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態因素
1.1 生態因素的概念:
環境中影響生物的 、 和 等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兩大類。
1.4 生態因素的綜合作用
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是同時共同起作用的。在分析某種生物的環境條件時,既要分析各種生態因素的 作用,又要找出其中的起 作用的因素。
2 種群
2.1 種群——物種存在的基本形式
2.4 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用 法可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
用 法可調查有趨光性的昆蟲的種群密度;
而動物的種群密度的調查,常常采用用 法。
3 群落
3.1 群落是指同一時間內,聚集在 中各種生物 的集合。
3.2 群落的 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 數目是有差別的。
群落中 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3.3 群落的空間結構
垂直結構: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 現象。植物的群落的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會見資源的能力,又為 動物創造了多樣的 。
水平結構:由于地形的變化、 和鹽堿度的差異、光照的不同,生物自身生
長特點的不同,不同地段分布著不同的 。
3.4 群落的演替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 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的類型可分為 演替和 演替(如過度砍伐的森林進行的演替)。
4 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
生態系統是指由 與它的無機環境通過 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她是指地球上的全部 及其 的總和,。
分 布
主 要 特 點
動植物種類
生態效益
森林生態系統
濕潤或
較濕潤地區
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
地球之“肺”
草原生態系統
干旱地區,
年降雨量較少
草本植物為主;嚙齒動物特多
調節氣候、
防風固沙等
海洋生態系統
占地球表面積
的71%
浮游植物小、多動物種類很多
調節全球氣候、蘊藏豐富資源
濕地生態系統
沼澤、河流、湖泊、沿海灘涂等
動植物多,珍稀水禽繁殖地
地球之“腎”
農田生態系統
人類居住地
較少的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
僅提供人類的
主要衣食
城市生態系統
人口集中住地
動植物極少
干擾其它生態系
5 生態系統的結構
5.1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非生物成員:物質包括 等;能量是指 。
三大生物成員:
生產者: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合成代謝的類型是 ;主要是 。
消費者:可加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合成代謝的類型是 ;包括各類動物。按照動物取食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 → 等。
分解者:生態系統的 的成分;合成代謝的類型是 ;包括各種腐生生物,如 等。
5.2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的概念:在生態系統中,高中生物之間由于 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
請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生態學諺語為例,嘗試確定各種生物成員在食物鏈中的營養級別。
與生態系統基本功能的關系:
食物網是由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是生態系統保持 的重要條件。
6 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穩定性
6.1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6.1.1生態系統中能量的 、 、 和 的過程,稱之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6.1.2 能量流動的過程
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 。能量流動的起點主要開始于綠色植物的 作用。
能量流經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時,每一營養級所同化的能量都有三個去向:①
;② ;③ 。
林德曼的研究發現,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① ;② 。
請簡要解釋“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生態學涵義:
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6.2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包括碳循環、氮循環和硫循環等)
組成生物體的 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 到 ,又從 到 的循環過程,稱之為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碳在生態系統中循環的主要形式是: 。循環的過程是通過 從無機環境進入群落,通過 從群落回歸無機環境。
6.3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是 。
6.4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包括 信息、 信息和行為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保證了生物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有利于生物 的繁衍還能調節生物的 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6.5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恢復自身 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的 調節機制。這種能力的大小,又取決于生態系統成分的 性和營養結構的 性。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 穩定性和 穩定性。不同生態系統在兩種穩定性的表現上有一定的差別。生態系統在受到不同干擾后,其恢復速度和恢復時間也是不一樣的。
生物圈穩態的自我維持,從能量角度來看, 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
轉的動力;從物質方面來看, 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此外,生物圈還具有 的自我調節能力。
7 生態環境的保護
浩瀚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她是生命的搖籃,她是人類共同的家園!
7.1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人口的劇烈增長,在消耗大量 的同時,加劇了對 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 。
7.2 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 短缺、 層的破壞、
、土地 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此外,生態環境問題還應該包括:有害物質(如殺蟲劑、重金屬、大量使用的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帶來的“赤潮”和“水華”等現象。
7.3 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 以及各種各樣的 ,共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它包括 多樣性(分子水平)、 多樣性(個體水平)和 多樣性(群體水平)。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一般概括為三方面: 價值、 價值和 價值。
我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為: 保護和 保護。
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 的關系,對自然資源的 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人類面對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有識之士提出的新的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 “在 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 、 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3950.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2019屆高三第一次聯考測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寧夏銀川九中2015屆高三2月第一次模擬考試生物試題
談高考生物復習的回歸課本
高中生物試題指導:解答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
廣東肇慶市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