化圖,B圖表示在上述兩種細胞分裂過程的各個時期染色體變化模式圖。B圖所示與A圖所示不對應的是
A.a-② B.b-③ C.c-② D.d-④
21. 下列數據是人體部分器官或細胞中所表達基因的估計數目,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器官或細胞 眼 唾液腺 皮膚 甲狀腺 血細胞 心臟
所表達基因的估計數目 1932 186 3043 2381 23505 9400
A.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血細胞所含的基因數最多
B.人體各器官表達的基因數目有差異是細胞內基因選擇性表達形成的
C.人體各器官基因表達數目有差異導致不同組織細胞中所含蛋白質有差異
D.不同功能的細胞表達的基因不相同,這是與細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適應的
22. 下列關于細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的衰老對生物體都是有害的、谡<毎┳兒笤隗w外培養可無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細胞分化成紅細胞的過程是可逆的、芗毎┳儯毎芷谘娱L;、萑伺咛グl育過程中尾的消失是細胞凋亡的結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是細胞癌變的內因、叩蜏匾鸬募毎麅鰝退劳鰧儆诩毎麎乃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23.關于右圖有關工具酶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切斷a處的酶可為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B.連接a處的酶可為DNA連接酶
C.使b處斷裂的酶為解旋酶
D.連接b處的酶為DNA聚合酶
24.以下是幾種不同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部分片段。下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以上DNA片段是由5種限制酶切割后產生的
B.若要把相應片段連接起來,應選用DNA連接酶
C.上述能進行連接的兩個片段,其連接后形成的DNA分子是
D.限制酶和DNA連接酶作用的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鍵
25.某研究小組從有機廢水中分離微生物用于廢水處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培養基分裝到培養皿后進行滅菌 B.轉換劃線角度后需灼燒接種環再進行劃線
C.接種后的培養皿須放在光照培養箱中培養 D.培養過程中每隔一周觀察一次
26.細菌需要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并通過代謝來維持正常的生長和繁殖。下列與此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乳酸菌與硝化細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質是相同的
B.氮源不可能作為細菌的能源物質
C.瓊脂是細菌生長和繁殖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物質
D.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上長出的不都是尿素分解菌
27.如圖是“白菜一甘藍”雜種植株的培育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示“白菜—甘藍”植株不能結籽
B.愈傷組織的代謝是自養需氧型
C.用胰蛋白酶去掉細胞壁,分離出有活力的原生質體
D.誘導原生質體融合可用聚乙二醇
28. 單克隆抗體產生于
A.脾臟中產生單一抗體的漿細胞 B.促融劑作用下形成的雜交瘤細胞
C.B淋巴細胞突變形成的瘤細胞 D.單個雜交瘤細胞增殖產生的細胞群
29.在果酒的制作實驗結束時檢測是否有酒精產生,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A.先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發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鉻酸鉀的混合液
B.先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發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鉻酸鉀,混勻后滴加硫酸
C.先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發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勻后滴加重鉻酸鉀
D.先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發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勻后滴加重鉻酸鉀,并加熱
30. 用不同的化學試劑可以鑒定某些物質,醫學上常用一些化學試劑進行疾病的輔助診斷。下列關于一些試劑診斷疾病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選項 化學試劑 診斷疾病 檢測原理 檢測對象
A 基因探針 白血病 DNA分子雜交 癌基因
B 斐林試劑 糖尿病 與斐林試劑顯色反應 尿液葡萄糖
C 雙縮脲試劑 腎炎 與雙縮脲試劑顯色反應 尿液蛋白質
D 單克隆抗體 乙型肝炎 抗體與抗原基因特異性結合 血液乙肝病毒
第Ⅱ卷
(非選擇題)部分,31-36題,共50分,將所有答案填寫在答題紙上。
31. (7分)下圖為某細胞的部分結構及蛋白質轉運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蛋白質轉運方向,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具有雙層膜的結構有 。細胞膜選擇透過性的分子基礎是 具有疏水性和 具有專一性。
(2)據圖可知,細胞膜成分更新所需的物質直接
由 運輸,該結構在細胞內運輸大分子物質的過程,驗證了生物膜具有 的結構特性。
(3)若該細胞是高等植物的葉肉細胞,則圖中未繪制的細胞器有 。
(4)研究表明硒對線粒體膜有穩定作用,由此推測人體缺硒時受損程度最小的是 (填序號)。
①癌細胞 ②成熟的紅細胞 ③心肌細胞 ④胰腺細胞
32. (8分)下圖為蔬菜大棚中測定的相關數據,請分析并回答以下問題
(1)圖示種植黃瓜的密閉大棚內,一晝夜空氣中的CO2含量變化。其中A~B段CO2相對含量升高是因為植物的___________,影響B~D段CO2相對含量下降的主要環境因素是___________,在一天當中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多是在曲線的______點,C點時細胞產生ATP的場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圖乙,光照由450nm波長的光轉為550nm后,其他條件不變,葉綠體類囊體膜上的ATP產量將會_______,暗反應中_______量將會增加。
(3)用大小相似的黃瓜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實驗:已知葉片實驗前重量,在不同溫度下分別暗處理1h,測其重量變化,立即再光照1h(光強相同),再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結果:
①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說明: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溫度為29℃時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最高 B. 溫度為29℃時該植物呼吸作用最強
C.27℃的凈光合速率為4mg/h D.30℃時總光合速率為3mg/h
②若對植物進行光照10小時,溫度為29℃,再黑暗14小時,溫度為27℃,則24小時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為____________mg。
33. (10分)洋蔥是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常用的實驗材料,現有已經培養一段時間后的洋蔥,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取材非常關鍵,應取洋蔥 作為觀察部位。為觀察染色體形態,需要用 染色;為染色體計數,應選取 期細胞進行觀察。
(2)上圖為觀察到的部分細胞分裂圖像,在細胞②中可看到在 處形成了 ,與其形成有密切關系的細胞器是 。按照細胞周期的過程,①—⑥所示細胞,發生的先后順序為 。
(3)細胞周期分為間期和分裂期(M期)兩個階段,間期又分為G1期、S期和G2期,其中S期為DNA復制期,G1期和G2期合成相應的蛋白質。
Ⅰ.若實驗中統計了600個細胞,測定每個細胞的DNA含量,統計結果如右圖。處于S期的細胞是 (B、C、D),G2期和M期的細胞有 個。
Ⅱ.若一個細胞周期總時間為20小時,處于M期的細胞數為30個,則該細胞完成分裂間期需要 小時。
34.(8分)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將地衣芽孢桿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轉入酵母菌中經篩選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種(過程如圖甲所示)。
(1)圖甲中,過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 __。為達到篩選目的,平板內的固體培養基應以______作為唯一碳源。②、③過程需要重復幾次,目的是______ _____ __。
(2)某同學嘗試過程③的操作,其中一個平板經培養后的菌落分布如圖乙所示。該同學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推測該同學接種時可能的操作失誤是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密閉發酵,接種_______菌的發酵罐需要先排氣,其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對培養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下表是取0.1ml菌液進行涂布時,不同稀釋倍數下統計的平板培養基上的菌落數:
稀釋倍數 103 104 105
重復
實驗 1 1498 126 12
2 1208 128 9
3 1189 133 6
根據表中數據估算培養液中酵母菌的濃度約為_______ 個/ml
35.(7分)克隆豬成功率較低,與早期胚胎細胞的異常凋亡有關。Bcl-2基因是細胞凋亡抑制基因,用PCR技術可以檢測該基因轉錄水平,進而了解該基因與不同胚胎時期細胞凋亡的關系?寺∝i的培育及該基因轉錄水平檢測流程如圖。
請回答:
(1)圖中①過程采用的技術手段稱做 技術。
(2)②過程所用的培養液與植物組織的培養基從成分上主要區別是前者必須含有 。
(3)在PCR過程中可檢測出cDNA中Bcl-2 cDNA的分子數,進而計算總mRNA中Bcl-2
mRNA的分子數,從而反映出Bcl-2基因的轉錄水平。
①圖中X表示 過程。
②從基因組數據庫中查詢Bcl-2 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據這一序列設計合成2
種 用于PCR擴增,除此以外在PCR反應體系中還應包含的主要成分有擴增
緩沖液、水、4種脫氧核苷酸、模板DNA以及 。
③PCR擴增過程第一輪循環的模板是 。
(4)克隆豬的成功培育說明 。
36.(10分)長期以來 ,香蕉生產遭受病害的嚴重威脅 ,制約了其發展。目前 ,隨著轉基因抗病香蕉基因工程技術的日趨成熟 ,為培育抗病香蕉品種開辟了新途徑。轉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過程如圖所示,質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種限制酶切割位點。請回答:
(1)構建含抗病基因的表達載體A時,應選用限制酶 ,對 進行切割。
(2)培養基中的卡那霉素會抑制香蕉愈傷組織細胞的生長,欲利用該培養基篩選已導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細胞,應使基因表達載體A中含有 ,作為標記基因。
(3)能使抗病基因在香蕉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調控序列是: (填字母序號)。
A啟動子 B終止子 C 復制原點 D標記基因
(4)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方法有多種,圖中所示方法為 。
(5)欲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表達成功,可采用的技術 (填字母序號)。
A. 核酸分子雜交 B. 基因序列分析 C. 抗原-抗體雜交 D. PCR
(6)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將導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組織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植株。香蕉組織培養的培養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營養物質外還必須含有 等植物激素,它們會在 (填圖中標號)階段發揮作用,同時 (填圖中標號)階段還需要給予一定光照。
(7)從香蕉組織塊到獲得轉基因抗病香蕉試管苗的過程中,需經過 。(填數字)
①無絲分裂 ②有絲分裂 ③減數分裂 ④ 原代培養 ⑤ 傳代培養
⑥ 植物體細胞雜交 ⑦ 細胞融合 ⑧ 脫分化 ⑨ 再分化
東城區普通校2019-2019學年第一學期聯考試卷
高三 生物 參考答案 2019-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B A D C B C D D B A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B A D A D D A B D D D C D
31.(7分)
(1)細胞核、線粒體 (答全給分)
磷脂雙分子層間 (磷脂雙分子層/磷脂分子尾部) 膜轉運蛋白(載體蛋白)
(2)囊泡 一定的流動性
(3)葉綠體和液泡(答全給分)
(4)②
32.(8分)
(1)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光照強度 F
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葉綠體 (答全給分)
(2)減少 三碳化合物
(3)① ABCD ② 46
33.(10分)
(1)根尖分生區 龍膽紫液(醋酸洋紅液) 中
(2)赤道板 細胞板 高爾基體 ①④③⑤⑥②
(3)Ⅰ C 150
Ⅱ 19
34. (8分)
(1)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 (答全給分)
淀粉 進一步篩選純化獲得分解淀粉能力強的酵母菌
(2)稀釋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勻
(3)工程酵母
工程菌分解淀粉產生葡萄糖的能力強,導致酒精發酵產生CO2的速率更快
(4)1.29×107
35. (7分)
(1) 體細胞核移植
(2)動物(豬)血清
(3)①逆轉錄
②引物 TaqDNA聚合酶 (耐高溫DNA聚合酶)
③Bcl-2 cDNA
(3) 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36. (10分)
(1)PstⅠ EcoRⅠ(答全給分) 含抗病基因的DNA 質粒(答全給分)
(2)抗卡那霉素基因 (3)AB (4)農桿菌轉化法 (5) C
(6)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①和② ②
(7)②⑧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32241.html
相關閱讀:北京市朝陽區2019-2019學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統一考試
2019屆山東濰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2019.03)word版
高中生物指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識點
【解析版】湖南省耒陽市振興學校2014屆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題 W
天津市七校2014屆高三12月聯考 生物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